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珊虹,王怡琨,魏紫瑩,劉惠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廣東省中醫(yī)院 腎病科,廣東 廣州 510120)
腹膜透析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的腎臟替代療法,操作簡單,透析效果好,可有效保護患者的殘余腎功能,對機體內環(huán)境影響小,能夠防止或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1]。但腹膜透析是需要患者居家操作的透析方式,患者的透徹操作技巧直接影響其透析效果。因此,對腹膜透析患者開展教學培訓十分重要[2]。但既往臨床上采用的以單純講授為培訓方式使患者感到內容難以掌握,患者的理論知識掌握不足,對操作步驟不清晰,導致患者的腹透管隧道口處感染、腹膜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難以保證治療效果[3]。因此,本研究探討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對腹膜透析患者知識掌握及自我效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行腹膜透析置管術的患者316例。接受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的患者納入為試驗組(n=159),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及模擬操作培訓的患者納入對照組(n=157),試驗組男98例,女61例,年齡18~79歲,平均(50.08±14.16)歲;其中糖尿病腎病37例,慢性腎小球腎炎52例,高血壓腎病31例,狼瘡性腎炎7例,IGA腎病7例,梗阻性腎病10例,其他腎病15例。對照組男99例,女58例,年齡19~85歲,平均(51.50±14.82)歲;其中糖尿病腎病4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53例,高血壓腎病28例,狼瘡性腎炎5例,IGA腎病7例,梗阻性腎病6例,其他腎病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納入標準:行腹膜透析置管術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培訓期間因故導致培訓中斷,無法保證培訓連續(xù)性者,如:心力衰竭、四肢乏力、精神疲倦等;②數據不全者。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及模擬操作培訓,即由腹透護士常用現場授課使患者充分理解及掌握腹膜透析相關知識,并通過模擬操作培訓使患者掌握操作要點。試驗組患者接受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具體護理內容如下所示。①知識講解:采用多媒體聯合實物教學的方法向患者講解腎臟替代療法原理、腹膜透析的原理、腹膜透析特點、腹膜透析與血透的不同點,講解腹膜透析用物、操作規(guī)范、無菌觀念、安全換液、隧道口換藥、飲食管理等;②視頻觀看:指導患者觀看腹膜透析操作視頻,增強患者的記憶力,并由專業(yè)的腹透護士護士為患者講解居家常見的突發(fā)事件的應對以及演示;③操作演示:通過標準操作視頻演示,再由腹透護士同步對操作步驟及要點進行講解,以模型演示及模特進行實際演示以加固知識掌握,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由患者互相演示操作;④問答環(huán)節(jié):針對患者或在培訓、操作過程的問題,腹透護士針對性進行回答;⑤效果評估:系統(tǒng)化培訓共7 d,由腹透護士制作每一天培訓的內容及課件,每一次授課完成后,由患者進行簽名留檔,到第7 d時評估教學效果。
1.3 觀察指標。①應用本科室自制的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測評問卷測評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知識掌握程度,該問卷共包括腹透知識、腹透操作理論知識、飲食控制、自我檢測、并發(fā)癥處理5個方面,各方面總分20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的知識掌握越佳[4];②應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測評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效能,總分50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的自我效能越高;③應用自我管理能力問卷(SMBQ)測評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該問卷共包括透析知識、透析態(tài)度、透析依從性、透析行為4個方面,各方面總分25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25.0版軟件處理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行LSD-t檢驗,組內比較行單樣本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測評問卷5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分)
注:α 表示組內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2.2 兩組GSES評分、SMBQ評分比較。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GSES評分、SMBQ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GSES評分、SMBQ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GSES評分、SMBQ評分比較(,分)
注:α 表示組內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腹膜透析作為終末腎臟病替代療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由患者居家進行透析,患者是疾病治療及護理的主要操作者,而醫(yī)護人員則是疾病管理者及知識提供者[5]。因此,需由醫(yī)護人員加強對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操作培訓,讓患者能夠掌握腹膜透析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常見問題處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腹膜透析質量。2006年,國際腹膜透析學會發(fā)布了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訓指南,以幫助醫(yī)護人員培訓腹膜透析患者,但由于該指南只是較為寬泛的描述建議,缺乏完整、規(guī)范、統(tǒng)一、系統(tǒng)的培訓教育流程[6]。
目前,54%的腹膜透析患者是在透析中心接受培訓,30%的患者者在醫(yī)院期間接受培訓,僅1%的患者出院后能得到持續(xù)的指導,且培訓計劃存在很大差異,患者對腹膜透析過程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不明確,接受能力差,缺乏系統(tǒng)的腹膜透析知識缺乏,在接受護理人員培訓時感覺陌生、繁瑣、復雜,培訓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患者產生抗拒及退卻心理,出院后自我管理效能差,嚴重影響透析效果[7]。筆者在傳統(tǒng)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該模式使得教育內容統(tǒng)一、標準、直觀,并將知識融入到圖片、視頻,化抽象為動態(tài),可以調動患者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采用問答形式檢查患者掌握程度,幫助患者強化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培訓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腹膜透析相關知識測評問卷5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擺脫了傳統(tǒng)護理講解方式的單調與枯燥,具有直觀性好、圖文規(guī)范、聲像清晰等優(yōu)點,患者易于接受和理解,再結合護士的臨床實踐指導,使患者更易掌握腹膜透析的相關知識。表2中,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GSES評分、SMBQ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在幫助患者掌握腹膜透析相關知識的同時,也增強患者對腹膜透析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使患者積極參與到自我管理中,進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8]。
綜上所述,系統(tǒng)化培訓模式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