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汽車制造業(yè)和維修企業(yè)正處于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浪疊加的時代,高職院校急需培養(yǎng)企業(yè)崗位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人才。該文從“高職教學中‘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出發(fā),提出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導學案教學、問題式教學、小組體驗式教學等幾種教學方法的組合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助于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使課堂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關鍵詞:高職學生 ?高效課堂 ?有效教學模式 ?職業(yè)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42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c)-0155-03
Research on "Efficient Classroom"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O Hongyu
(Automobile College of Changchun Polytechnic,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enterprises are in the era of mechanization, electrifi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in ?urgent need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compound talents for enterprise pos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fficient classroom"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SPOC based hybrid teaching mode",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guided case teaching, problem-based teaching and group experience teaching in teaching practice.Let learning become a kind of fun, so that classroom efficienc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s; Efficient classroom;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的興起促使傳統(tǒng)企業(yè)進行了信息化轉型,被人工智能替代下來的從業(yè)人員僅憑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將很難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新冠疫情引發(fā)全球網(wǎng)絡活動熱潮,更使人們提前步入了人工智能時代。汽車制造和維修企業(yè)正處于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浪疊加的時代,這就要求高職學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還要全面提升職業(yè)綜合素質。
但在教學實踐中有兩個方面的困惑在不斷增長,一方面是學生學得不輕松,“問題學生”的數(shù)量在增長;一方面是廣大教師教得辛苦,職業(yè)成就感在降低。這兩種現(xiàn)象的存在,很難滿足企業(yè)崗位所需人才。職業(yè)教育要進行課堂改革,要實現(xiàn)“低效或無效課堂”向“高效課堂”轉變,要實現(xiàn)“教師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要實現(xiàn)“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以適應新經(jīng)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下企業(yè)崗位所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下文是筆者對“高職院?!咝дn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研究實踐和思考的闡述。
1 ?改革前《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狀況
1.1 課程性質及特點
《機械基礎》課程是筆者學院汽車制造、維修與檢測技術等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其內容涉及面廣、概念多、理論性強、抽象。這樣的課程內容傳授,只是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地學習是很難接受的,因此導致課堂效率不高。
1.2 學生特點
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了解到:“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是既有教育的頑疾,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教師缺少對學生的心理需求、精神成長、學情、課堂氛圍、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的關注,這種缺少引導和指導的學習,使沒有學習目標的學生會感到更加迷茫、無趣。
2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優(yōu)化教學模式是構建高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采用問題式教學、小組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將其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構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高效課堂”。新的教學模式得以有效運用的前提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思考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針對每一個知識要點都要考慮借助怎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促使學生接受學習、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2.1 利用云課堂智慧職教APP進行線上線下全融合
云課堂智慧職教APP網(wǎng)絡平臺與教學深度融合,為師生“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過程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課前——高效備課、預習:教師利用云課堂中的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動畫、微課、視頻、在線課程、習題庫、背景資料等教學資源和平臺上提供的“查看學情數(shù)據(jù)”模塊知曉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備課;學生在云課堂中按照教師提供的“導學案”進行課前有效預習,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上的學習,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中——輔助教學:教師利用視頻、動畫、3D模型等多種形態(tài)的教學媒體,為學生直觀展示常用機構、機械傳動和液壓傳動的傳動路線、工作原理等這些在機器運行過程中師生看不到的內容。和以往的電子圖片展示相比,既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和好奇心,又直觀生動,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愉悅的,教學效果達到了事半功倍。
課后——深度學習:云課堂成為了學生口袋中的課堂,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鞏固、個性化學習、互動討A論、在線測試,以及拓展探究。
2.2 “導學案”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筆者運用了“導學案”。目的有兩個:一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高效地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二是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做課前預習去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學習,課上解決問題。避免缺少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課上直接聽老師講解,聽完似乎是理解了,課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
每一次課設計一個“導學案”,“導學案”中有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有對學習的引領和對學習內容的實踐、點撥及檢測,還有對所學內容的總結、提升、矯正和拓展。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導學案”的學習流程做好課前預習,預習過程中將疑難點用紅色筆標記,并在此處寫出有疑惑的問題。為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上課前一天老師按照學生的學習層次抽取批改“導學案”,之后課前再次備課,確定課上精講點撥的內容。課上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教師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課后,學生進一步消化、整理和完善“導學案”;教師對學生修改后的“導學案”二次收回,全批全改,跟蹤學生對課前無法解決或疑難問題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通過“導學案”的使用,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2.3 問題式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通過課堂提問來組織教學活動,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優(yōu)化課堂。
問題式教學就是將教材的知識點以高質量的問題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式教學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3點:(1)問題的有效性。切忌無效問題或是沒有價值的問題充斥課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有技巧地設計問題,并給出清晰的答題規(guī)則。(2)把握學生回答問題的節(jié)奏。問題提出后不要急于給出問題的答案,也不要對問題進行反復的說明,要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有個思考的過程,找學生判斷,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了解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之后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成為獨立學習者。(3)提問時要叫學生的名字。提問時要準確地叫出學生的名字,避免叫學生的學號,或者用手指學生回答問題。叫學生的名字,學生會感到被尊重、被重視,從而學生也會尊重老師并重視該門課程。
比如:筆者在開學第一堂課學習“互換性”這一概念時,在學習概念之前筆者列舉了更換汽車輪胎的例子,讓學生思考更換的輪胎要滿足哪些條件。問題提出后,并說明了要先找兩位同學回答。先后叫到了兩位學生的名字,第一位同學的答案是“更換相同型號的輪胎”,第二位學生的答案是“相同大小的輪胎”,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筆者沒有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讓兩位同學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聽課中獲得答案。概念學完之后筆者又叫了第三位同學的名字,讓他判斷前面兩位同學的答案哪個更準確,第三位同學的答案與第一位同學的相同,并說出了理由。這次提問的效果是:首先,開學第一堂課,能被老師叫出名字,他們感到既吃驚又興奮,后面的學習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其次,通過3位同學回答問題,師生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學習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具備相應的能力并能互相學習,也實現(xiàn)了對“互換性”概念的準確掌握。
問題式教學,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探索知識,訓練技能,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和魅力,最后達到了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的學習目標。
2.4 小組體驗式教學
采用小組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親自動手去實踐、去感知領悟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溝通交流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在小組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僅起組織、環(huán)節(jié)導入、時間掌控的作用。
以“蝸輪蝸桿式減速箱拆裝”教學內容為例。
在課前,以“導學案”的形式將任務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并提示學生在上課時要找至少兩名學生回答“蝸輪蝸桿減速箱拆裝”的使用工具,并復述“蝸輪蝸桿減速箱拆裝”的拆裝過程,根據(jù)作答結果給小組打分。這一做法的目的是讓學生重視學習、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在拆裝減速箱的箱體時,涉及前面所學的螺紋聯(lián)接的知識,因此在“導學案”中布置了對螺紋聯(lián)接件拆裝要領的復習,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養(yǎng)成安全生產(chǎn)、文明生產(chǎn)習慣和良好職業(yè)道德意識。
2.5 “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
作為一名專業(yè)課教師,不只是傳授專業(yè)知識,還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中,要注重結合課程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小案例和小故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chǎn)生影響,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協(xié)作奉獻精神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等。
2.6 課堂教學評價
課題組成員要注重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經(jīng)驗,每次課程結束,授課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導學案和學生的課堂活動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課程組內教師經(jīng)?;ハ嗦犝n,課后也要對課程進行評價。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符合課程標準要求。(2)學習條件。學習資源充足,內容安排合理。(3)學習指導。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4)學習活動的參與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占比數(shù)高,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問題并提出有意義的問題。(5)教學效果。教師情緒飽滿,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課堂氣氛和諧融洽,每個學生對學習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3 ?結語
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的“高效課堂”的打造,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空間是情感交融、寬松和諧、互動合作的,教師已經(jīng)摒棄了那種陶行知老先生曾經(jīng)描述的舊中國教育: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該研究旨在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 郭虹.以職業(yè)技能為導向的“動物微生物學”課程高效課堂構建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20,47(8):2610-2618.
[2] 張建青,姚旭峰,黃清明,等.“學案導學,三動教學”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影像設備與技術實訓》課程中的實施與探討[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5):
836-839.
[3] 劉秀瓊.新時期高職院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18(30):54-55.
[4] 王寧寧,張圣敏,劉俊紅,等.導學案在高職口腔頜面外科學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0,38(18):70-71.
[5] 吳長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比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3):104.
[6] 何云霞.高職數(shù)學翻轉課堂中交互式微課導學的實踐探討[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35):142-143.
①基金項目:高職院?!案咝дn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長春市教育科學研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編號:JKBLX2019290);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路徑研究(吉林省職教與成教,項目編號:2019ZCY453);高職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yè)對不同生源的多種培養(yǎng)模式研究(吉林省職教 ? ? ? ? ? ? ? ? ? ?與成教,項目編號:2019ZXY427)。
作者簡介:趙宏宇(1969—),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