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我常常聽到來自家長的苦惱:“我們家孩子語文就是學不好,讀也讀了,背也背了,就是沒有提高?!碑斚?,很多家長和孩子默認為讀讀背背就能學好語文。也常常有家長希望我在閱讀方面支幾個妙招指點迷津,希望學生聽完有立竿見影的提高,然而語文學習是不可能速成的。語文作為一門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綜合性學科,更需要學生長期且積累性地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習語文目的在運用,就要養(yǎng)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绷晳T并不是幾天工夫就能養(yǎng)成的。首先要實踐,要真的去做。學游泳,光聽技巧不下水怎么行?練書法,光看字帖不真正去臨摹、練習怎么行?健身鍛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而不每天堅持有什么用?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舉了一個例子:第一步初下水的時候很勉強,一次勉強,兩次勉強,勉強浮起來了,一個不當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強階段過去了,不用再想手該怎么樣,腳該怎么樣,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這才叫養(yǎng)成了游泳的習慣。學語文亦是如此,也要在長期堅持中養(yǎng)成習慣才行。習慣是從實踐中養(yǎng)成的,了解一點做一點,了解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這樣學生就開始逐步形成自身的能力了。
我認為語文的學習要堅持以下三點:
一、堅持閱讀
堅持閱讀能夠潛移默化地為我們提供力量,這份力量來源于知識,也來源于氣質。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最后將匯聚成智慧的星辰。堅持閱讀,也有助于擴展生命的寬度。每天遇到同樣的人,說相似的話,生活幾乎一成不變,就像上了發(fā)條的機器,這種生活著實容易讓人麻木,而讀書會讓你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新鮮的人和事,這些都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閱讀還有助于提高自身對世界和對自我的認知,為自己的人生添磚加瓦。每每看見老教師埋頭閱讀時的模樣,我都深受感動,知識的豐富讓歲月鮮少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
二、堅持記錄
語文離不開觀察、傾聽和書寫,我將這三者合稱為“記錄”,觀察、傾聽、書寫,眼到、耳到、手到,才能心到。記錄,讓我們能親近世界。我們的眼睛除了平視和仰視,更應該常常俯視。俯視疾苦和病痛,俯視角落和夾縫。我們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還應該有世間冷暖。我們應該擁有的除了海納百川的眼界胸懷,還應該有悲天憫人的創(chuàng)作靈魂。把觀察到的、傾聽到的種種,通過筆尖的流淌記錄下來,那就是情感的積累、知識的沉淀和對世界的認知。有的學生,最開始下筆的時候無話可寫,后來堅持把每天接觸到的人、事、物記錄下來,哪怕三兩句話也記下來,這樣從一開始的沒有內容可記,慢慢到每天逼迫自己去觀察周邊的人和事,再到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觀察的習慣,小到中午吃飯時周邊同學的樣子,大到班級的一項活動,大大小小的事已經(jīng)可以在眼中、耳中、心中留下痕跡,然后動起筆來就文思泉涌。這樣堅持一學期,習作水平就會有明顯的、飛躍性的進步。細致的描寫就來源于生活中的“記錄”,用眼睛、耳朵、雙手去
銘刻。
三、堅持表達
表達是對語言文字、共情能力、思維程度、理解感悟的綜合運用,也是對人、事、物的認知反饋、情感共鳴,是高層次的行為。學習語文離不開表達,課堂上的現(xiàn)場發(fā)言、隨堂練筆,課后的與人交談、習作訓練,辯論賽、演講比賽,都是表達的多種形式。很多學生怯于表達,長此以往就缺失了對文字的敏銳性、感受性和思維力,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特別注重鼓勵,鼓勵所有學生自信、勇敢地表達,可以是合作討論,亦可以是平等交流??傊谡Z文課堂上,需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表達”的機會,喚醒學生表達的意愿,在動態(tài)的交流實踐中提升表達
能力。
語文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沉淀,因此學生要依據(jù)自己的真實情況,循序漸進,在學習中做到堅持。學生只有堅持下來,反復實踐,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自學習慣,才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