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霞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施很多年了,改革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完全不能夠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而真正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每一節(jié)課具有有效或者高效,應該培養(yǎng)用運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關鍵詞培養(yǎng);初中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6-0117-02
A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U Xiaoxia? (Guocheng Middle School,Huining County,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any yea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reform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changes in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s at all,but can really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s and let Each lesson is effective or efficient,and a certain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should be cultivat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enthusiasm,initiative and consciousness when learning Chinese.
【Keywords】Training;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Classroom efficiency;Teaching strategies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施很多年了,改革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完全不能夠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而真正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每一節(jié)課具有有效或者高效,教師必須從改變教育教學理論,改變觀念和方法、確定關系和地位、結合課本和設備入手,應該培養(yǎng)用運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1.改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育改革教育教學理論,改變觀念和方法、確定關系和地位、結合課本和設備
(1)以改變觀念和方法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就是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教育教學改革之前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就是“標準的傳統(tǒng)教育教學”,是按照“規(guī)定”的教學“程序”走教育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備課、講課和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這種過程,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缺少更多的交流與溝通,沒有了教師對學生更多的了解(學習情況、家庭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也只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過程布置作業(yè)和批改作業(yè),只能從作業(yè)本這個“微小的窗口”和考試成績的多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績。
(2)以確定關系和地位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確定了教師與學生的明確關系,就是教師要把自己當做學生的良師和益友,而教育教學改革之前的教師就是教師,45分鐘站在講臺上完成教學任務,一味地使用“灌輸式”“填鴨式”“程序式”的把已經準備好的教案內容講述(或者閱讀)給學生,讓學生記錄在筆記本上,聽懂了多少不去了解、不去詢問、不去考察,學生沒有聽懂的一部分內容已經沒有時間顧及,就被下一節(jié)課的時間和課程內容所排擠,兩種學科截然不同的內容使有些學生混淆甚至迷糊,學生沒有發(fā)言的余地和權利,更沒有討論的機會和習慣,只是一味的“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時間和過程走,下課時間到了,就是的思路也就結束了,教學程序也就結束了,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呆板、固執(zhí)和缺乏思維,沒有激情、創(chuàng)新和探討以及研究。
(3)以結合課本和設備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確定了以結合課本和設備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是按照課本的編排實施教學(還有校本教材),在教育教學改革之前的教材,都是簡單與淺浮的不能把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引導到更加深層次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中,教師除了依照課本和與課本配套的教案以外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書籍(除了教師學習過程中積累的文化知識),教師的課堂教學除了課本、教案和必須具備的粉筆就是幾件簡單的教學用具(或者教師自己制作教學用具),教學的第一種方式是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上課文題目,然后一邊照著課本(或者教案)講解(應該稱為閱讀更準確)一邊把需要寫上抄寫的內容寫在黑板上(寫滿了用黑板擦擦去繼續(xù)寫,有時候是擦了寫好幾遍),浪費時間和精力,學生只有抄或者寫沒有思考的余地(時間),課堂上教師教學的累和學生抄寫的苦也是收效甚微。
2.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改革教育教學理論,改變備課和講授、確定學習和研究、結合總結和補充
(1)以改變備課和講授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確定了以改變備課和講授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這種對教育教學改革理論的具體實施就是一名從事一線語文教學的教師親身的體驗和實施的結果。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在“代換”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后(還是保留了一部分具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包括教師個人實踐經驗的有效成分),使得教育教學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和明顯的教育教學效果,這是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親身經歷和實際課堂教學的經驗總結,也是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具體負責,改變了教師自我、改變了學生自我和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沒有出現(xiàn)過的教育新氣象、教學新成果和課堂高效益,證實了只有改革才能改變、才能發(fā)展、才能高效的真理。
一線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的備課,以新課改理論為“基礎”、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前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的”,在擴大和豐富教師本身閱讀知識的基礎上以課本教材為主而認真研讀,掌握和分析課程課本所賦予的要求與精神內涵,吃透基礎課本課文內容,準確把握教材課本課程的細節(jié)、難點和疑問,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思想,并且緊密結合本班級學生的“學情”,確定備課的“層次性”“難度性”和“普通性”,達到全面、完整和豐富,備課過程和內容的合理不合理,關鍵在于講課過程的應用與發(fā)揮。
講課過程是對備課過程的有效合理的應用,是把握課堂“情緒”中的學生“學情”的合理“適應”,講課過程是對備課過程的實踐和檢驗,而新課改理論所指導下的提問、疑問和討論,都是促進課堂教學高效的具體方式方法,合理有效的利用課堂提問、疑問和討論,對于發(fā)現(xiàn)和判斷學生學習本課堂內容多少與優(yōu)劣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能夠發(fā)現(xiàn)和判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之處,從而及時的改變和及時的不就。
備課與講課是互相依存和相互補充的關系,通過備課能夠確定講課的內容和范圍、通過講課能夠發(fā)現(xiàn)備課的不足和遺漏、通過備課和講課過程能夠獲得學生接受的全面與否,也就是只有精心細致的備課才能夠在課堂講課的時候不至于出現(xiàn)過多的不足和遺漏,當然課前備課是第一環(huán)節(jié),這是備課的思想意識和思想基礎,必須引起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做到認真、踏實、完整和教學目的清楚,讓備課和集體備課成為一線教師學習的機會或者機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恼f法就是集體備課達到完美和完善的“準則”,這樣通過“語文組”集體備課達到的效果就會避免講課出現(xiàn)差錯。
(2)以確定學習和研究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確定了以確定學習和研究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要求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接收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文化,同時要求教師(一線教師)搞好教育教學研究,研究課改理論的具體實施方式方法和實踐操作規(guī)程、研究備課對學生對課堂的適應和改變策略、研究教師自身與學生相互融合的關鍵點。
教師要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習慣,要懂得“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好處和獲得的益處,而作為教師應該學習的方方面面很多,包括文化歷史知識的學習、課本課程內容的學習、理論實踐經驗的學習、政策法則規(guī)范的學習等等,當然更重要的是“專業(yè)課程”和“專業(yè)教學”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項生活任務而形成一種生活的習慣,教師們都知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的教師學習過程中不斷更新的文化和思想。
研究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和文化的高級修養(yǎng),研究當然分為調查研究和實踐研究,把調查研究和實踐研究用運與教育教學、課堂教學和自我提高,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責任擔當,也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調查研究就是教師把自己沒有當作“教書匠”而是當作“教育家”,也是一個教師不甘心當“教書匠”去當“教育家”(或者走在“教育家”的路上實現(xiàn)成為“教育家”夢想與愿望)。
至于學習與研究的關系,我認為學習是研究的前提與基礎,沒有很好的學習就沒有研究的基礎和學識,善于學習就是積累、善于研究就是提高、善于學習和研究就是對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當中習慣于學習和研究的教師永遠是教育教學的佼佼者。
(3)以結合總結和補充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確定了以結合總結和補充來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實現(xiàn)課堂高效,要求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及時準確的實施課后總結,把課堂講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除了課堂及時補充以外在課堂以外進行思考和記錄(一般情況下都是記錄在教案里,以方便于課堂講解),在下一節(jié)課堂之前補充說明,這是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負責。
3.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引領教育改革教育教學理論,改變情境和質量、確定成果和效益、結合提升和創(chuàng)新
(1)改變情境和質量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在“引領”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試圖改變情境和質量、確定成果和效益、結合提升和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一點就是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環(huán)境,也就是改變教師與學生“位置”和課堂教學氣氛,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諧”和教學提高,使教師在課堂上精神飽滿的講課學生集中精力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達到課堂教學高效的效果。
(2)確定成果和效益
這一點就是教師通過課后教學的總結判斷課堂高效的程度(還有考試的檢測),以提高相應的教學質量,確定教學成果和效益是經歷了蔣欣思考和教學總結以后的初步認定,最終真正的教學成果和效益是學生是否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3)結合提升和創(chuàng)新
這一點就是要以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與思考實現(xiàn)對課程內容更深層次的疑問和提問,改變學生對語文課程、課本、課堂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認知,發(fā)揮主觀能力和學習效應,堅定學習語文文化知識和立志成才的思想信念。
參考文獻:
[1]周恒國.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 亞太教育,2015(32):151-151.
[2]許淑秀.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002):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