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萍,楊曉艷,張麗
(甘肅省中醫(yī)院白銀分院藥劑科,甘肅 白銀 730900)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見的慢性疾病,是由化膿菌導致內生殖器及附近結締組織和盆腔腹膜出現炎癥[1]。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盆腔炎主要給予抗生素進行抗炎治療,嚴重時需進行手術治療,但盆腔炎癥多為復合型多重病原體感染,抗生素難以覆蓋多種病原體,從而導致炎癥易反復發(fā)作,加大治愈難度[2]。中醫(yī)上認為[3]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經絡閉阻導致氣血凝滯所致,中西藥聯合治療能起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彌補抗生素治療的缺點[4]。本研究探究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療效及藥物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1例。西藥組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2.65±8.29)歲;病程15~68個月,平均(21.35±5.02)個月。聯合組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33.02±9.15)歲;病程14~69個月,平均(22.54±5.62)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西醫(yī)和中醫(yī)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確診;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月經不調、下腹部墜痛、白帶增多、經量增多、陰道分泌物增多、經期延長、輸卵管粘連阻塞導致不孕等癥狀;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準備妊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嚴重心肺、肝臟功能障礙患者;合并慢性闌尾炎、盆腔腫瘤、盆腔結核、陳舊性宮外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具有精神障礙或依從性較低患者;對本研究用藥過敏患者。
1.2 方法 西藥組給予西藥克林霉素(北京四環(huán)科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02)0.9 g加入500 mL葡糖糖注射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同時使用替硝唑(成都倍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10)0.8 g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對患者進行腹腔灌注,在治療第8天后調整為每次服用0.3 g克林霉素,每天3次,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聯合組在西藥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內服及灌腸治療,氣滯血瘀型患者使用敗醬草30 g,毛冬青25 g,當歸、丹參各15 g,赤芍、木香、牡丹皮、枳殼、車前子、香附各10 g;脾虛肝郁型使用四君子湯加減,當歸、茯苓、白術各15 g,柴胡、白芍、郁金、木香、香附、黨參各10 g,炙甘草5 g;濕熱淤血互結型患者使用止帶方,車前子、赤芍、牡丹皮、丹參、澤瀉、益母草各20 g,敗醬草、梔子、大黃各15 g,牛膝、枳殼各10 g;腎陽虛型患者使用內補丸,黃芪、淫羊藿、茯苓、桑螵蛸各15 g,補骨脂、菟絲子、白術、熟附子各10 g,肉桂2 g。每天1劑,水煎早晚1次,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腔炎性包塊直徑、盆腔積液深度、炎癥因子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臨床療效及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評價,評價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各項理化檢查及婦科檢查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各項理化檢查及婦科檢查改善明顯;有效,臨床癥狀減輕,各項理化檢查及婦科檢查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減輕或加重,各項理化檢查及婦科檢查無改善或加重??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主要癥狀(下腹脹痛或刺痛、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腰骶脹痛)按無、輕、中、重度分別計0、2、4、6分,次要癥狀(乏力、小便黃、大便干燥、經期疼痛加重和月經量多等)按無、輕、中、重度分別計0、1、2、3分。治療前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使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6.72%,顯著高于西藥組的85.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比較(±s,cm)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meter of pelvic inflammatory mass and the depth of pelvic flui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比較(±s,cm)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meter of pelvic inflammatory mass and the depth of pelvic flui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
?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TNF-α和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IL-6、TNF-α和CR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顯著低于西藥組,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CRP,C-反應蛋白。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西藥組比較,b P<0.05
?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ntified scores of TCM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積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ntified scores of TCM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通過實驗室和影響學檢查后均未發(fā)現心肺、腎臟及造血功能異?;颊?。
慢性盆腔炎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炎、盆腔腹膜炎。感染病原體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病原體主要是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厭氧菌及常見的性傳播病原體[5],在病原體的刺激下導致盆腔組織變厚,盆腔器官與富集組織粘連后,患者出現腹部包塊、下腹墜脹腹痛、痛經、腰痛、白帶異常增多等癥狀[6-7]。西藥臨床上主要根據患者藥敏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在獲取實驗室結果前臨床醫(yī)師通常根據自身經驗使用[8],但抗生素極易提升病原體耐藥性,并導致盆腔灶粘連、組織增厚,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降低抗生素藥物的吸收,從而延長患者治療時間[9]。
中醫(yī)認為慢性盆腔炎是由經絡閉阻導致氣血凝滯,從而導致患者沖任不調、帶脈不通、水濕不運及濕而致瘀,因此,中藥治療應以調理沖任、清熱解毒、培元復腎及通絡理氣為主[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表明在使用中藥后能改善患者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深度。有研究表明[11]在機體炎癥感染時IL-2、TNF-α及CRP等炎癥指標水平會明顯升高,TNF-α能激活炎癥細胞釋放炎癥因子,加速釋放氧自由基,導致炎癥反復不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IL-6、TNF-α和C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表明中藥能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2],活血化瘀藥物具有鎮(zhèn)痛、改善微循環(huán)及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慢性盆腔炎作為一種血管依賴性疾病,可通過抑制內皮細胞增生進行治療。中藥牡丹皮、丹參、雞血藤、毛冬青及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和清熱涼血的作用,肉桂及熟附子能溫補命門真火,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能健脾益氣,三棱、鱉甲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患者炎癥吸收。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72%,顯著高于西藥組的85.25%(P<0.05),說明中西藥聯用能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且中醫(yī)癥狀明顯降低,無不良反應發(fā)生,這是由于中藥能彌補抗生素治療缺點,同時,能達到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西藥聯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能顯著提升臨床效果,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盆腔炎性包塊直徑及盆腔積液深度,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