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徐家云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內(nèi)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關鍵字】IgA腎??;三炭益腎湯;臨床療效;尿微球蛋白
IgA腎病主要是因IgA沉積到在腎小球系膜區(qū),或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球系膜區(qū)的沉積,進而致患者出現(xiàn)血尿、腹痛、腰痛等臨床癥狀,易對患者的腎功能作用造成嚴重威脅,病情嚴重者還易出現(xiàn)腎衰竭癥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IgA腎病需及時入院就醫(yī),以控制其病情發(fā)展速度[1-2]。利用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對IgA腎病患者進行救治,可有效改善其血尿等臨床癥狀,改善其腎功能作用,避免患者腎臟受過多損傷,保障其基本生命健康。為進一步探究此藥物治療方式實際應用情況,本研究對IgA腎病患者實施三炭益腎湯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對尿微球蛋白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IgA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為觀察組[20例,女6例,男14例,年齡范圍為19~71歲,平均年齡為(43.63±6.74)歲]和對照組[20例,女7例,男13例,年齡范圍為20~71歲,平均年齡為(43.74±6.82)歲]。研究選擇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此次實驗中,同時經(jīng)由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如年齡、病情等通過應用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根據(jù)《IgA腎病臨床診治指南》中診斷標準[3],均為IgA腎病患者;經(jīng)腎穿刺活檢,均確診為IgA腎病。
排除標準:患者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者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患者在接受本研究治療前,接受過其他治療方式;患者對本研究中用藥有嚴重過敏反應。
1.2 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西藥治療方式,其治療方法具體如下選藥為來氟米特(蘇州長征-欣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50),10mg×10s,口服,每天1次,每次20~40mg,具體用量視患者病情而定。以1個月為一個療程,患者需接受兩個療程的治療。
觀察組:患者均接受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上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此中藥治療方式如下三炭益腎湯方面所選藥劑為:地榆炭30g、白茅根30g、杜仲炭20g、牛蒡子15g、黃芩15g、女貞子15g、小薊15g、墨旱蓮15g、蟬蛻10g、蒲黃炭5g、三七5g。辯證加減:咽痛者,加金銀花20g、菊花15g;表虛易感冒者,加太子參15g;蛋白尿者,加金櫻子15g。每天一劑,分早晚服用。以1個月為一個療程,患者需接受兩個療程的治療。
1.2.2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統(tǒng)計24h尿蛋白、尿ɑ1微球蛋白定量、尿IgG這幾項指標數(shù)據(jù),以分析對比兩種治療方式對患者尿微球蛋白的影響。(2)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顯著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血尿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者腎功能恢復良好,且基本無不良反應;一般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血尿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患者腎功能恢復良好,且基本無不良反應;無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血尿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是患者腎功能恢復較差,且有嚴重不良反應,對其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傆行?(顯著+一般)/例數(shù)×100%。(3)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診候積分,即利用本院自制中醫(yī)癥狀評分量表對患者診療前后的少氣乏力、腰痛等癥狀進行評估,以分析兩種診療方式對患者病癥改善情況的影響。(4)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包括統(tǒng)計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心絞痛、貧血等狀況的人數(shù),以對比分析兩種藥物治療方式對患者機體負面反應的影響。(5)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舒張壓、收縮壓、平均動脈壓、血紅蛋白這幾項指標數(shù)據(jù),以分析兩組患者身體狀態(tài)對不同診療方式的影響。(6)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值,包括統(tǒng)計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PR)這三項指標數(shù)據(jù)的檢測,以分析兩種藥物治療方式對患者病變處炎癥反應的改善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治療前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臨床診候積分、基本資料(計量資料,±s),治療效果、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計數(shù)數(shù)據(jù),%),輸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軟件)中,分別經(jīng)由t、χ2驗證,若(P<0.05)則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的對比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數(shù)據(jù)更低,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對比(±s)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24小時尿蛋白(mg/24h) 尿ɑ1微球蛋白定量(mg/24h) 尿IgG(ml/L) IgA(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0 451.12±5.94 301.43±4.38 6.82±1.92 4.29±1.38 23.96±2.17 16.43±2.01 3.64±1.43 2.46±1.21對照組 20 450.86±5.28 364.48±4.41 6.85±1.94 5.31±1.63 23.99±2.21 23.88±2.09 3.66±1.47 3.32±1.38 t 0.146 45.365 0.049 2.136 0.043 11.490 0.044 2.095 P 0.885 0.001 0.961 0.039 0.966 0.001 0.965 0.043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可得,觀察組治療效果更好,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效果的對比[n(%)]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診候積分的對比觀察者治療后的各癥狀積分相比于對照組更低,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臨床診候積分的對比(±s)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臨床診候積分的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少氣乏力(分) 腰痛(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0 3.44±1.12 2.25±0.94 3.31±1.16 1.46±0.99對照組 20 3.46±1.10 3.03±1.02 3.29±1.19 2.53±1.04 t 0.057 2.515 0.054 3.333 P 0.955 0.016 0.957 0.002
2.4 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的對比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良發(fā)生總發(fā)生率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和對照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的對比[n(%)]
2.5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對比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5。
表5 觀察組和對照組基本資料的對比(±s)
表5 觀察組和對照組基本資料的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年齡(歲) 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Hg) 平均動脈壓(mmHg) 血紅蛋白(g/L)觀察組 20 43.63±6.74 89.03±12.43 144.32±22.03 107.54±16.54 120.01±20.54對照組 20 43.74±6.82 90.12±12.74 144.53±22.01 108.04±16.46 119.43±20.76 t 0.051 0.274 0.0302 0.095 0.089 P 0.959 0.786 0.976 0.924 0.930
2.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值的對比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值進行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可得,觀察組治療后TNF-α、IL-6、CPR檢測值更低,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6。
表6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值的對比(±s)
表6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值的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TNF-α(mg/L) IL-6(ng/L) CPR(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0 15.12±4.02 6.06±2.21 65.03±10.12 27.35±5.73 8.99±1.26 4.47±1.02對照組 20 15.14±4.01 10.57±3.25 65.06±10.16 40.02±8.85 8.93±1.22 6.45±1.06 t 0.016 6.193 0.049 5.374 0.153 6.019 P 0.988 0.001 0.993 0.001 0.879 0.001
IgA腎病主要是因IgA沉積在腎小球系膜區(qū),進而致患者患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并致其出現(xiàn)血尿、腹痛等臨床癥狀。在中醫(yī)辨證機理中,主要認為此病癥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且多發(fā)病在腎與膀胱這兩部位。其具體病因主要是因外感風熱之邪、寒邪入里化熱、濕熱內(nèi)生,致熱氣結(jié)于患者膀胱處,進而對患者腎臟、膀胱處的血管造成損傷,使患者出現(xiàn)血尿等臨床癥狀[4]。同時若患者體內(nèi)長期有火熱之邪,則易對患者其他正常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因此需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且有針對性的救治,則就中醫(yī)診療而言,IgA腎病在中醫(yī)診療中主要以驅(qū)邪清熱、涼血止血為主要治療目的[5-6]。
但在常規(guī)西醫(yī)診療中,則多以來氟米特藥物治療方式為主,雖然此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病變處炎癥反應,可達改善血尿等臨床癥狀的治療目的,可此藥物治療所致的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也較大,同時不易達根治的治療目的。因此本研究在來氟米特治療基礎上加上了三炭益腎湯中醫(yī)治療方式,在此藥方中地榆炭、白茅根、小薊、墨旱蓮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效,杜仲炭、女貞子有滋補肝腎之效,牛蒡子、黃芩、蟬蛻有疏散風熱、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蒲黃炭、三七有止血化瘀之效[7-11]。經(jīng)此類藥物聯(lián)用,可有效驅(qū)散患者腎臟和膀胱處的熱蓄,同時在根據(jù)患者具體病癥,適當調(diào)整藥方,如咽痛者加金銀花、菊花,其中金銀花有涼散風熱,改善患者咽喉腫痛之效,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效,可促進患者體內(nèi)熱蓄的散出;表虛易感冒者加太子參[12],此藥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效,可改善患者因病體虛之癥,改善其因感冒而有的咳嗽之癥,避免其肺部受過多損傷;蛋白尿者加金櫻子,此藥有固精縮尿、澀腸止瀉之效,可有效緩解其蛋白尿之癥[13-14]。除主要藥方中所用藥材外,再適當根據(jù)患者病情調(diào)整藥方,可促進患者的恢復速度,改善其臨床癥狀,幫助患者恢復較好的腎功能作用[15-16]。即通過中藥治療方式可達到較好的涼血止血、滋腎柔肝治療目的,同時此藥方中墨旱蓮等藥材有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可保護其腎臟處細胞、組織,促進患者的恢復速度,避免患者腎功能受過多損傷[17-20]。則在本研究中,通過單純的氟米特藥物治療方式同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間對比可知,接受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的患者,其治療后相關尿微球蛋白指標數(shù)據(jù)更低,治療效果更好,臨床診候積分更小,各血清炎性因子檢測值更低。即對IgA腎病患者實施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作用,幫助患者有效緩解其血尿等臨床癥狀。同時由于中藥治療方式可達較好的“治根”作用,因此通過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的慢性調(diào)養(yǎng),可幫助患者恢復較正常的腎臟代謝功能,改善其整體的代謝能力。且三炭益腎湯有較好的健脾益氣、滋補肝腎、驅(qū)邪清熱之效,因此除改善患者腎功能外,還可幫助患者排除濁毒之邪,避免患者機體內(nèi)其他組織、器官受濁毒之邪的影響,有效促進其氣血的生成,使患者能達到更好的遠期療效,進而滿足根治的治療目的。且就兩種治療方式不良反應對比可知,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上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其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也無明顯增加,即此中藥治療方式的毒副作用小,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過多的負面影響,能減少患者機體因藥物治療所受的二次損傷,其整體的用藥安全性較好,且能提升治療效果。因此與西醫(yī)治療方式相比,三炭益腎湯等中醫(yī)治療方式見效相對較慢,但能達更好的用藥療效,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對IgA腎病患者實施三炭益腎湯治療方式,可提升其整體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恢復較好的腎功能作用,促進患者的恢復速度,改善其血尿等臨床癥狀,且具有一定的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