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凡需決策之事在博弈論中都有最佳對策的探討。所謂最佳對策,就是以數(shù)理邏輯推出的最佳的應對方法,而每一類型的問題,都有一個類似五元拍賣一樣的經(jīng)典模型,將其借用來對學生進行說理,形象生動、淺顯易懂……
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初中學生的思想工作可能是最難做的。一方面因為學生自我感覺長大了,不再輕易接受成人的觀念;另一方面因其心智并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有時又很難明辨是非。比如老生常談的學生打架問題,“同學間的矛盾不能用打架的方式解決”這個道理不用再講,學生都懂,但實際情況是初中生打得不可開交的情形卻又屢見不鮮,不講又不行……
“我也打回去”
鄭A與呂B是我?guī)н^的上一屆學生。初一下學期,開學沒多久后的一個周五上午,心理科代表跑來報告說,鄭A與呂B在走廊上打架,打得很兇。我急忙來到教室外,兩個家伙果然還在扭打著,幾個同學使勁拉都拉不開。
聽到這兩個名字時,我意識到了在排座位時的一個疏忽——將兩人安排成了同桌。鄭A,頭腦靈活,數(shù)學和信息技術競賽成績年級前三名,但我行我素,是心理老師提醒要特別關注的對象。呂B,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母親一人陪讀,有些叛逆,沉迷手機游戲。從上學期的觀察來看,這兩名學生也確實表現(xiàn)出了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愛沖動、倔強不服輸?shù)奶攸c。讓他們成為同桌顯然是我的失誤。
這次打架的起因是在心理課上,兩人先后在筆記本上寫了開對方玩笑的話傳給同學看,被老師當堂點名批評。下課后兩人從口角開始,逐步發(fā)展到肢體沖突。
我先找來了個頭較小的呂B了解情況,問他:如果鄭A還打你怎么辦?呂B回答得非常干脆:我也打回去!這個答案遠在我意料之外。
我沒有接著對呂B講“同學之間不能打架”的道理,一是因為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是我們班一直以來最為明確的目標,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是實現(xiàn)目標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認為這個道理對初中生而言似乎早就不需要再講了,他們在這個年齡段多是因為沖動而打架,一旦冷靜下來后,也就會相安無事。呂B脫口而出的一句“我也打回去”讓我意識到,“同學之間不能通過打架來解決矛盾”的思想工作我還得做,還得認真做,還得做得與眾不同!
五元拍賣會
當天下午最后一節(jié)是班會課,我拿著五元人民幣,問學生是否知道拍賣是怎么回事,學生表示都知道:出價最高者得到拍賣品!在渲染了參與競拍者要守信用之后,我宣布了拍賣五元人民幣的規(guī)則:
一角起拍,以一角為單位加價,出價最高者拍得五元鈔票,并特別強調(diào)出價第二高者雖不能拍得鈔票但也要拿出報價的錢付給拍賣者,同時提醒學生各自獨立決定是否出價,不參與者不能評價也不能提醒參與者!
拍賣開始,第一人出1元,然后直接是2元、3元、4元,很快就上升到了4.5元。這時有學生驚呼:“上當了,老師賺了,越賺越多……”然后緩慢增加至5.3元,最后停在了5.4元,而這個出價5.4元的學生就是打架的始作俑者鄭A。他從2元開始到最后以5.4元的報價贏得了5元,實際虧了0.4元。報出第二高價5.3元的是班長鐘C,他虧了5.3元,而我拍出5元,收回10.7元,凈賺5.7元。
形式新穎的拍賣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議論紛紛。接下來是對這次拍賣的分析,我先提問鐘C。
我:你為什么不加碼了?
鐘C:再加上去可能虧得更多。
我:但是你可能會贏得5元呀?
鐘C:如果鄭A也加的話,最后我可能拍到了5元,但虧掉的也可能超過5.3元。
我:你與鄭A比,誰虧得更多?
鐘C:競拍的時候沒時間多想,感覺到我虧得多,現(xiàn)在想來,我能及時停下來不再賭氣拍下去,我也是勝利者,比少虧幾元錢的價值更高。
我之前雖然期待鄭A、呂B參與到拍賣競價中,沒想到鄭A真參與其中并成了拍賣終結者,看來他與呂B打起來也是性格使然!接下來我提問鄭A。
我:如果鐘C還增加的話,你怎么辦?
鄭A:我還加下去。
我:你打算增加到多少?
鄭A:沒想過,當時我只想贏。
我:你認為怎樣才算贏?
鄭A:知道規(guī)則后我就清楚參與者拍不贏就會虧,到出價4元多的時候感覺到贏了也會虧,因為互不相讓的話,肯定要出比5元更多的錢才能拍到5元。如果鐘C還加價的話,我也會加下去,沒想過什么時候停下來,那樣的話兩人就會虧得更多。只要參加了不及時退出,就只有輸沒有贏的可能了,最后贏的只有老師您。
我沒有讓站著回答問題的鄭A坐下,轉(zhuǎn)而問全班學生,社會上有這樣的拍賣嗎?學生都說沒有,因為不存在出價第二高者得不到拍賣品也要出錢這樣奇怪的拍賣規(guī)則。
這時鄭A說話了:“老師,我知錯了,您是用這種奇怪的拍賣在類比我們打架的事……”
聽鄭A這么一說,全班學生恍然大悟熱烈鼓起掌來了。
接下來我將學生平常矛盾升級的過程與五元拍賣的過程做了對比,請學生觀察這兩者間的相似之處。
接著我讓學生們自由討論:再遇到這種拍賣你們會怎么辦?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
1.不參與,不上當。
2.已經(jīng)參與了,只要意識到上當了就馬上停下來。
3.不能跟競價者賭氣。
4.讓第一個人以最低價結束拍賣,拍賣者虧損。
如果別人打你怎么辦?如果你與別人已經(jīng)打起來了,怎么辦?
1.避免沖動,不還手,躲開。
2.學會控制自己,越早停下來越好,隨時停下來都是正確的。
3.被打后有報復,要與對方和好。
一堂課到此,我想鄭A、呂B二人已經(jīng)都從這次課程有所收獲:不與同學打架;打起來后,不管表面上是贏是輸,只要意識到后果就立即停止,因為一直打下去的結果一定是雙輸,停戰(zhàn)越遲雙方都將輸?shù)迷綉K。自己先停戰(zhàn),看似吃虧,實為“占便宜”,也是良好自我情緒管理的勝利。
再演五元拍賣會
在下一屆初一學生中第一次出現(xiàn)有報復性質(zhì)的打架事件的當天,類似的拍賣我又進行了一次。吸取上一次的教訓,我增加了“拍賣過程中不參與者閑話一次罰一元”的規(guī)則,避免競價者被旁觀學生提醒“上當受騙”而過早醒悟,結果五元人民幣拍到了40元和40.1元,一女一男兩名學生分別虧35.1元和40元,另加罰款2元,我賺取了77.1元(該費用后來作為了班費)。剛算完賬就有一名女生說:“老師好像在說同學打架的事?!碑斘翌惐韧昱馁u與打架的事后,有學生開玩笑說:“老師您怎么能騙我們學生的錢呢!”引起哄堂大笑!
此時我回應道:“第一,有簡單的規(guī)則在前,大家都表示理解規(guī)則后才開始拍賣,自由競拍,我沒騙;第二,不能打架的道理,家長、老師給大家講過無數(shù)次,誰講得比我講得更好,請分享出來,這77.1元,將獎勵給他!”學生都搖頭,我接著說:“第三,被罰1元,就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根本沒虧;拿出40元錢,理解打架后相互報復的危害,以后避免一次類似的事件發(fā)生,可能會為你省下幾千幾萬元醫(yī)藥費或者賠償金,虧小錢賺大錢。
關于打架這么嚴肅的事情,通過這么一件輕松有趣、別開生面的拍賣游戲來類比說理,留給學生的記憶非常深刻。拍賣過程形象生動,說理易于被學生接受,老生常談的話題也就講出了新意。
我“五元拍賣會”的做法源自博弈論中的“一美元拍賣”。大到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凡需決策之事在博弈論中都有最佳對策的探討。所謂最佳對策,就是以數(shù)理邏輯推出的最佳的應對方法,而每一類型的問題,都有一個類似五元拍賣一樣的經(jīng)典模型,將其借用來對學生進行說理,形象生動、淺顯易懂,在班主任工作中似乎還是一塊處女地,辛勤耕耘將大有作為。
【鄭華玉,浙江省寧波市寧波國家高新區(qū)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