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華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基于學生個體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言語經(jīng)驗的積累和言語品質(zhì)的提升。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是語文課外活動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也是提升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正式兒童思維發(fā)展最旺盛的時間學生通過大量的于都,能具備較廣闊的還是背景和認知能力,思維也相應更活躍,更具有靈活性。
一、課外閱讀,低年段以繪本為主
在小學的低年段,課外閱讀以繪本為主,圖文式的閱讀對于他們來說是更吸引,更有趣。這個階段的孩子識字還不多,理解文段還是比較吃力的,但是有趣的圖片彌補了他們這方面的不足。除了語文教科書的學習,在課后,增加課外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后,學生再進行課外閱讀,他們會認為自己懂得了更多的字,閱讀起來更有動力,這樣的動力其實也是反過來作用于他們對于語文的學習。其實語文的一些知識點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過于抽象和枯燥。那么,課外閱讀可以更好地把這些枯燥和抽象的問題給很好地過渡了,課外閱讀的知識包羅萬象,這樣很好地解決了語文教學的單一性,語文教學都是一篇課文接著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學起來的囊括的知識點有限,主題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性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知識點,而課外閱讀可以就這一知識點進行無限的延伸,讓孩子通過閱讀課外書,能夠讓孩子更透徹的知道這樣知識是如何的,怎么運用起來,怎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讓學生孩子聽不如讓去看,讓學生去看不如讓學生去做,這樣的深切體會讓學生理解這些知識點會容易很多。
二、在教學中引入課外閱讀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中,知識的延伸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曾在教學課文《要是在野外迷了路》的生字“指”、“南”時,學生就會組詞“指南針”。這時候,有學生會有疑問:“老師,我曾記得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是嗎?”這個問題,很快就會激起學生的思考,他們當中有部分學生是曾聽說過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的,但是很多同學都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這時候,教師接著問:“有誰能夠來說說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呢?”很多同學都會躍躍想試,老師隨機抽取幾個舉手的同學,學生都說不全,但是能說中一個兩個,不過,有個學生卻能一口氣把四大發(fā)明說全了,同學們都忍不住鼓起掌來,這個學生接著解釋為什么他知道呢,是因為他曾在哪本課外書里看到過這樣的知識。這時候,教師應該趁著這樣的機會,好好引導一下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語文教學其實是需要課外知識的補充,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對于學習的生字更加印象深刻,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更加明確,語文教學和課外閱讀是可以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在教學生字時也會有另一種情況出現(xiàn),就是有部分學生會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四字詞語積累下來,例如:在教學生字“杯”的時候,學生會問老師:“老師,我曾看到過‘杯水車薪這個詞,但是我不知道它的意思。”這時候,老師提問這個學生是在哪里看到的,肯定一下這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再給學生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意思,做一下適當?shù)囊龑?。而且還可以把這個詞的典故給學生講講,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于生字的印象,也讓學生知道了原來四字詞語可以包含這么多知識,這樣會激發(fā)學生學習四字詞語的興趣,也會引起其他學生對四字詞語的關注。這樣語文教學和課外知識的聯(lián)動,可以促使孩子去閱讀課外書,增加孩子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
三、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教學當中,寫作是低年段學生剛接觸的一個范疇,也是一個比較難的范疇,低年段學生經(jīng)常處于無話說,不會用詞的這樣一個階段,這樣一個瓶頸階段,要怎么引導學生很好地走出來呢。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對于語文教學的寫作是非常有效的。關于課外閱讀,除了學生自己的興趣喜好之外,教師要給予相當?shù)拈喿x指引,不然學生盲目地讀,大部分學生是找不著方向的。制定有效的課外閱讀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的時候,學會積累。語言建構(gòu)本來就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核心目標,在閱讀中,做一些課外閱讀的記錄卡,進行字詞積累、語句摘抄、閱讀感悟等,會獲得豐富的語言積累以及良好的語感熏陶,未學生的積極運用提供素材和基礎。提供學習任務單,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整理學生零散的閱讀信息與碎片化的思考。這樣整理積累,讓學生平時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到了寫作時候,學生腦海當中就會浮現(xiàn)很多話語,很多故事的場面,這讓他們有話可說。而關于邏輯性,低年級的學生是需要慢慢積累這方面的技能的,所以課外閱讀是一件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在學生的語文寫作當中,是一個量的積累,然后才是質(zhì)的爆發(fā)。
四、開展課外閱讀的后續(xù)性
學生進行了課外閱讀,他們總喜歡跟同學分享自己看到的,知道的,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關于課外閱讀的展現(xiàn)舞臺,這既是對這段時間所讀之書的的歸類,也是對知識的整理。例如開展同學間共同制作手抄報、資料卡片、思維導圖,師生同閱讀,親子閱讀等方式。幾個同學共讀一本書,彼此之間分享大家的感受,把這些彼此之間讀書的異同用手抄報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既可以促進同學間共度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學會共同協(xié)助。師生共讀一本書,教師可以再課堂上開展師生分享活動,讓學生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自己對于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這樣好的親子氛圍,其實也是會反過來促進孩子的學習,讓他能靜下心來好好享受這樣的親子時光。課外閱讀是一種快樂,一種分享,一種愛。
五、結(jié)語
關注課外閱讀,把語文教學與課外閱讀聯(lián)結(jié)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學校規(guī)定的知識內(nèi)容后,也能在課外書這樣的知識海洋里遨游一番。不要讓語文知識變得枯燥,不要讓課外知識隨意流失,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關注課外閱讀,讓語文教學變得更有趣;在語文教學的小池塘里,需要過渡到課外閱讀的大海洋里,學生才不會“死讀書、讀死書”,更有效的掌握所學知識,知識語文教學和課外閱讀聯(lián)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