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軍
文章選入教材時,編者會對作者的原作做必要的修改。不同版本的教材選入同一篇文章時,由于編者不同,對原作的修改會不同。語文教師利用同一處文字、不同的修改方法進行語文教學,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了使銜接更緊密的幾種修改方法。
調(diào)換語序,上下黏合。它指調(diào)換句與句或詞與詞之間的順序,使上下句銜接緊密,語義貫通。教學時,筆者呈現(xiàn)北師大版語文第七冊《走月亮》的原文和部編本語文四年級上冊第5頁的改文,讓學生比較修改前后的區(qū)別。
[原文]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月亮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改文]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改文把“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和“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調(diào)換順序,將“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提前。這樣修改后,一方面,它作為下段開頭與上段結(jié)尾的“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黏合到一起,銜接緊密;另一方面,也使得它前面的“月光是那樣柔和”與后面的“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黏合到一起,銜接緊密,語義更貫通。
調(diào)換詞語,形成關(guān)聯(lián)。它指調(diào)換文段中的某些詞語,讓關(guān)系詞語聯(lián)結(jié)前后語句或語段,使它們成為具有一定邏輯聯(lián)系的語段。教學時,筆者呈現(xiàn)安徒生童話《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原文和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7頁的改文,讓學生比較修改前后的區(qū)別。
[原文]“現(xiàn)在我要飛向廣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那么就請你來吧!”于是它就飛走了?!拔?,”第二粒說,“我將直接飛進太陽里去。這才像一個豆莢呢,而且與我的身份非常相稱!”于是它就飛走了。
[改文]“現(xiàn)在我要飛向廣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那么就請你來吧!”第一粒豌豆說完就飛走了?!拔遥钡诙Uf,“我將直接飛進太陽里去。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與我的身份非常相稱!”于是它也飛走了。
學生發(fā)現(xiàn):改文把“就”換成了“也”,前后語段是用關(guān)系詞“也”來聯(lián)結(jié)的,使得前后兩段銜接更緊密。“也”表示“異中有同”。前一段說了第一粒豌豆飛走了,后一段再說第二粒豌豆飛走了,用上“也”就和“第一粒豌豆飛走”關(guān)聯(lián)起來了。
添加詞句,形成呼應。它指在文段中添加必要的詞語或者句子,使之和上下文形成呼應,從而密切句段間的銜接。教學時,筆者呈現(xiàn)滬教版第六冊《杏兒熟了》原文和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68頁《我家的杏熟了》改文,讓學生比較修改前后的區(qū)別。
[原文]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從我家門前路過的人,總?cè)滩蛔∫煌訕洌w慕地說道:“嗬,好杏兒呀!”
[改文]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從我家門前路過的人,總要望望那棵杏樹,羨慕地說道:“嗬,好杏呀!”
學生發(fā)現(xiàn):改文中添加詞語“那棵”,和上句話“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相呼應,增強了句子間的黏合力,使句與句的銜接更緊密。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