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淡荷 何汝嬌
【關鍵詞】產褥期;保健;育兒知識;影響因素
段時間,該時期女性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均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機體各個器官處于復舊階段。加強產褥期婦女自我保健及育兒知識掌握情況,有助于提高母嬰健康水平,同時促使產婦安全度過產褥期。本次研究對產褥期婦女保健與育兒知識認知現狀進行調查并分析影響因素,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2020年6月至12月時段內產褥期婦女80例。年齡22歲~37歲,平均年齡(26.36±5.21)歲,其中初產婦54例、經產婦26例,孕周38周~41周,平均孕周(39.26±0.41)周。
納入標準:①均納入產褥期產婦;②認知正常、意識清醒,可配合研究;③具備一定的文化程度,對問卷及量表內容可正常閱讀及理解;④存在完善的病例資料。排除標準:①既往精神疾病史;②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③意識、認知、聽視覺嚴重障礙者;④心肝腎功能不健全者;⑤病例資料殘缺,配合度差及中途脫離研究者。
1.2方法
開展問卷調查評估產婦保健與育兒知識的掌握程度,其中包含一般資料調查: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職業(yè)等。保健調查:性知識、乳房護理、合理膳食、心理狀態(tài)、環(huán)境衛(wèi)生、產后運動,共6個項目,共計19分;育兒知識調查: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常見疾病及解決方法、添加輔食等,共3個項目,共計14分。組織測評人員統(tǒng)一接受專業(yè)培訓。以一對一的方式對患者開展調查,80例產婦發(fā)放問卷80分,均為有效問卷100%。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保健與育兒知識認知情況80例產婦經評估,自我保健知識評分為(11.98±3.67)分,育兒知識評分(5.84±2.06)分,總分為(17.19±4.09)分。
2.2一般情況與保健、育兒知識認知情況分析通過分析:產褥期婦女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職業(yè)的保健與育兒知識認知評分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產褥期通常指產后6-8周,該時期女性處于生理及心理特殊階段,全身各器官組織要恢復至非妊娠狀態(tài),期間產婦應格外注意自身環(huán)境及衛(wèi)生情況,保持合理生活方式,維持平穩(wěn)心理狀態(tài),需加強疾病防護,促使產婦身體更快恢復,合理喂養(yǎng),保證母嬰健康[1]。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80例產婦經評估,自我保健知識評分為(11.98±3.67)分,育兒知識評分(5.84±2.06)分,總分為(17.19±4.09)分。
通過分析:產褥期婦女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職業(yè)的保健與育兒知識認知評分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究其原因:①年輕:產婦年齡越小,其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越低,與年輕產婦極少接觸保健與育兒知識有關,再加上多依賴父母,故自身求知欲不強;②文化程度:產婦自身文化程度越高,對保健與育兒知識的求知欲越強,會主動利用網絡、報刊等途徑獲取知識,同時自身主動學習能力強[2];③職業(yè):相較而言,教師等群體對保健與育兒知識掌握程度更高;④居住地:城市戶口的產婦其認知度明顯高于農村群體,原因在于農村未及時更新保健與育兒知識,傳統(tǒng)思想未轉變,故導致整體認知程度不足。
綜上所述,臨床應加強健康教育及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母嬰保健方案,促進產婦自我保健及護理水平提升,更好的保障母嬰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