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廣西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 放療五區(qū),廣西 梧州 543000)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臨床多采用手術配合放化療方案,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常規(guī)的二維放療方案主要是通過對胸壁、區(qū)域淋巴結進行切線、垂直放射照射,達到提高局控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的目的,但是該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避免的更多損傷患者的正常細胞,進而損傷患者的機體組織和器官,且副作用大,患者生活質量較差。而適形調強放療則能夠通過準確定位及精確的劑量控制,使照射治療更均勻,不僅可以保證足夠的靶區(qū)照射劑量,還可降低正常組織受到照射,對患者傷害小,副作用少,安全性更高[2]。本文就常規(guī)二維放療與調強放療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生存率及副作用的影響開展如下探討。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80例在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將患者信息輸入Excel表格后,將患者信息輸入Excel表格后,按照輔助放療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4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研究過程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早中期乳腺癌,且心肺功能正常。對照組中,年齡37~64歲,平均(50.5±4.3)歲;患病部位:左側乳腺75例,右側乳腺65例;癌癥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77例,ⅡI期40例。研究組中,年齡37~65歲,平均(50.8±4.4)歲;患病部位:左側乳腺77例,右側乳腺63例;癌癥TNM分期:Ⅰ期54例,Ⅱ期56例,ⅡI期30例。兩組的臨床資料參數均保持了同質性(P>0.05)。
1.2 方法。乳腺癌根治術后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放療:患者取仰臥位,使胸壁保持平穩(wěn),抬起上臂,定位激光照射點,定位機下掃描,在靶區(qū)實施常規(guī)二維放療計劃,根據放射治療(TPS)計劃系統(tǒng)制定合理的照射計劃。照射劑量為2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持續(xù)照射25次。保乳手術者瘤區(qū)補量10 Gy/5次。術后研究組采用適形調強放療:患者取仰臥位,真空袋固定,使胸壁保持平穩(wěn),抬起上臂,定位激光照射點,行CT掃描,由第一頸椎至第5腰椎進行掃描,層厚為5 mm。以胸壁、和/或不加區(qū)域淋巴結為放療靶區(qū),采用美國瓦里安公司的Eclipse治療計劃系統(tǒng)對計劃系統(tǒng)行逆向優(yōu)化,獲得照射野的強度分布,并將其轉化為子野序列,待優(yōu)化完成后,放射野設計為七至九個野,同時修正體位及呼吸的誤差。照射劑量為2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持續(xù)照射25次。保乳手術者瘤區(qū)補量10 Gy/5次。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比較兩組的兩組計劃靶區(qū)(PTV)劑量體積V95%、V105%、V110%水平。以及心肺等重要器官受量。②結束后的3個月觀察不良反應,包括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肺損傷及心臟損傷等。放療結束后隨訪5年,觀察兩組患者的5年無瘤生存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患者信息輸入Excel表格后進行分組。分組數據輸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加以處理,定量資料以()形式表示,采取t檢查對組建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性資料以n,%進行標示,采取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提示數據有差,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靶區(qū)劑量學。研究組患者的V95%水平經統(tǒng)計學分析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者研究組患者的V105%、V110%水平經統(tǒng)計學分析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心肺受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靶區(qū)劑量學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靶區(qū)劑量學比較()
組別 例數 V95% V105% V110%研究組 140 96.0±1.2 7.1±1.4 0.3±0.2對照組 140 83.5±1.0 22.4±3.3 7.2±0.8 t - 94.685 50.501 99.005 P - 0.000 0.000 0.000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5年無瘤生存率。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7%,經統(tǒng)計學比較發(fā)現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且研究組患者的5年無瘤生存率為70.00%,經統(tǒng)計學比較發(fā)現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5年無瘤生存率比較[n(%)]
乳腺癌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當前手術治療、化療及放療是其主要治療手段[3]。以往的二維放療(常規(guī)放療)中,是用各種不同能量的射線照射靶區(qū),以抑制和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放療面積大,但靶區(qū)適形性差,心肺受量偏高,副作用較大,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下降[4]。適形調強放療是一種高級精準放療技術,是在三維適形放療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要求輻射野內劑量強度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調節(jié),其在各處輻射野和靶區(qū)外形條件一致的情況下,針對靶區(qū)三維形狀和要求器官與靶區(qū)的具體解剖關系,調節(jié)對束強度,單個輻射野內劑量分布是不均勻的但是整個靶區(qū)體積內劑量分布比三維適形治療更均勻,對腫瘤細胞的治療更精準,副作用更小。適形調強放療一種治療乳腺癌的新型放療方法,該方式定位精準,可根據靶區(qū)形狀,對計劃系統(tǒng)行逆向優(yōu)化,獲得滿意放療劑量分布,從而達到有效殺滅癌細胞的目的,此外其可控性高,對正常細胞的照射的劑量較小,安全性更高[5]。
本研究結果中顯示,研究組患者的V95%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者研究組患者的V105%、V110%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心肺受量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0);結果說明適形調強放療在靶區(qū)的加量水平較高,而在正常組織中則較低,比常規(guī)放療具有更強的均勻性和可控性,對正常組織的照射劑量更小,可以減少對正常細胞和組織損傷。此外研究組患者的5年無瘤生存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0);提示適形調強放療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也肯定了其對于乳腺癌的確切治療效果。這一結果與鄔容等人[6]的結果相類似,調強放療能夠調節(jié)靶區(qū)照射劑量的均勻性與適應性,減少心肺正常組織照射體積與照射劑量,抑制心臟功能受損程度。而在本次研究中還對兩種放療方法的靶區(qū)劑量學進行了探討,同時對5年無瘤生存率及不良反應進行分析,更進一步證實了適形調強放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諸如病例選取時間過長,部分患者在追蹤隨訪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失訪的現象;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經濟等原因,不能按時進行治療等,且并探討適形調強放療對患者其他方面的影響,因此仍需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根治術后輔助適形調強放療治療,有顯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積極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