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成
備考金題
材料一:2020年11月17日,號稱國內(nèi)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在某視頻平臺播出。它通過一個自卑女孩的獨白,來探討“容貌焦慮”的問題。隨后,話題“你有容貌焦慮嗎”沖上微博熱搜,引發(fā)13.1萬多討論。
材料二:有人說,這是一個凡事都要看臉的時代。較真地講,這話未免偏激,但誰也無法否認:顏值更高的人總是會在潛移默化中占據(jù)這樣或那樣的優(yōu)勢。比如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里的李晉曄,在面試時讓面試官眼前一亮,觀察室的觀察員也毫不吝嗇對他顏值的贊美;而在人民日報公眾號上,一眾清華最強本科生之間,被稱為“中國謝爾頓”的清華物理系的陳逸賢獲得了單獨的大篇幅介紹。
材料三:美國心理學家?guī)炖岢鲆粋€“鏡中我”理論,他認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tài)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我們無法改變也不必改變?nèi)祟悙勖赖奶煨?,但對于“什么是美”,我們倒是有不少文章可做,“多元審美”或許就是一條可行的通路。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文章。
名師題解
本道試題為多則材料作文試題,應對此種類型的作文試題大體有三種有效思維,即: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相對疊加。在運用這些有效思維之前應先弄清每一則材料的內(nèi)涵,進而確定運用哪種思維方法。以求同法看,“美”是它們的交集,所以,關乎如何確定美的立意皆為精準立意;以相對疊加法看,第一則、第二則材料關乎容貌,第三則關乎“鏡中我”理論,所以,自然可以進行互補。由此,“容貌與‘鏡中我理論的辯證關系”“多元審美與容貌焦慮結(jié)合”等立意方向都為正確立意方向。
立意角度一
容貌焦慮不應成為負擔,發(fā)揮“鏡中我”的積極作用。容貌焦慮確實是一部分人的心理問題,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別人不喜歡你的容貌,卻可以因為你的其他優(yōu)點而給予你好的評價,而此時平庸的容貌反而讓你的優(yōu)點顯得“更加了不起”,這就是“鏡中我”理論積極影響的一面。換句話說,一個容貌平庸的人可以運用“鏡中我”理論樹立自身的非關容貌的美好形象。
選材小貼士:這個方向可選的素材空間寬裕,舉凡和容貌有關的、和交際影響有關的素材皆可入文,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話:“美貌和魅力原是兩種要拿的東西,幸而不是所有的美女全都有魅力,往往是相貌平常的女人反而另有一種嫵媚之處?!庇骷曳茽柖〉脑挘骸叭绻舐娜似胍獎e人稱贊他美,跛腳的人偏想表現(xiàn)矯健,那么這種原來引起我們同情的不幸情況又會引起我們的譏笑了?!钡聡骷腋璧碌脑挘骸爸灰嬖V我,你交往的是什么樣的人,我就能說出你是什么樣的人。”
立意角度二
多元審美,異軍突起。對于“什么是美”這一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就意味著,人的審美觀是多元的。多元的審美觀驅(qū)使人們關注更多的事物,人們由此接觸不同的事物,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還可能在潛心研究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事物,實現(xiàn)“異軍突起”。人類的發(fā)展過程正是如此。
選材小貼士:言論素材如《人民日報》中《揭示美的多樣性》一文中:“文化的魅力之一在于觀念的多元化,‘美亦如此。”事實類材料如達·芬奇畫面的優(yōu)美和人性的傳達是一種形式,蒙得里安的冷抽象是一種形式,懷斯婉約而詩意的畫面是一種形式。
立意角度三
“鏡中我”與多元審美結(jié)合?!扮R中我”理論反映了人們認識自我的復雜情形,即不同的評價對自我的認知也不同,這也恰恰折射出了人類審美活動中“多元審美觀”的必要性。人們可以根據(jù)這一理論,取長補短,并且嘗試在實踐中運用“多元審美觀”,以使自己變得更美。
選材小貼士:這一方向可從自我與他人兩個角度選擇材料。自我方面,可以選用托爾斯泰的話:“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shù)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有人想改變自己。”他人方面,可以選用比爾·蓋茨的話:“在所有客戶當中對你最有意見的人,才是你最需要學習的對象?!?/p>
高分素材
推薦素材一
美,需要保持距離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次在宴會上遇到了好萊塢美女明星費雯麗,不禁被她迷人的美貌吸引,出神地看著她。此時,有人叫他與費雯麗更靠近一些,他卻說:我在欣賞上帝的藝術品,需要保持距離。后來丘吉爾送給費雯麗一幅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水彩畫表示敬意,這是他平生送人的唯一一幅畫。
素材點撥:此則素材肯定了容貌美的吸引力,可以用于外貌美的有關論述。論述者可以從這一事實出發(fā),揭示人類愛美的天性,美學中“距離產(chǎn)生美”的基本原理,或者結(jié)合材料一中那名因容貌不佳而自卑的女孩,材料二中的清華物理系學生陳逸賢,在對比中深入思考“容貌焦慮”這一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真正懂得審美的人,總是追求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感距離。
推薦素材二
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見得美了?!斞?/p>
素材點撥:這則名言素材間接地揭示了美的“超功利性”。所謂超功利性,是指人們在審美活動中沒有實用功利的考慮。但這里必須強調(diào)的是,在美感活動中,沒有個人的直接功利性;但是就社會而言,個人的無功利性卻潛藏著社會的功利性,也就是說,某一時代的整體思想傾向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投射在人們的審美意識中。這則素材可以用來闡述美的本質(zhì)特征,或者美與功利的辯證關系,或者點明“多元審美”觀的根本原因。
素材演練
卿本多美質(zhì),何不“多元”觀??李詩燁
美國著名民主詩人惠特曼在名作《自己之歌》中寫道:“一只螞蟻、一粒沙和一個鷦鷯的卵都是同樣的完美?!边@句詩令眾多讀者心動,因為它點透了美的本質(zhì)之一——多樣。如果有人對此還有懷疑,那么去留意人們的語言中各種有關美的詞匯吧,我相信你會被這些詞匯給驚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