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黃遠振在《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書中提到了“文本語境復習法”及其簡要流程。這一復習策略與筆者連續(xù)五年的高三教學實踐有不少吻合之處,現(xiàn)就“文本語境復習法”在高三復習階段的實踐加以闡釋、例證與反思。
一、對“文本語境復習法”的基本認知
文本語境復習法是在高三年級復習階段,以教材語篇或模塊群文為依托,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有效復習策略。文本語境復習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兼顧語篇教學和復習內容,并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每個語篇利用3至4課時進行研讀,每一課時都以教材文本為載體,但教學側重點不同,從詞匯、語法、閱讀思維到讀寫結合,依據(jù)設定的復習路線,選擇閱讀文本,從中梳理出復習內容,展開復習。
二、為什么要使用“文本語境復習法”
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的重心是篇章的理解和表達,這是教、學、考最基本的邏輯,因此提高知識質量的關鍵是在篇章的框架中整體統(tǒng)籌知識教學,真正使知識教學成為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
復習課本知識是高三英語教學,尤其是高考備考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有效地復習課本知識應是教師追求的最終目標之一。然而,在高三英語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進入復習階段,教師往往以單元復習或機械刷題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忽視了在語篇的框架中整體統(tǒng)籌知識教學,單純把教材知識進行羅列式、歸納式的串講,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望而生畏,效果欠佳。
因此,筆者對外研版舊教材第六冊至第八冊語篇進行了篩選與整合,將教材語篇閱讀與詞匯、語法、思維導圖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開展了以文本語境復習代替課本知識串講的嘗試,經(jīng)過幾年的實驗,取得了一些效果。
三、“文本語境復習法”的具體實踐
(一)選擇語篇是關鍵
時代瞬息萬變,人與社會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中,現(xiàn)行教材有時會出現(xiàn)與學生認知水平不相符,或與時代和生活實際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教師需要根據(jù)主題意義,對語篇進行刪除或調整,確保語篇的針對性和多樣性。據(jù)此,筆者選擇了外研版高中《英語》(新標準)第六冊至第八冊中的語篇共40個,具體語篇見下表(以第八冊為例):
在選材時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主題為綱,覆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類主題語境。既要適合時代發(fā)展,又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二是,體裁多樣,各種體裁的文章都要選擇,這不僅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學生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三是,詞匯范圍應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英語常用詞詞匯手冊(以下簡稱“詞匯手冊”)為準,所選語篇需涵蓋詞匯手冊要求掌握的重點詞匯。四是,涵蓋新課程標準中的語法項目。五是,難易適中,滿足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即學生能看得懂,難度略高于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水平。
(二)以新課標理念展開教學實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以此來推動深度教學。從學習內容上來看,首先要改變脫離語境的語言知識學習,而將知識學習和技能發(fā)展融入到主題與語境當中,在語境中圍繞主題來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及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和訓練。從學習方式上來看,要從過去的碎片化課堂內容走向整合與關聯(lián)發(fā)展的課程內容,就要實現(xiàn)對語言的深度學習。對語言的深度學習,就是說要把語言、文化和思維融合起來進行學習,而不是割裂成語言是語言、文化是文化、思維是思維。從教學設計上來看,教師要思考如何在課程中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而育人的目標首先要基于教學內容,要深挖文本背后的文化和它的價值意義。育人的價值是通過基于對文本的理解而設計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的。
下面就以外研版高中《英語》(新標準)第六冊第四模塊Cultural Corner中的語篇《The Grammy Awards—Are They Important?》為例,闡述筆者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利用舊教材的語篇,實踐文本語篇復習法,進行深度的教與學。
1.第一課時。本課時側重詞匯的學習。教師課前對照詞匯手冊,將語篇中的重點單詞進行下劃線標注。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需要在詞匯手冊中將劃線詞匯查找出來,并根據(jù)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釋義,將詞匯知識學習與語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基于語篇將語言知識,通過聽、說、讀、寫等技能與主題意義結合起來,形成“主題—語境—詞匯”這種三結合的學習活動,注重復習遷移,盤活詞匯知識。
2.第二課時。本課時側重語法知識的學習。本模塊的語法內容是復習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但是在語篇中并未涉及這一時態(tài),教師應根據(jù)語篇內容重新制定語法學習的重點。通過研讀語篇,筆者發(fā)現(xiàn)文章共17個句子,其中8個句子使用了被動語態(tài),2個句子中含有過去分詞??紤]到高三年級學生的具體學情和學習中的難點,筆者將被動語態(tài)和過去分詞的區(qū)別作為復習語法的重點。課前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以語篇為依托,找出含有被動語態(tài)和過去分詞的句子,通過“發(fā)現(xiàn)—歸納—理解—運用”四個階段,提高學生語法應用能力。
3.第三課時。本課時側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問題的合作、討論與辯論是課堂上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設置思考與分享環(huán)節(jié),借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本模塊的話題是Music,在閱讀完《The Grammy Awards—Are They Important?》這一語篇后,學生會對格萊美獎的概況有所了解,但這只是完成了閱讀的淺層任務,即理解信息的任務。這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兩個新問題:Why are the Grammy Awards not taken seriously by some musicians or music fans?If there were Grammy Awards for Chinese music, what categories would you like to recommend?這兩個開放性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學生在相互討論、辯論、思考的過程中,既鞏固了相關語境中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又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
4.第四課時。本課時側重讀寫結合。語篇的話題和其中蘊含的信息,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素材,使學生作品言之有物。所學的語篇為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適合仿寫。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目標語言(被動語態(tài)和過去分詞)完成輸出性寫作任務,介紹一個中國音樂獎項或電影獎項。鑒于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尚存不足,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讀寫任務,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思維導圖,進一步幫助學生捕捉主要信息,構建篇章架構。學生則通過再次閱讀語篇,明晰語篇結構,列出寫作提綱,完成關于音樂獎項或電影獎項介紹的寫作準備。最后,教師根據(jù)評價反饋表,在班內進行范文點評,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自評及互評。
四、對“文本語境復習法”的反思
文本語境復習法符合新課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有效地促進了高三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綜合提升。借助文本語境復習法,學生可以發(fā)展運用語言,獲取、加工、傳遞文化信息、拓展積極、有效的思維,提高英語學科素養(yǎng),樹立正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判斷能力。教師以語篇復習的方法進行高三復習,既復習了詞匯,又復習了語法;既訓練了重要句型,又運用了語言知識;既訓練了閱讀能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既避免了課本知識的枯燥運用,又擴大了詞匯量。這種方法是一種易于操作、學生易于接受的、有效的復習方法。
由于畢業(yè)班工作緊張、繁忙,在實踐過程中沒能設計“雙向細目表”或建構Word banks,Grammar corners,Pattern corpus,這是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實踐與完善的內容。
(責任編輯?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