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高
摘要:作為建筑工程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地下室在自然環(huán)境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地面積水及地下水滲透與侵蝕的情況,可以說滲漏問題并不鮮見,普遍存在。地下室滲漏問題不僅影響著建筑的形象,而且還影響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工程質量?;诖耍疚木徒ㄖこ痰叵率曳罎B漏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滲漏;施工技術
1建筑工程地下室滲漏原因
1.1前期技術準備不足
如不重視圖紙會審,未對設計圖紙的配筋、排水邊溝設置、膨脹劑添加、后澆帶數(shù)量等設計構造是否有利于防止裂縫滲漏,進行圖紙審查。其他技術準備不足還有:地下室混凝土的施工時間安排不合理,不重視防水關鍵工序等。
1.2地下室底板滲漏原因
底部混凝土厚度較厚,未分層澆搗導致不密實;對于筏板反梁式基礎、臨海地下水位高的項目,未重視“防排結合,排重于防”施工理念,未在排水上下功夫;養(yǎng)護不當;少量是由于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塔吊基礎未獨立設置,與底板相連而造成的沉降裂縫滲漏。
1.3后澆帶滲漏原因
底板、頂板后澆帶在施工前不重視成品保護,導致雜物落入后澆帶內,在澆筑混凝土前難以打鑿清理干凈;后澆帶后期進行混凝土封堵時水壓過大,未采取其他措施導致封堵無效;養(yǎng)護不當?shù)取?/p>
1.4地下室外墻滲漏原因
主要是溫差和收縮產生的變形應力引起的裂縫滲漏:由于結構截面大,水泥水化釋放的水化熱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收縮作用,由此形成溫度收縮應力,是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有地下室外墻施工縫的處理不當、外墻長期暴曬未及時回填、養(yǎng)護不當?shù)取?/p>
1.5地下室頂板滲漏原因
主要是溫差和收縮產生的變形應力引起的裂縫滲漏;梁板交接部位、預埋管線下的混凝土澆筑產生的沉縮裂縫滲漏;地下室頂板行車荷載超重、堆載超重、施工加載時間過早,長時間暴曬、養(yǎng)護不當?shù)取?/p>
2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滲漏施工技術
2.1做好前期技術準備
(1)重視圖紙會審。地下室施工前,應組織人員對設計圖紙的外墻配筋、頂板配筋、底板外墻有無排水邊溝、防水構造是否合理、有無添加膨脹劑、后澆帶間距等方面的設計合理性進行審查,如不合理,應通過圖紙會審或工程聯(lián)系單進行變更。主要如下:1)地下室頂板設計要求:頂板厚度應不小于180mm,采用雙層雙向配筋,鋼筋間距不大于150mm。2)地下室外墻設計要求:地下室外墻混凝土強度不宜大于C35,外墻配筋宜細而密,鋼筋間距不應大于150mm,且水平鋼筋宜布置在豎向鋼筋外側。3)地下室外墻應有排水邊溝,邊溝施工時應嚴控最淺溝底標高及坡度,以順利排水及后期引流。4)為有效控制混凝土收縮裂縫,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自防水性能,地下室的底板、外墻、頂板及后澆帶等應根據(jù)設計圖紙摻入適量膨脹劑。5)適當增加外墻、頂板溫度后澆帶數(shù)量。
(2)地下室的底板、外墻、頂板的室外部分混凝土宜在氣溫較低時施工,夏天混凝土澆筑宜選擇在傍晚后進行。
(3)對于地下室防水關鍵工序如止水鋼板焊接、后澆帶鑿毛等實施標準化實體樣板展示,可以提前發(fā)現(xiàn)錯誤、減少不必要的返工。
2.2地下室底板滲漏防治
地下室底板滲漏防治措施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底板混凝土澆筑應按施工方案分層澆搗,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利用振動棒或平拖進行二次振搗,二次抹壓收漿。二次抹壓收光也可采用電動轉盤式抹光機進行。(2)若地下室為筏板反梁式基礎等時,土方回填宜采用透水性好的沙包土回填,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在反梁下預埋過水套管,以在底板下形成有組織的排水盲道到集水坑。(3)對于臨海地下水位高的項目,宜防排結合,排重于防,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如下暗排水處理:一是地下室金剛砂混凝土下設排水板,二是地下室金剛砂混凝土下采用槽鋼盲溝導排。為防止金剛砂地面開裂,混凝土內應設置定型鋼筋網(wǎng)片。
2.3后澆帶滲漏防治
后澆帶滲漏防治措施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底板及頂板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在后澆帶兩側砌筑一皮實心磚形成擋水臺,然后封蓋模板,減少后澆帶垃圾清理難度。(2)臨海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應做好降排水工作,可從后澆帶底部埋設暗管到附近集水坑進行降水。后澆帶周邊若無集水坑,可提出工程聯(lián)系單增設集水坑或自行增設臨時集水坑[1]。(3)后澆帶在澆筑前,應將接縫處的混凝土鑿毛,清除松石子和雜物,特別是止水鋼板下的混凝土應打鑿清理到位。(4)底板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澆筑到底板面下5cm,然后進行觀察5~7d,根據(jù)滲漏情況采用堵漏王封堵滲水點,無滲漏后進行第二次混凝土澆筑。(5)頂板后澆帶混凝土略高于兩側混凝土2cm,避免在該處形成積水。無后澆帶混凝土應根據(jù)設計圖紙摻入適量微膨脹劑。
2.4地下室外墻滲漏防治
地下室外墻滲漏防治措施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地下室外墻、消防水池、配電房等部位,有條件時應盡量使用塔吊澆筑非泵送混凝土,分層澆筑、加強振搗,減少收縮裂縫?;炷翝矒v過程中,控制澆搗高度及順序,避免出現(xiàn)冷縫。(2)地下室外墻鋼筋保護層厚度應嚴格控制。地下室外墻封模前對鋼筋綁扎絲頭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扎絲頭不與迎水面模板接觸。(3)地下室外墻的施工縫應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采用止水鋼板時,應連續(xù)設置并采用雙面搭接滿焊且搭接長度為100mm。施工縫在繼續(xù)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將其表面鑿毛,清除浮漿雜物,用水沖洗干凈,保持濕潤。(4)地下室墻體外回填土應待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及時回填,回填土宜采用低透水性的粘土回填。(5)地下室外墻應采用帶模方式養(yǎng)護,拆模時間不得早于7d。
2.5地下室頂板滲漏防治
地下室頂板滲漏防治措施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地下室頂板應盡量采用塔吊澆筑非泵送混凝土。(2)梁板交接部位、預埋管線下的沉縮裂縫防治辦法:在上述部位混凝土澆搗時采取二次振搗方式。(3)為避免積水,地下室頂板宜優(yōu)先使用結構找坡,兩邊設排水溝,溝內加強防水施工質量控制。若設計圖紙沒有此方面內容,應通過圖紙會審或工程聯(lián)系單進行變更。(4)地下室頂板原則上嚴禁走車,在場地受限不得已須走車運送材料時,須對行車路線進行規(guī)劃,并對行車荷載等進行驗算,應采取加固措施,如鋪設鋼板、行車路線板下反頂?shù)?。?)地下室頂板原則上不得超負荷堆放材料。對于場地受限不得已超負荷堆放的樓板,應進行驗算,采取反頂支撐等措施;堆放區(qū)應避開樓板跨中位置,選擇在頂板下剪力墻較為密集部位。吊運材料應做到少吊輕放,材料堆放處事先鋪設木墊板,減少吊運荷載對頂板造成的沖擊。(6)地下室頂板最早加荷時間應嚴格控制,但不得早于樓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72h。(7)地下室頂板水電埋管的應做到:PVC管相交重疊處,至多允許兩層管重迭,線管并排敷設凈距應大于管直徑的3倍,且不小于50mm。(8)地下室頂板澆筑完應及時用麻袋或地毯布覆蓋保濕養(yǎng)護,覆蓋材料在防水施工及土方回填前方可撤走,不得使頂板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huán)境下。
3結束語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及施工圖紙執(zhí)行,加強施工過程管理,無論是設計階段,還是施工階段以及材料質量控制等,應多方面予以重視,不斷研究,不斷改進,從而提高地下室結構防水工程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謝小琴.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0(14):132-133.
[2]顏全鈺.淺談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術[J].四川水泥,2018(05):182-183.
[3]尹博.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中國高新區(qū),2018(0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