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成語更是中華文化的標識,如“開天辟地…‘女禍補天…‘精衛(wèi)填?!钡认笳髦腥A民族與自然的斗爭:“杞人憂天”“邯鄲學步…‘刻舟求劍”等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哲理思考:“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等昭示了中華民族辨證的教育思想。每一個成語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都充盈著鮮活的智慧與靈魂。品讀成語,是與歷史對話、與智者交流、與未來相期。
請以“成語中的
文化”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此作文題是半命題式作文,對于此命題來說,文體應為評論式或讀后感式的札記。在作文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成語品評,文化歸類。作文題為半命題式——“成語中的____文化”,要求我們不僅要有一定數量的成語積累,而且要對積累的成語進行文化歸類,如道德文化、處世文化、思辨文化、農業(yè)文化、教育文化等,并要填寫在空缺的橫線上,如:“成語中的思辨文化”。
2.中心突出,論證嚴密。此文題最易墜入泛泛而談的窘境,所以構思時我們一定要選準一個角度,確立一個明確的能統率全篇的主旨,并圍繞此主旨選擇成語,從不同角度或從同一角度的不同方面進行論證,做到中心突出,論證嚴密。
3.聯系現實,闡明啟迪?!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碧貏e是評論式或感悟式的札記,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自己所寫的成語引申開來,談談它對自己的啟迪,對現實的意義,就像文題中所說的,“每一個成語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都充盈著鮮活的智慧與靈魂。品讀成語,是與歷史對話、與智者交流、與未來相期。”
成語中的立人文化
◎邢思嫻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成語更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每一個成語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暗含著無數的哲理。接下來我想就“成語中的立人文化”發(fā)表一些看法。
“舍生取義”——教我們追求道義。
《魚我所欲也》中提到:“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边@句話解釋了“舍生取義”的原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不乏舍生取義之人:有與家國共存亡、跳海明志的陸秀夫:有批判國民黨后走出會堂慷慨赴死的聞一多:亦有狼牙山五壯士壯烈一躍.寧死不屈……“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弊鳛樾虑嗄辏扔袩o數前人做榜樣,亦有同齡人“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作榜樣,何以茍且偷生!當今國際形勢波譎云詭,作為新時代青年,既然享受了國家?guī)Ыo我們的安定,必要時便要做到為國沖鋒。
“安貧樂道”——教誨我們不追名逐利。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教誨我們莫貪圖不義之財,平平淡淡才是真。中華民族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有雖貧窮仍“不改其樂”的顏回,亦有“不愛牡丹”的周敦頤,卻也有“失其本心受萬鐘”之流。站在新時代的路口,面對繁華世界,“安貧樂道”是否仍有意義?答案是肯定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一定要“簞食瓢飲”。追求物質生活,想讓自己過得更好.無可厚非.但不該以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賺著靠賣劣質商品得來的黑心錢,良心是否會不安.又是否會有好結局?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抵制不良誘惑.拒絕不義之財.品孔顏之樂,做時代楷模。
“見賢思齊”,教我們見到賢能的人就想著向他看齊?!靶責o城府”,教我們待人接物坦率、真誠。霽月光風,愿我們都為君子。
學習成語.是為了學習前人氣節(jié):傳承成語精神,是為了繼承前人風骨。置身于新時代洪流中,品讀成語,發(fā)揚成語中的立人精神,定能助力民族騰飛與偉大復興。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
點評
這篇作文中心明確,思路清晰,行文結構十分嚴謹。開篇提出作文中心:成語中的立人文化。首先從“舍生取義”與“安貧樂道”兩則成語人手,品析成語中所包含的中華文化內涵,以及從中能得到哪些做人的道理:然后聯系現實,談我們新時代的新青年應怎樣從這些成語中獲得做人的智慧,明確而深刻。這篇作文在論證觀點時所選擇的事例也十分經典,富有濃郁的文化色彩,如《魚我所欲也》中的名言、顏回“簞食瓢飲”的故事,既增加了作文的文化色彩與內涵,又凸顯了題旨,不失為一篇文質兼美的佳作。
成語中的共生共長文化
◎周一典
青山一道,日月同天。我們同行于一片穹頂下,為這顆星球流淌的每一條河流而歡呼,為每一個青蔥碧綠的生命而騰躍?!昂<{百川”“融會貫通”“共生共長”,這些中國成語中的文化內涵.早已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閃爍著真理光芒的論斷——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
成語中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可以從正面和側面來體現。一切擁有生命的東西,都能有欣欣向榮的夢想與權利?!笆|蕓眾生”原指世間的一切生靈?!氨娚?,在佛學術語中代表著一切生物,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所融合,演變成了中華成語中的“蕓蕓眾生”。眾所周知,唐朝之所以繁盛,在于其開放包容、共同進步的對外姿態(tài)。玄奘西行、鑒真東渡,我們與外國進行文化交流學習,也以我國豐富絢麗的文化感染著他國?!笆|蕓眾生”不止于“蕓蕓眾生”,而高于“蕓蕓眾生”。其背后的根源,彰顯了我國在輝煌的歷史時期一以貫之的共生共長的思想.寫下了文化交流、和諧共進的生動注腳。
致敬成語中所蘊含的文化與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賡續(xù)綿延。如今背靠強大的祖國,頭頂文化的星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深入地參與世界文化格局建構。
強國之間,能和諧共處:弱國之間,能相互依存。宣揚共生共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從成語中,我們能夠深刻地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領悟先輩鮮活的靈魂與智慧。讓成語發(fā)揚光大,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我們擁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堅毅和友善,有“青山一道同云雨”的氣魄和胸襟,有“蕓蕓眾生”“天下大同”的憫人情懷,一定能夠拓寬合作共贏的陽光大道,激活和諧共進的時代偉力,永葆人類命運與共的精神品質??础耙粠б宦贰钡某h順應著經濟全球化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看諸多才子才女登上國際舞臺,講述中國文化故事,宣揚共生共長的思想,我由衷地感到自豪。能夠生于此,學于此,立于此,我感到十分幸福。
站在新開放的起點上.擁有強大文化底蘊、文化實力的我們定能秉承前人的思想理念,助力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
點評
這篇作文立意十分高遠,具有宏大的國際視野和廣闊的胸懷。首先以“海納百川”“融會貫通”“共生共長”顯示了中華民族期盼和平、與世界各國人民守望相助的智慧與擔當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具有包容性與凝聚力的內因。然后拈出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外來成語“蕓蕓眾生”,追根溯源,既談到了它的文化內涵,又證明了中華文明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接納與反哺,邏輯性很強,很有說服力。最后聯系現實發(fā)出呼告,引人思考,具有現實意義。作文很有文采,顯示了作者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陶興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