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芳,甄恩明,羅仁惠,陳潔麗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 口腔科,廣東 廣州 510880)
根管治療是口腔醫(yī)學中治療牙髓壞死和牙根感染的重要方法,能保留牙齒而與拔牙互補。但是,患者根管治療后牙齒喪失更多的牙體組織,喪失牙髓組織,造成牙齒變脆,當牙齒咀嚼較硬的食物時容易引起牙齒折斷[1]。全冠,嵌體等均為臨床上常用的干預方法,且全冠修復成為一種被普遍認可的方法。嵌體修復是一種新型的修復方法,修復時牙齒預備少,恢復面形態(tài)相對較好,有助于牙周健康的維護[2]。但是,無論患者選擇何種方法修復,修復后牙體與牙周的健康是患牙長期保存的關鍵,亦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3-4]。因此,本研究以口腔科就診的需要根管治療的牙周組織健康和慢性牙周炎的患者為對象,探討基于咬合力測試的全冠與嵌體修復對牙周健康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口腔科就診,采用根管治療的牙周組織健康和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分為四組。A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為34~61歲,平均(45.69±5.62)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8~28 kg/m2,平均(23.51±3.59)kg/m2。B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為33~62歲,平均(45.76±5.6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7~29 kg/m2,平均(23.35±3.53)kg/m2。C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齡(33-64)歲,平均(45.78±5.69)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7~30 kg/m2,平均(23.66±3.62)kg/m2。D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為31~65歲,平均(46.11±5.69)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7~29 kg/m2,平均(22.59±3.46)kg/m2。上述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牙髓炎診斷標準[5-6],患者需行根管治療;②頰舌面形態(tài)完整,且齲面積<頜面1/3;③牙齦紅腫,探診深度≥4 mm,且伴有附著喪失的患牙。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②凝血功能異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③認知功能障礙或近3個月服用抗生素或使用含漱液者。
1.2 方法。①制取修復前印模。修復前完善有關檢查,加強印模宣傳教育,灌制石膏模型,并幫助患者建立檔案;②基礎治療。治療前加強患者常規(guī)檢查,對于伴有慢性牙周炎患者,常規(guī)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術,加強患者口腔衛(wèi)生干預,加強患者牙周基礎干預[7];③治療方法。對入組患者患牙進行常規(guī)根管治療,且治療前借助合力計測試鄰牙與對牙合的應力,應變情況,并依次為依據(jù)進行修復。A,C兩組根管治療后常規(guī)制備根管,預備洞形,去除腐質(zhì)且避免應力集中;根管治療時保證窩洞底平坦、側(cè)壁保持垂直,從而獲得較好的抗力形、固位形,結(jié)合患者情況可適當?shù)脑黾俞樀拦涛恍?、溝固位形;B,D兩組借助Z350樹脂進行填充(購自于3M公司),常規(guī)預備全冠,且制備過程中盡可能動作輕柔,避免對牙周周圍組織產(chǎn)生影響。上述操作完畢后,常規(guī)借助硅橡膠取模、印模,并通過紅蠟燭記錄患者咬合,制模完畢后確定是否具有良好的咬合,待滿意后交到技工室,且患者均采用瓷材料進行修復。待上述均滿意后,常規(guī)進行口內(nèi)試戴,檢查修復體邊緣密合度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滿意后對修復體常規(guī)拋光、粘接,并將多余的粘結(jié)劑去除,拋光后對于未見咬合異常者,根據(jù)標準制取修復后石膏模型。
1.3 觀察指標。①修復效果。兩組修復12個月后分別從優(yōu)(修復體未見缺損,邊緣無松動,性能佳,咀嚼功能恢復良好),良(修復體穩(wěn)定,未見缺損,但邊緣出現(xiàn)列橫,咀嚼功能接近正常),差(修復效果較差或需調(diào)整方案)角度對患者修復效果進行評估[8];②牙周健康狀態(tài)。四組修復前,修復12個月后采用Le-Silness法測定探診深度(PD)、牙齦指數(shù)(GI)、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水平[9]。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4.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修復效果比較。四組均順利完成修復,A,B,C,D四組修復12個月后優(yōu)良率比較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修復效果比較[n(%)]
2.2 四組牙周健康狀態(tài)比較。四組修復前牙周健康狀態(tài)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四組修復12個月后牙周健康狀態(tài)均得到明顯改善;A,C組和B,D組修復12個月牙周狀態(tài)無統(tǒng)計意義(P>0.05);A,C修復12個月后PD,GI,PLI及SBI水平均低于B,D組(P<0.05)。見表2。
表2 四組牙周健康狀態(tài)比較(±s)
表2 四組牙周健康狀態(tài)比較(±s)
注:與B,D組比較,#P<0.05;與修復前比較,*P<0.05。
組別 PD(mm) AL(mm) SBI PLI A組(n=20) 修復前 4.12±0.45 6.29±0.35 3.14±0.42 2.04±0.16修復12個月后 2.05±0.24#* 5.68±0.31#* 2.71±0.35#* 1.63±0.12#*B組(n=20) 修復前 4.14±0.47 6.30±0.36 3.15±0.43 2.08±0.17修復12個月后 3.25±0.31* 6.03±0.34* 3.01±0.41* 1.95±0.14*C組(n=20) 修復前 4.11±0.43 6.30±0.36 3.15±0.42 2.05±0.17修復12個月后 2.07±0.26#* 5.67±0.30#* 2.70±0.34#* 1.65±0.14#*D組(n=20) 修復前 4.13±0.46 6.31±0.38 3.14±0.41 2.06±0.18修復12個月后 3.26±0.32* 6.05±0.33* 3.02±0.43* 1.97±0.16*
根管治療術是通過機械和化學的方法,去除根管內(nèi)的大部分感染,充填根管,防止發(fā)生根尖周病,促進已經(jīng)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愈合[10]。但是,患牙經(jīng)根管治療后牙齒將會變脆,樹脂治療時玻璃離子牙本質(zhì)釘?shù)闹苯有迯?,充填物容易脫落[11]。嵌體修復根管治療術后的磨牙能最大限度保留牙體,提高牙齒的剩余折斷例,并通過樹脂粘接劑與剩余牙體組合并形成整理,能提高牙齒的折斷能力、強度。此外,嵌體修復前加強患者咬合力測定,能防止牙體組織劈裂,避免或減少直接充填或間接修復的不良反應,減少對牙周組織的刺激[12-13]。
本研究中,四組患者均順利完成修復,A,B,C,D四組修復12個月后優(yōu)良率比較無統(tǒng)計意義(P>0.05);A,C修復12個月后PD,GI,PLI及SBI水平均低于B,D組(P<0.05),從本研究結(jié)果看出,基于咬合力測試的全冠與嵌體修復能獲得較高的修復優(yōu)良率,但是嵌體修復更加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狀態(tài)。
綜上所述,基于咬合力測試的全冠與嵌體修復均能獲得良好的修復效果,但是后者磨除牙體組織更少,能有效的保護患牙,能改善牙周健康狀態(tài),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