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澤陽,葉翔宇,王一迪,黃 鵬,喻榮彬
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學系,江蘇 南京 211166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呈全球性流行[1],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2012 年全球15~49 歲女性中梅毒患病率為0.50%,男性梅毒患病率為0.48%。2012年,梅毒發(fā)病率為1.5/1 000 人[2]。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血液傳播,可引起神經(jīng)、心血管等多系統(tǒng)損害,甚至威脅生命[3]。
吸毒人群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國內艾滋病哨點監(jiān)測資料顯示,吸毒者梅毒抗體總陽性率在4.0%~5.0%之間[4]。如同時伴有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性行為等高危行為,會增加包括梅毒在內的多種傳染病的感染和傳播風險,給公共衛(wèi)生帶來沉重的負擔。為此,本研究以江蘇省某強制隔離戒毒所男性戒毒人群為研究對象,了解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狀況,并探索其危險因素,以期為該人群制定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8 年6—8 月于江蘇省某強制隔離戒毒所男性戒毒人群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包括:年齡18 周歲以上,且能與調查員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未進行梅毒抗體檢測者。所有研究對象均被告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南京醫(y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現(xiàn)場調查
查閱相關文獻,在歐洲毒品和成癮監(jiān)測中心藥物相關性傳染病示例問卷的基礎上,根據(jù)戒毒所實際調查情況,征詢相關專業(yè)人員后設計問卷。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收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毒品使用情況、注射吸毒情況、性行為等信息。
1.2.2 實驗室檢查
梅毒檢測采用的是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實驗(Treponema pallidum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TPPA陽性定義為梅毒感染。
1.2.3 質量控制
對參與問卷調查的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專人隨機抽檢調查表進行復查,制定具體的實驗操作手冊,雙軌錄入調查表等。
采用EpiData3.1軟件雙軌錄入,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則以頻數(shù)(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進一步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梅毒感染的相關因素。將單因素分析P<0.10的變量選為自變量,梅毒感染情況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概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調查809 例吸毒戒毒者,回收有效問卷及對應血樣790 份,應答率為97.65%。研究對象年齡(38.11±8.41)歲,最高65歲,最低21歲,文化水平以初中為主(50.6%),33 例(4.2%)來自省外,109 例(13.8%)有過輸血/獻血史,386例(48.9%)有紋身/穿孔行為。經(jīng)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梅毒血清抗體陽性共133 例,梅毒感染率16.8%。梅毒感染組年齡(41.34±8.48)歲,文化水平以初中為主(52.6%),6例(4.5%)來自省外,13 例(9.8%)有過輸血/獻血史,66 例(49.6%)有紋身/穿孔行為。梅毒組與非梅毒組基本情況比較如表1 所示,兩組間平均年齡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表1 江蘇省某戒毒所強制戒毒人群基本情況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compulsory drug addicts in one Drug Rehabilitation Center in Jiangsu Province
使用問卷調查吸毒人群的吸毒行為與性行為情況,非梅毒組首次吸毒年齡為(27.24±8.10)歲,梅毒組為(29.66±8.62)歲,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主要使用毒品種類均為冰毒。兩組分別有107 例(16.3%)與26 例(19.5%)有注射吸毒經(jīng)歷,其中有共用針頭行為者分別為21 例(19.6%)與5 例(19.2%)。性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僅34.6%的吸毒者只有穩(wěn)定性伴侶,且兩組性伴侶情況存在差異(P=0.027),非梅毒組的48.4%(318/657)擁有臨時性伴侶,而梅毒組的比例則高達60.8%(81/133)。其中538例(68.1%)表示在性交時從不使用避孕套,僅48例(6.1%)每次都會使用。此外,大部分吸毒者否認其性伴侶存在注射吸毒行為(表2)。
表2 研究對象吸毒行為與性行為情況Table 2 Drug use and sexual behavior in participants
根據(jù)以上單因素分析結果,參考既往研究,將吸毒年限、是否有穩(wěn)定/臨時性伴侶和使用避孕套情況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年齡因與吸毒年限之間存在共線性關系而未納入)。結果顯示,吸毒年限較長者(OR=1.04,95%CI:1.00~1.07)和有臨時性伴侶者(相對于僅有穩(wěn)定性伴侶,OR=2.00,95%CI:1.26~3.18)更易發(fā)生梅毒感染(表3)。
表3 戒毒人群梅毒感染情況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yphilis infection among drug addicts
本次對江蘇省某戒毒所吸毒戒毒人群的調查發(fā)現(xiàn),790例研究對象主要為30~45 歲年齡段人群、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絕大部分是江蘇本地人。本研究調查的吸毒人群中梅毒感染率16.8%,明顯高于葛琳等[4]報道的國內艾滋病哨點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與另幾項研究數(shù)據(jù)接近[5-8],雖然部分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并未對于TPPA 結果陽性者進行進一步檢測,但依然可以看出該人群梅毒感染情況較為嚴重。本研究性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約半數(shù)(50.1%)吸毒者有臨時性伴侶,其中僅6.0%表示每次與其穩(wěn)定/臨時性伴侶發(fā)生性行為時都會使用避孕套,而67.8%的吸毒者表示在性交時從不使用避孕套,遠高于金櫻枝等[5]的研究數(shù)據(jù)(24.1%),故本研究人群不安全性行為較為普遍。這與多因素分析結果一致,有臨時性伴侶者比僅有穩(wěn)定性伴侶者更易發(fā)生梅毒感染(OR=2.00,95%CI:1.26~3.18),提示不安全性行為是該人群發(fā)生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黃鵬翔等[6]的研究顯示,56.0%的吸毒者最近1年與商業(yè)性伴發(fā)生過性行為,其中與商業(yè)性伴發(fā)生性行為時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僅為11.9%。而在郭燕等[7]的研究中,僅26.4%的吸毒者在最近一次發(fā)生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說明吸毒人群普遍存在高危性行為。
高永明等[9]的研究發(fā)現(xiàn),冰毒、搖頭丸等新型毒品吸食者發(fā)生性行為頻率高于傳統(tǒng)毒品吸食者,而安全套使用比例低于傳統(tǒng)毒品吸食者。Sun等[10]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合成毒品使用者性行為頻率和梅毒患病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毒品使用者。研究已證實,以冰毒、搖頭丸等合成毒品能夠刺激大腦釋放大量多巴胺,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興奮感和欣快感,性欲望增強,易發(fā)生無保護性行為,加之吸食毒品后經(jīng)常會發(fā)生群交,從而導致梅毒、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傳播風險增加[8,11]。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一旦海洛因依賴性形成,性功能和性心理發(fā)生逆向轉化,表現(xiàn)為性欲減退或消失,因靜脈注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故傳統(tǒng)毒品吸食者比新型毒品吸食者較少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12]。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在全國現(xiàn)有250.5 萬名吸毒人員中,濫用合成毒品人員151.5萬人,占60.5%[13]。而本研究中研究對象冰毒使用比例超過90%,遠高于全國比例,這可能是該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于前述葛琳等[4]報道的國內艾滋病哨點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原因,但由于本研究其他毒品使用比例過低可能導致了不同毒品使用者間未顯示出感染情況的差異。進一步分析毒品與性行為關系發(fā)現(xiàn),使用冰毒者的確更傾向于擁有臨時性伴侶,即吸食冰毒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可能性更高,這與楊單單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中調查對象為江蘇省某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群,均為男性,無法代表女性及所有戒毒人群,需進一步開展多中心研究。此外本研究梅毒感染者定義為TPPA陽性者,TPPA 試驗存在假陽性可能,仍需進一步確診梅毒患者。
綜上所述,江蘇省某強制隔離戒毒所男性戒毒人群梅毒感染狀況較為嚴重,較長吸毒年限以及不安全性行為是其重要危險因素。目前有關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傳統(tǒng)針具吸毒者,但隨著近年來以冰毒為代表的合成毒品使用比例逐漸增加[5],有必要積極探索并開展針對吸食新型毒品人群的有效干預措施,尤其應當加強性行為相關健康知識的普及和避孕套的推廣使用。因此,應積極加強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傳染病監(jiān)測,普及傳染病防治科學知識,營造該人群參與傳染病防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