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永紅(北京華信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心臟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換季時節(jié),常有咽喉腫痛、腸胃炎癥、感冒發(fā)燒等癥狀,而這些癥狀都顯示身體有了炎癥。通常情況下,炎癥是有益的,可反應一旦過度,就會損傷身體,尤為嚴重的就是危害心臟。
細菌、病毒等是最常見的炎癥原因,這些炎癥因子就像融在血液里的“毒蟲”,隨血液流動,伺機搞破壞,所經(jīng)之處輕則引起血管痙攣,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重則流入心臟,“啃食”心臟結構,如果不及時清除,就可能引發(fā)一系列心臟病變。
例如,心臟正常血流方向改變,造成心內膜感染、急性心力衰竭;心臟傳導系統(tǒng)異常,會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甚至暈厥、休克、猝死等;還可能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堵塞甚至破裂,引發(fā)心梗、猝死等。我們在此特別提醒,以下幾類情況的人群要尤其警惕:
基礎心臟病患者患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內閉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本身心臟的防御能力就不強,很容易受炎癥損傷;患有后天性心臟基礎病的,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老年退行性病變等,心內膜感染的概率也高于身體健康者。
口腔炎癥患者我們的口腔中一般有草綠色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們在人抵抗力正常的情況下并不致病,但如果口腔清潔不夠,這些菌群大量繁殖堆積,就可能在口腔中引發(fā)牙周炎等,特別是口腔中有殘缺牙或黏膜有破損時,大量細菌“成團”就會化身“毒蟲”,開始作亂。
外傷消毒不足磕、碰、摔、銳器損傷等傷口,若沒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可能導致外部細菌隨傷口進入體內。另外,一些醫(yī)源性損傷,如插導尿管、拔牙、修牙等,操作時消毒不夠,也容易使致病菌進入體內。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心臟病發(fā)作或其他問題損害心臟并因泵血不足無法滿足人體需要時,心臟會試圖通過加快泵血來彌補,心肌細胞由此產(chǎn)生的壓力將導致活性氧分子的釋放。而慢性炎癥會導致心臟結構發(fā)生變化,最終會干擾人體免疫系統(tǒng)或必需生理機能的其他方面。
從目前的臨床實際情況來看,心臟被炎癥侵蝕的過程往往是隱匿性的,表現(xiàn)在心臟發(fā)病時卻常常是急性的,因此需要關注一些信號,以便及時進行相關檢查并確診。所以要特別提醒,患者在合并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的同時,如出現(xiàn)胸悶、胸痛、心悸、暈厥等,尤其是發(fā)熱遷延不愈,在化驗血象、血沉、C反應蛋白等炎癥指標時,一定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肌酶等檢查,以判斷感染是否累及心臟。心臟一旦受累,一定要及時到心臟專科進行正規(guī)診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