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在滑道上快速滑下,在樹墩上蹦跳,把秋千蕩得非常高,在土坡上跑來跑去,在攀爬墻上如蜘蛛俠一樣上下爬行,教師允許孩子們這樣“撒野”,甚至會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是在河北農業(yè)大學幼兒園戶外活動現(xiàn)場經常會看到的景象。
大膽、新奇的玩法,帶給孩子們酣暢淋漓的快樂。出于對孩子的安全考慮,一些教師、家長會發(fā)出疑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玩耍,孩子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嗎?”面對這種情況,園長連秀芹每次都耐心解答——大多數的孩子更喜歡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他們是很好的判斷者,可以評估自己的技能和處境,并確定哪些風險是他們可以應對的。雖然可能會摔倒,但孩子的抗逆力很強,能夠在錯誤、失敗甚至小傷之后迅速振作起來。從教34年,連秀芹深知,童年需要自然、自由、冒險和發(fā)現(xiàn)。她希望幼兒園戶外環(huán)境的打造盡可能地貼近真實,以此激發(fā)孩子的“自然本能”。恰如教育,必須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跟上孩子的成長腳步,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完成自我成長的使命。
轉變觀念,開啟破冰之旅
因工作需要,1992年,連秀芹由原河北定興幼兒師范學校調到河北農業(yè)大學幼兒園任職,從教師、副園長一路披荊斬棘,華麗轉身為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激情的園長。她多次自籌資金、添置幼兒園設備設施、規(guī)劃幼兒園室內外環(huán)境、擴建幼兒園功能活動室,帶領全體教職工開啟了一條“自聘員工、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的幼兒園謀劃、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之路。
作為一線教師出身的園長,連秀芹深諳孩子成長的需求和教職工工作的需求,以及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她深知,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生活和自然,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脫離生活和自然來閉門造車;留住教師不僅僅應提高他們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讓教師有歸屬感、有存在的價值、有成長的動力。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教師和孩子享受工作和學習,優(yōu)雅地生活呢?”她開始反思,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查資料”等方式,開始了長達5年的學習與實踐,希望探索出新的運營模式。期間,混齡教育引起了連秀芹的關注和重視?!?0世紀90年代,混齡教育還是一個不被人熟知和認可的新鮮事物,雖然個別幼兒園有這種教育模式,但大多都是以盈利為目的而開辦的興趣班。我希望改變這種狀況,破解孩子的成長密碼,讓孩子的童年回歸游戲和自然,回歸‘玩的天性?!?/p>
責任和興趣驅使連秀芹不再等待和觀望,積極轉變觀念,開啟破冰之旅。2005年,在她的引領下,幼兒園開始實施混齡教育。之所以義無反顧地開展混齡教育,并選擇堅持下去,在她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愛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混齡教育”?!昂⒆拥某砷L需要‘哥哥姐姐們的陪伴,大、中、小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學習,能夠使他們成長得更完整。另外,教師的工作也需要混齡教育。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最令教師頭疼的事情就是維持紀律?!崩碚摵蛯嵺`都告訴她,實施混齡教育很有必要?!盎忑g教育能夠較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在混齡教育中,我們給予孩子真實的玩伴和自由的環(huán)境,年齡大的孩子可以給年齡小的孩子提供幫助和保護,不同年齡的孩子之間會有一種交流與和諧,這種交流與和諧很難在成人與孩子之間被發(fā)現(xiàn),唯有混齡教育才會有如此和諧的魔力。大、中、小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學習,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和責任心,生活自律、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教師也不必再擔心紀律問題?!?/p>
沒有政策、沒有范本、沒有認同,從2000年的萌發(fā)思考,到2005年的探索實施,再到2011年的普及發(fā)展,如今回想起來,連秀芹覺得做混齡教育雖然并非一帆風順,卻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為這是她喜歡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覺得有多難了”。
慢生活,靜成長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成人急不得,需要慢慢來。任何急功近利的灌輸和技能訓練對孩子的傷害都是無法估量的?!边B秀芹表示,匆忙長大的真正危險是孩子可能在懂得社會責任之前先學會了放縱,這種次序的混亂只能助長不文明行為。在這種觀念的浸潤下,“為生活而教,讓自然來育”成為根植于每位農幼人心中的辦園理念,“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成為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幼兒園的工作理念。
辦園理念、教育理念和工作理念的定位,讓農幼的混齡教育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在學習過渡期,連秀芹將大班組離園孩子的空位,安排給插班生(托班、小年齡的孩子),雖然有少數家長質疑,但是幼兒園秉持的原則是:能接受的留下,不能接受的可以轉園。最終只有不到1%的家長不能接受以上做法。
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連秀芹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加入不僅沒有影響大孩子的學習,反而促進了大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相比同齡的常規(guī)班,混齡大班組的生活、紀律、學習和安全等方面要好很多。家長們由以前的焦慮、擔心,轉變?yōu)橹С趾驼J可,為混齡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了過渡期的成功經驗,混齡教育在幼兒園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喜愛。連秀芹用5年的時間將幼兒園所有班級逐步由同齡常規(guī)班順利轉變成隨機混齡班。這一時期,混齡教育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專注、秩序、協(xié)調”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還“混”出了孩子間的手足情、交往力、自信心、好口才和高情商,促進了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
同時,混齡教育大大解放了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在混齡環(huán)境中,教師的尊重和示范給予大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間、自由選擇,讓大孩子產生內省和自律,進而影響到小孩子的行為,此時教師們真正從臺前走到了孩子背后,默默觀察、靜靜等待。連秀芹表示,孩子們的發(fā)展不僅依賴于年齡的增長,還依賴于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自由進行觀察。孩子們之間需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健康成長。
通過對每屆畢業(yè)生進入小學學習狀況的跟蹤調查,連秀芹表示,混齡班畢業(yè)的孩子,進入小學之后生活自理能力較強,可以獨立整理書包、衣物;自控自律能力強,課堂紀律較好,課外作業(yè)能夠按時完成;樂于助人,并且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首先考慮的是想辦法自己解決,其次才是尋求能力強的同伴幫助,如果都不能解決,最后才去向教師尋求幫助。孩子真正成了主動的學習者、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