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昕雨
通過網(wǎng)上學習的方式我接觸了一個新的名詞綠色語文,我對其中的某些看法是贊同的,并把其中一些觀念帶到語文教學中去,感觸頗深。
按理說,“多讀書”是可以,“少學教材”似乎是不可以的。但是,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是,學習語文教材占了學生的大量的時間。這里的占用時間,不是說,學生一學期讀一本教材有多困難,問題是,我們常??吹竭@樣的事實,一個教師用一本語文教材帶著學生渡過一個學期。其實,這是語文學習的極大的“少慢差費”。一本語文教材就是學生一個學期(半年)語文學習的全部。試想,學生一個學期僅僅學習一本教材,讀上二三十篇文章,怎么可以學好語文。
針對這樣的學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實,我對每學期的一冊語文教材,進行篩選與整合,整合一些可以合并閱讀的文章,精講該講的文章,這樣,就能夠省下不少的課堂時間。
如何“多讀”,我的做法是,一是利用語文課堂共讀;二是利用課外閱讀。課堂共讀,就是班級所有學生共讀一本書。共讀的目的是便于指導與交流。每共讀一本書,我都會在共讀前有簡單指導,然后放手給學生閱讀,讀完以后,再在班級里開展交流研討活動,圍繞一些重點話題,展開討論。共讀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導學生如何讀書。課外閱讀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大量閱讀。學生閱讀的書目老師給出一個書單,學生自由選擇。課堂共讀與課外閱讀構(gòu)成了學生閱讀的點與面、質(zhì)與量的交織。
時下,語文教師像數(shù)理化一樣讓學生做大量的語文練習,以此獲得語文應試的高分,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實,語文素養(yǎng)僅靠練習是練不出來的,相反,倒是越練越差。一來讓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二來僵化了學生的靈性,三來耽誤了學生很多本該自由閱讀與寫作的時間。精簡了教材中的課文,在一定程度上就精簡了學生做練習的時間。我特別鼓勵學生寫隨筆。寫隨筆是我的學生語文作業(yè)的主打。我的要求是每天必寫。我自費為學生到市場上去挑選漂亮的隨筆本,鼓勵學生給隨筆本起名字。對于學生隨筆,我的觀點在于“隨”,隨心所寫。寫什么、寫多少、怎么寫,都有學生自由選擇。每天早上,我最急于做的事情,就是先瀏覽學生的隨筆,因為,每一天的隨筆都向我打開一扇美麗而神奇的窗戶,讓我看到了學生心靈世界的每一個燦爛與幸福。我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評閱學生的隨筆。其實,說“評閱”是不夠恰當?shù)?,應該說我是在與每一個學生通過隨筆,通過文字,在進行心靈的對話。
“學生多說,教師少說”。這是我語文課堂的原則。我的課堂力主簡約,力主開放,還學生課堂主角的地位。在課堂上,我會根據(jù)文本特點,設計有意義有價值的主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我不把課堂搞得密不透風,不是帶著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跟著老師轉(zhuǎn),而是讓學生自由地與文本與同學與老師對話,自由地去發(fā)現(xiàn)文本自身的魅力與精彩,甚至疑惑。所以,我在課堂上,我絕不用我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用我的觀點代替學生的觀點,我一定少說,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充分地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與思想認識。其實,時下“教師多講,學生少講”的現(xiàn)象太普遍了。由于學生語文學習的無趣,因此,也就難得積極表達了,教師為了完成教材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與大量需要學生記住的問題,于是,也就理所當然地大講特講,一講到底,從而,使得課堂毫無活氣。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甚至火起來,這是我對理想的語文課堂的一種渴望。
我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個界定。我覺得,一個學生理想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包括“六個一”。一是一筆好字。俗話說:“字是一個人的臉面。”可以這樣說,寫好字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中最基本的籌碼。我特別注重把練字和平時日常寫字結(jié)合起來,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我的學生隨筆的書寫,是我一直提醒與要求的。二是一張鐵嘴。鐵嘴也許不易,但一定是我對學生的一以貫之的要求。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多說,在可能的情況下讓學生上臺去講,鼓勵學生讀書,讓他腹有詩書“講”自華。三是一肚名篇。。一定閱讀量的積累,才能帶來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舉三才能反一。四是一手美文。我每天讓學生寫一篇隨筆,堅持不懈,我要讓隨筆作為成為一種習慣。我常給學生說,用文字記錄我們的少年,讓少年時的文字在未來的日子里散發(fā)出濃香。五是一程心旅。我理解,學生每一本書的閱讀就是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中,讀者與作者以及作品的人物一起行走在心靈的旅程上;再者就是,我會每學期安排遠足旅行活動。古人講:“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边@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經(jīng)驗與方法。最后就是一顆詩心。我用“詩心”來概況語文學習的素養(yǎng)。我把語文學習當作提升智慧的過程。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充滿詩意的心靈,并讓他們詩意的心靈飛翔起來。要把學生讀的過程、寫的過程、說的過程、心旅的過程當作提升思想的過程,提高境界的過程,使學生在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豐厚文化底蘊。
綠色是鮮活的,綠色是靈動的。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語文是生命的底色,綠色才是語文的本色。讓閱讀綠起來,讓作文綠起來,讓一字一句綠起來,讓一言一語綠起來,這樣語文就充滿了詩意,語文就富有了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