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宜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7)
近年來,急腹癥的患病率日趨升高,該疾病屬于綜合征類疾病,患者最突出的臨床癥狀為劇烈腹痛。急腹癥患者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且具有病情發(fā)展快、病情兇險的特點,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負擔[1]。在發(fā)病后,患者如果治療不夠及時,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臨床的診治過程中,實施快速準確的診斷方式,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施積極有效的診斷方法,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將整體有效率提高,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診斷期間,實施常規(guī)診斷方法,不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需對診斷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急腹癥的檢出率,且符合率較高,進一步提高了診斷效率。本文擇取本院接收的急腹癥患者,觀察腹部16排CT診斷急腹癥患者的應用效果和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選擇宜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急腹癥患者進行分析,共計100例,將其分為實施超聲診斷的對照組50例和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的觀察組50例。對照組中女21例,男29例,年齡23~67歲,平均(45.62±0.98)歲。觀察組中女22例,男28例,年齡24~66歲,平均(45.59±0.97)歲。兩組急腹癥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急腹癥;②臨床資料完整患者;③檢查配合度較高患者。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②排除合并器質性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腫瘤疾病患者;④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⑤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施行超聲診斷方式,相關醫(yī)務人員使用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對儀器的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通常情況下,將探頭頻率控制在3.5~7 MHZ,指導患者取仰臥體位,并在急腹癥患者的腹部涂抹上耦合劑,全面檢查患者的疼痛部位[2]。觀察組施行腹部16排CT診斷急腹癥,相關醫(yī)務人員使用16排螺旋CT機進行檢查,首先調(diào)整儀器的各項參數(shù),電壓控制在120 kv,電流調(diào)整為300 mA,掃描層厚控制在5 mm,并對層間距進行調(diào)整,一般為5 mm,重建層間隔為2.0 mm,重建層厚為3.75 mm,螺距控制在0.75∶1,相關醫(yī)務人員掃描患者的腹部,在檢查30 min之前,醫(yī)務人員囑咐患者服用復方泛影葡胺,濃度為1%~2%,通常劑量控制在1000 mL,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胃部和小腸在充盈狀態(tài),然后實施16排CT診斷方法。如果患者疑似為胰腺炎,需要在禁食之后實施檢查,如果患者疑似為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應該在掃描30 min前指導患者和1000 mL水,然后在實施16排CT檢查方法。在檢查期間,相關醫(yī)務人員從患者的膈頂掃描至恥骨[3]。如果患者疑似為消化道出血,需實施增強掃描檢查方法。
1.3 觀察指標。①分析檢出率,包括:急性闌尾炎、消化道潰瘍、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4];②分析誤診率、誤診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利用SPSS 20.0軟件檢驗急腹癥患者在本文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急腹癥患者的持續(xù)性定性資料通過(±s)表述開展t檢驗,檢出率、誤診率、漏診率等定量資料通過[n(%)]進行表述開展χ2檢驗,P<0.05,即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檢出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檢出率(96.00%)高于對照組(82.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分析檢出率[n(%)]
2.2 分析誤診率、漏診率。結果顯示:和對照組誤診率(10.00%)、漏診率(8.00%)相比,觀察組誤診率(2.00%)、誤診率(2.00%)更低,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分析誤診率、漏診率[n(%)]
對于急腹癥患者而言,發(fā)病機制不夠明確,該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腹腔內(nèi)或者臟器出現(xiàn)的病理改變現(xiàn)象,患者腹部癥狀和體征是主要的臨床癥狀,絕大多數(shù)患者合并全身性反應[5]。急腹癥患者根據(jù)不同的腹痛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內(nèi)臟痛,二是腹膜刺激痛,三是牽扯痛?;颊叩牟〕烫攸c為變化多、發(fā)展快等。一旦患病,患者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比如:嘔吐、腹脹、腹痛等,患者最先出現(xiàn)的腹痛癥狀,然后出現(xiàn)的癥狀為發(fā)熱。通常情況下,腹痛部位的癥狀比較明顯,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相關醫(yī)務人員觀察患者的疼痛轉移情況和放射性疼痛情況,患者的疼痛轉移可能性較小,主要表現(xiàn)為右下腹疼痛感,患者中上腹、臍周也會出現(xiàn)疼痛現(xiàn)象,部分患者的疼痛局限在病變位置。在檢查期間,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獲得理想的診斷效果,有助于提高診斷水平。
本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檢出率(96.00%)高于對照組(82.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有效辨別患者的疾病,且對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如果患者為膽道疾病,患者出現(xiàn)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胰腺炎患者出現(xiàn)左腰部放射疼痛。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價值。一般情況下,急性水腫型闌尾炎患者出現(xiàn)闌尾腫大癥狀,且患者周圍脂肪比較模糊,相關醫(yī)務人員通過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觀察到闌尾結石。如果患者急性壞死性闌尾炎,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可以檢查到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氣體,且周圍脂肪的范圍不斷擴大,能夠對滲出液進行觀察。在患者出現(xiàn)闌尾穿孔現(xiàn)象的時候,不但存在闌尾壞死癥狀,還存在明顯的包裹,部分患者腹腔內(nèi)存在明顯的游離氣體。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國,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是重要的診斷方法,提高了整體診斷水平。分析誤診率、漏診率,和對照組誤診率(10.00%)、漏診率(8.00%)相比,觀察組誤診率(2.00%)、誤診率(2.00%)更低,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在急性胰腺炎、闌尾炎、膽石癥均具有較高的應價值,患者在短時間內(nèi)病情快速發(fā)展,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相關醫(yī)務人員應該注意準確性和及時性。針對急腹癥患者實施及時有效地診斷方法,為臨床診治夯實基礎,并制定針對性的搶救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有效減少急腹癥患者的漏診例數(shù)和誤診例數(shù),進一步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具有操作簡單、準確性高的優(yōu)勢,患者和醫(yī)務人員的接受性比較高。實施超聲診斷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夠確診疾病,但是患者在氣體的干擾下,嚴重影響超聲檢查效果。因此,實施超聲診斷方法,患者的疾病確診率不高。在臨床的診斷過程中,使用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有效清晰顯示出急腹癥患者的病灶狀況,對患者的病情狀況實施準確的評估,從而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在檢查期間內(nèi),劇烈疼痛、蜷縮位等都會影響超聲的檢查效果,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能夠有效彌補這一不足,相關醫(yī)務人員能夠獲得患者清晰的診斷圖像,且檢查時間比較短,腹部氣體對檢查結果無影響,從而明確患者的病變位置。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但是本次研究的樣本量有限,為了進一步分析診斷效果,需加大樣本量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患者受到劇烈的疼痛感,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差,直接影響診斷配合度,相關醫(yī)務人員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講解檢查操作流程,促使患者正確看待疾病,提高檢查的配合度。
綜上所述,實施腹部16排CT診斷方法,對急腹癥患者具有提高檢出率,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