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楚江 段紅梅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9課《短詩三首》選自現(xiàn)代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冰心的詩集《繁星》。三首詩都只有短短的五句,語言精練、易懂,表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和對大自然的贊美,是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新詩。筆者認為,抓住三首小詩中的標點符號,引領學生閱讀、體悟、賞析,是達成感知詩歌韻味、領悟關鍵語句含義、體會詩人情感表達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以標點符號引領閱讀,感知詩歌韻味。第一首詩歌“這些事——”中的破折號,有聲音的延長和分隔開主語、謂語以加強語氣的作用。學生通過朗讀,可以從中體會回憶童年趣事的綿長思緒。第二首詩歌“大海??!”中的感嘆號,強調所表達的情感很強烈。后續(xù)三個問號的連用,更加強了抒情的效果。第三首詩歌“母親??!”中的感嘆號,猶如一聲深情的呼喚,傳達出贊頌母親的強烈情感。閱讀這三首詩歌的時候,教師要加強范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這些標點符號在誦讀中所體現(xiàn)的語調、語速,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味。
以標點符號引領理解,領悟關鍵語句的含義。第一首詩歌中的破折號還有解釋說明的作用,那些“永不漫滅的回憶”指的就是“這些事”。同時,此破折號還起到了強調下文的作用,與后文“是永不漫滅的回憶:”中的冒號(作用也是提示下文)配合使用,能促進學生對“這些事”是什么事的理解。第二首詩歌中的三個問號是連續(xù)的反問。既然是反問,就是無疑而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舉例說,“哪一顆星沒有光?”就是要表達“每一顆星都有光”的意思。三個問句分別從視覺(星光)、嗅覺(花香)和聽覺(波濤的清響)表達詩人對大海深沉的愛。這種表達在修辭中稱為“通感”,鑒于小學生的認知特征,這一點不在本課深入分析。第三首詩歌中的分號,說明前后兩個句子是并列關系,是類比表達。以“天上的風雨”“鳥兒”“躲到它的巢里”相應地類比“心中的風雨”“我”“躲到你的懷里”,展現(xiàn)出母親對子女的呵護之情,也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贊美。
以標點符號引領感悟,體會詩人的情感表達。第一首詩歌最后三句,以敘述的方式描寫兒時難以忘懷的往事(如,安靜地趴在母親的膝上,感受母親溫柔的撫摸,傾聽母親溫柔的講述),表達詩人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母親的依戀。第二、三首詩歌首句的感嘆號直抒胸臆,分別表達出詩人對大海的贊嘆和對母親的感激,凸顯了詩歌的主題。第二首詩歌的連續(xù)問構成了排比句式,詩人以大海為抒情對象,借助“星光”“花香”這些美好的事物來傳達對大海(大自然)深沉的愛。第三首詩歌中的類比表達,直觀地傳達出“當孩子內(nèi)心最無助的時候,母親的懷抱便是最溫暖的倚靠,母親永遠是兒女心靈的港灣”。詩人以形象的比喻歌頌了母愛的溫暖與偉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沒有使用標點符號的時代,多讀尚且能使人感悟文章的主題和情感,在有標點符號輔助理解的今天,教師要充分利用標點符號的作用引領學生學好詩歌。
(作者單位:程楚江,黃岡市英山縣南河鎮(zhèn)中心學校;段紅梅,黃岡市英山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