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出發(fā),探索課程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與思政元素的結合角度,使其課堂教學成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的綜合課堂,從而實現(xiàn)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tǒng)一。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上強調,各高校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本文以《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深入提煉應用文寫作課程中所蘊含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等德育元素和功能,從而實現(xiàn)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tǒng)一,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職業(yè)人才。
一、《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
《應用文寫作》課程是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字運用和書面表達的能力,以更好應對未來崗位工作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或專業(yè)基礎課,其主要研究各類黨政公文、事務文書和專用文書的寫作及技巧,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情況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遇到了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造成了學用結合粘合度不夠的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轉變教學方式、融入思政內容、滲透德育教育、豐富案例素材已成為該課程教學新的視角。
二、《應用文寫作》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自古以來,應用文都是人類社會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維載體,應用文寫作能力也成為現(xiàn)代人參與社會競爭的一種重要能力。目前,應用文寫作普遍引起了各類高校的廣泛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科學的高速發(fā)展,信息資源愈來愈豐富,信息傳遞、交流愈來愈受重視,應用文作為管理國家、處理政務、傳達信息、組織策劃、推廣成果、發(fā)展科學,以及人們在社會、思想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已成為信息時代不可替代的重要傳播手段和工具。
因此,在教師授課層面來說,既要傳授應用文的基礎知識、基本格式,還要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學中深挖課程中所蘊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等德育元素和功能,使教書育人功能與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結合起來,從而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時,教師還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打破傳統(tǒng)《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束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思想政治理論,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么、為什么要做、怎么去做。顯而易見,在《應用文寫作》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非常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應用文寫作》課程思政的落實途徑
應用文寫作的課程內容中,本身存在著很多思政元素,教師在授課中,要注意從以下幾個途徑加以落實。
(一)確立教學目標
課程思政在推進的過程中要能夠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所在,從學校教師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改革,形成育人的合力。具體課程改革的方向包括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調整,《應用文寫作》經過多年來的發(fā)展,在教育內容層面已經較為完善,教師要調整教學的重點,由原本的寫作技巧教學重點轉變?yōu)橹笇枷氲恼{整,讓學生通過學習得到思想認知層面的提升。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如何撰寫黨政機關公文時,教師除了要向學生介紹文本格式規(guī)范性相關要求之外,也要讓學生了解大文本背后思想政治意義的傳遞,只有寫作者具有較高的思想素養(yǎng),才能夠顯示出真正有影響力、有實效性的公文,這也是課程實證的目的所在。
(二)提升教師的育人意識
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本身要具備較強的育人意識,鼓勵學生深入學習,同時也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避免不當言論誤導學生。例如,教師在講授《應用文寫作》課程時,可以和思想政治教師共同溝通,找準每部分寫作背后的思想政治元素,找準切入點,多采用事例型的教學方式,而不是講大道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多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分享自己的理解以及思考,從而找到教學新方向。
(三)系統(tǒng)謀劃建設方案
思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而是要和每一堂課的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課程實際出發(fā),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稇梦膶懽鳌分杏泻芏嚯[性的思政元素,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夠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例如,《應用文寫作》中所涉及到的諸多文體都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集體,所以在公文寫作時,要求寫作者能夠真正了解文件的精神,不能夠偏離方向,同時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寫作要有材料支撐,不能憑空塑造,這既是思想政治的素養(yǎng)也是個人認知的素養(yǎng)。教師要以個人素養(yǎng)提升作為切入點,挖掘課程中的隱性思政元素,在課堂中通過情境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在《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得到實踐能力的訓練,教師也可以引用一些反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把握好《應用文寫作》的尺度。學校方面也可以多組織《應用文寫作》教師和思政教師進行交流,以專題學習和討論的形式,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工作積極性,提高《應用文寫作》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講授《應用文寫作》課程中,教師要能夠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從課程思政角度切入,發(fā)揮出《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所在,也要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確定努力的方向。教師需要制定出適應性更強的教學方案,讓學生通過《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提高思想素質以及寫作能力??傮w來看,《應用文寫作》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需要教師從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角度深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從而切實推動高校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上升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譚書瓊.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的幾點思考[J]收藏與投資,2017(12):145-145.
[2]袁靜云,曾娟娟,江秋蘭.《應用文寫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95-95.
[3]魏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教育教學論壇,2020(28)56-56.
[4]李韶華,李曉梅.論翻轉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吉林教育,2016(10):4-4.
作者簡介
黃尚寧(1980.03—),性別:男;民族:壯族;籍貫:廣西巴馬;職稱:講師;學歷:在職研究生;單位: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公文寫作、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