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蝶,豐霞雯,辛 暉
(江西科技學院,南昌 330098)
短視頻營銷是指讓消費者通過短視頻的形式,了解產品進而購買該產品的過程,企業(yè)和品牌借助短視頻形式用以社會化營銷,從而刺激消費達到“營銷”的目的。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網絡營銷模式正在蓬勃發(fā)展,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有較大的影響。徐楚翹、王薇、董珊珊(2020)對大學生通過短視頻的消費行為進行市場調研,探究短視頻營銷與大學生消費行為的關系,指出短視頻正從消費途徑、消費體驗以及消費關系三方面,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胡其亮、蘇伯文(2020)指出大學生通過短視頻消費的種類較多且男女差異大,短視頻體驗對大學生消費意愿影響呈顯著正相關。
本文旨在研究大學生受短視頻影響的消費行為,分析大學生對短視頻的使用及消費情況,探究其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大學生理性消費提出簡單的引導策略。
本次調查對象覆蓋了全國大學生。問卷由各省隨機抽取的大學生完成填寫。利用網絡問卷的形式,了解在短視頻營銷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現(xiàn)狀。項目組實際收回問卷1 314份,去除45 份無效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1 269 份,樣本有效率96.58%。
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部分進行論述,分別是大學生對移動短視頻的使用及消費情況,產生短視頻消費行為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從大學生接觸短視頻情況、消費支出、使用頻率及時長、觀看種類及購買類型和產生消費行為的原因五個方面,調查大學生對移動短視頻的使用及消費情況,分析產生消費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簡單的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策略。
問卷結果表明,90.38%的受訪大學生接觸過短視頻,僅有9.62%的受訪大學生沒有接觸過短視頻,由此可見,短視頻的滲透力強,大學生接受短視頻的能力強。在接觸過短視頻的大學生中,男生占比為35.46%,女生占比為64.54%,女生接觸過短視頻的人數(shù)遠超男生。
問卷結果表明,當月生活費在1 000 元以下、1 000~2 000元、2 000~3 000 元、3 000 元以上時,短視頻消費金額主要在300 元以下的,頻數(shù)占比分別為16.31%、54.61%、7.09%和0.71%。調查得出大學生月生活費主要在1 000-2 000 元,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在維持基礎的生活需求上,具有一定的購買能力。其次,用于短視頻消費的金額主要為300 元以下,說明大學生具有一定購買潛力(詳見表1)。
表1 月生活費中用于短視頻消費的頻數(shù)
從表2 中可以看出,短視頻消費占月生活費15%的,累計總頻數(shù)最多,達到54.61%。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存在消費行為。短視頻消費占月生活費20%以上的,累計頻數(shù)占比為37.59%,說明部分大學生存在盲目消費的情況。
表2 月生活費中用于短視頻消費的占比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每天觀看頻次在3 次以上的,占比為43.26%。每次觀看短視頻的時長在30~60 分鐘的占比最多,達到46.81%;其次是每次觀看的時長在30 分鐘以下的占比為31.91%;而每次觀看時長在60~90 分鐘、90~120 分鐘、120 分鐘以上的較少,占比分別為13.48%、4.26%和3.55%。綜上分析,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每天使用移動短視頻平臺的時間超過1 小時。該結果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使用時長普遍較長,由此表明短視頻已經成為大學生們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元素。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觀看種類以美食類、美妝類、學習干貨類為主,占比分別為56.74%、48.94%和38.3%;而購買類型以服裝鞋帽和美妝洗護為主,占比分別為68.09%和64.54%。結果說明觀看種類與購買類型有重合部分,可見大學生在觀看自己喜歡的內容時更會被引導消費,存在興趣導向消費的現(xiàn)象。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是優(yōu)惠促銷手段造成的占比最多,達到60.99%;其次是對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喜愛的因素影響,占比為37.59%;影響因素是大學生認為短視頻的內容實用性強的占比為9.57%,影響因素是消費者的盲目從眾和消費攀比心理,占比分別為14.18% 和4.26%,其他原因占比為23%。由此可知,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以短視頻的優(yōu)惠促銷手段和出于對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喜愛為主,從側面反映大學生短視頻消費受個人興趣愛好、產品的性價比等內在因素以及環(huán)境驅動和短視頻的體驗感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短視頻體驗方面選擇“短視頻購物的簡便性”、“高清的體驗感”、“音樂營造的‘美好感’”、“大數(shù)據推送更能滿足需求”、“精準特效的濾鏡”、“服務器流暢”以及“咨詢產品反饋”的同學占比分別為53.9%、43.26%、36.88%、25.53%、24.11%、10.64%、14.89%。商品屬性方面選擇“產品的性價比”、”產品的時尚感”、“產品質量”以及“個人需求”的同學占比分別為39.01%、15.6%、21.99%、23.4%。短視頻外部環(huán)境驅動方面,選擇“當代短視頻流行的背景環(huán)境”、“身邊好友推薦”、“喜歡的明星使用過某些產品”、“網紅博主種草”的占比分別為45.39%、56.03%、35.46%、34.75%。消費心理方面,選擇“求廉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占比分別為44.68%、11.35%、13.48%、2.13%。
綜上分析,影響大學生短視頻消費行為的因素可以分為短視頻體驗、商品屬性、外部環(huán)境驅動和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四個方面。在短視頻體驗方面,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是購物的簡便性、短視頻高清的體驗感、音樂營造的“美好感”和短視頻大數(shù)據推送。在商品屬性方面,主要影響因素是產品的性價比,其次受產品的時尚感、產品質量以及個人需求的影響。在短視頻外部環(huán)境驅動方面,主要影響因素是當代短視頻流行的背景環(huán)境和身邊好友推薦,其次受明星效應和文化大V 的影響。在消費心理方面,主要影響因素是大學生求廉心理,除此之外,還會受到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響。
由圖1 可知,選擇“商家夸大商品效用,產生盲目消費”的同學占66.67%,選擇“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同學占61.7%,選擇“受短視頻的誘導或優(yōu)惠促銷手段的影響,產生沖動消費”的同學占53.19%,選擇“出于對UP 主的喜愛,產生崇拜消費行為”的同學占7.09%。
圖1 短視頻消費對大學生消費產生的消極影響
上述四個問題中,前三個問題最為嚴重,超過半數(shù)的被調查者都表示有過與之類似的經歷。商家在與競爭對手競爭的過程中,為了擴大銷售增加利潤,可能會夸大商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對商品的缺陷或者使用人群的限制閉口不談,甚至為了降低成本出售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大學生受到短視頻中的宣傳引導,再加上優(yōu)惠促銷手段的刺激,可能會短時間內失去理智,很容易產生盲目消費,沖動消費的行為,甚至可能會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因為盲目崇拜而產生消費的同學較少,大部分大學生都不會因盲目崇拜產生消費行為。
綜上所述,在短視頻營銷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存在盲目消費、沖動消費等行為,消費過程中交易的安全性也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希望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能夠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加大對短視頻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宣傳健康消費的社會觀念。短視頻平臺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提高商家準入門檻,建立嚴格的監(jiān)管體系,加強對商家的監(jiān)管。學校方面可以重視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多多開展以消費為主題的知識講座、報告會、辯論等活動,對其不合理的消費行為進行引導干預。大學生自身也要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學會合理利用自己的錢財。政府、短視頻平臺、學校、大學生個人共同努力,營造理性消費的社會風氣,使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行為朝著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