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玲
摘 ?要:統(tǒng)編小語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在講話中指出“統(tǒng)編語文教材編寫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立德樹人。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慮的也應當是‘立德樹人。”本文從“通讀教材,探尋習題育人點”“梳理習題,整合習題育人點”“精心設計,巧用習題育人點”“反思小結,延伸習題育人點”四個方面,闡述用好習題資源,借習題沃土培植育人幼苗,是語用與樹人圓融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立德樹人;語用;習題
一、通讀教材,探尋習題育人點
教材中每一道習題,都是編者智慧和心血的結晶。習題對于設計和優(yōu)化教學有重要意義,亦是育人的極好切入口。我們通讀整套教材,可進一步感受和發(fā)現(xiàn)編者關于立德樹人“整體滲透,潤物無聲”的良苦用心。僅是習題之中,就蘊藏著豐富的育人寶藏。
1. 二下第一單元《開滿鮮花的小路》習題3:課文中“美好的禮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禮物?
2. 四上第七單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小練筆: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
3. 六下第四單元《為人民服務》習題5:“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李大釗、劉胡蘭、董存瑞,還有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他們在革命事業(yè)的道路上譜寫了壯烈的篇章。查找資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和同學交流。”
上面三道習題,啟迪學生熱愛生活、樹立理想以及學習革命先烈為國為民勇于獻身、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除此之外,“心有他人、關注環(huán)保、熱愛大自然、辯證看待事物、巧妙化解矛盾”等等,都在課后習題中展現(xiàn)芳蹤。是教材中熠熠閃光的育人寶石,等待慧眼發(fā)掘,匠心打磨。
二、梳理習題,整合習題育人點
(一)正確看待自己
1. 自己有可以勝任的事情,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一上第七單元《大還是小》習題2:“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
2. 保持自我,不盲目效仿——二下第七單元《大象的耳朵》習題3:“‘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p>
(二)正確看待生命
1. 生命要有責任擔當,要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四下第七單元《“諾曼底號”遇難記》習題3:“哈爾威船長的壯舉,讓你對生命有了怎樣的體會?”
2. 生命要有意義,有價值——六下第四單元習題4:“結合下面的‘閱讀鏈接,說說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p>
(三)正確看待困難和苦難
1. 壞事并不可怕。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二上第三單元《玲玲的畫》習題2:“讀下面的句子(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再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的體會?!?/p>
2. 心中有陽光,有希望,是戰(zhàn)勝病魔最強大的力量——六下第二單元《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習題3:“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學交流你的想法?!?/p>
3. 調(diào)整心態(tài),心平氣和,困難的處境中也有值得寬慰的東西——六下第二單元《魯濱遜漂流記》選做題:“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難和煩惱了嗎?像魯濱遜一樣把壞處與好處列出來,再說說這樣做對你是否有幫助。”
依據(jù)梳理、整合的育人點,我們可以增強育人合力。特別是在高年級,引導學生回顧育人點緊密相關的課文,會讓學生的體會更加深刻。這是其一。其二,在推薦課外閱讀文章時,可加大這些方面的比重,給學生后續(xù)的熏陶感染。其三,我們可由育人點發(fā)散組織活動,比如講述與育人點相關的故事(主人公可以是凡夫俗子,也可以是名人先賢)、競背摘抄與育人點相關的名言警句、圍繞育人點制作主題手抄報等等。不論開展哪一種活動,都和語用緊密相關,把語用和樹人有機契合,統(tǒng)整圓融。
三、精心設計,巧用習題育人點
(一)二上第三單元《一封信》
1. 談話導入,明確任務:“同學們,露西前后給爸爸寫了兩封信。請大家拿起筆,把兩封信的內(nèi)容標畫出來?!?/p>
2. 循序漸進,指導方法:“咱們不著急,一步步來。先看第一封信的內(nèi)容在課文哪個自然段,在這個自然段旁邊打個‘√號。接著用‘線畫出表明信的內(nèi)容的語句?!?/p>
3. 學生默讀,動筆標畫。
4. 指名匯報,隨機出示第一封信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關注重點字眼,比如“很不開心”“很冷清”。指導朗讀信的內(nèi)容,讀出對爸爸的思念,也讀出露西對爸爸走后生活冷清、寂寞的抱怨。
5. 小結學習第一封信的方法。指導學生用類似的方法標畫第二封信的內(nèi)容,抓住“過得挺好”“閃閃發(fā)光”“又蹦又跳”等詞語體會露西愉快的心情。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出露西領悟到爸爸雖然不在家,但生活依然還有許多美好的愉悅之情。
6. 同時出示兩封信的內(nèi)容,質(zhì)疑啟思:“露西前后寫的這兩封信,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的不同。相同的是什么,不同又在哪里呢?”點撥理解:兩封信共同的地方是都表達對爸爸的思念之情,盼望爸爸早日回家。而露西寫兩封信時的心情截然不同,第一封信一開頭就說爸爸不在,她和媽媽很不開心;第二封信則說她們母女過得挺好。就是敘述同一件事,說法也不一樣。課件出示兩個句子:
“家里臺燈壞了,我們修不好。”
“這樣我們就能自己修臺燈了。”
順勢發(fā)問:“面對臺燈壞了這件事,你覺得露西的哪種態(tài)度才是對的?”點撥學生領悟: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抱怨沒有作用,只有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尋求解決辦法。接著讓學生談談自己和親人積極主動解決生活問題的事例,肯定褒揚。
7. 引出本課習題育人點:“露西前后寫的這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隨機點撥:露西寫信的原意是什么?哪一封信會讓出國在外的爸爸安心工作?會讓一家三口快樂地度過分離時光?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要像露西一樣關愛家人,體貼家人,特別要讓外出的家人不為家里的事情牽腸掛肚、憂心焦慮。
8. 說說露西是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露西的乖巧懂事。她不僅樂意接受媽媽的指導重新寫信,給爸爸帶去歡樂,還主動洗土豆,削土豆,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學生體會到: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能給家庭帶來更多歡樂,讓家庭更溫馨。鼓勵學生做露西一樣的好孩子。
以上片段緊扣習題設計,并對課后兩道習題進行了整合,引導學生同步關注兩封信。在幫助學生品讀理解的同時,進行育人的無痕熏陶: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在生活不如意時調(diào)整心態(tài),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不抱怨,不逃避,努力解決問題;關愛、體貼家人,傳遞正能量;努力做促進家庭溫馨美滿的好孩子。這樣的熏陶與品味語言文字緊密結合,自然、和諧地撥動學生情思,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二)五下第六單元《跳水》
品讀理解課文第5—6自然段。
1. 回顧第四自然段中描述的孩子極其危險的處境。板書兩對凸顯孩子面臨絕境的關聯(lián)詞:只要……就……即使……也……。
2. 導語過渡,揭示任務:“在這個危急時刻,故事的關鍵人物——孩子的父親出現(xiàn)了。他是怎樣反應的?怎樣幫助孩子脫離險境?請大家默讀第5、6自然段,畫出描寫船長的語句,再用‘△號標出重點詞語?!?/p>
3. 默讀思考,動筆標畫。
4. 交流標畫詞句,感知船長形象,探究船長思維過程。
(1)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用一兩個詞語概括(比如“沉著冷靜、智慧果斷”)。
(2)出示船長說的話,體會話語表達的特點(簡短、指令明確),進一步感受危急時刻船長的智慧果斷。指導朗讀。
(3)揣摩、言述船長內(nèi)心活動。點撥強調(diào):船長的這些內(nèi)心活動和他當時觀察到的具體情況息息相關(孩子在橫木頂端心驚膽戰(zhàn)、搖搖晃晃;桅桿底下是硬邦邦的甲板、大海風平浪靜、水手齊聚甲板、自己手中有槍)。
(4)深層追問:“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描寫船長的想法?”(情況緊急,不容多想;馬上拿出對策,應急能力強)
(5)思考交流:船長的辦法好在哪里?(有理有據(jù),結合當時情境和故事結果)
(6)聯(lián)系自我,談話小結:船長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發(fā)?我們生活中發(fā)生意外事件時,該怎樣做?(臨危不亂、思考良策)
(7)交流自己生活中或閱讀中了解到的臨危不亂、化險為夷的故事。
上述教學在本課習題育人點的引領下,對課文第5、6自然段進行了深入品讀,船長沉著冷靜、智慧果斷的形象烙印學生腦海,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品味語言、學習表達的過程,也是滋養(yǎng)心靈、熏染教化的過程。
四、反思小結,延伸習題育人點
“達標小結,促進發(fā)展”是圓融語文“五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模式的第五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進行課后反思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回顧習題育人點,暢談心靈啟迪則是課后反思的重要方面。教師在聆聽中及時點撥深化、指引激勵,號召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而后可以實現(xiàn)?!碧招兄壬鷱娬{(diào)了“自覺”之于育人的重要性。只要開動腦筋,課后習題能夠幫助我們走上“自覺”育人、語用育人的高速路。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溫儒敏. 立足“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切實提升教學質(zhì)量——在教育部舉辦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使用培訓會上的講話[J]. 小學語文教師,2019(07、08合刊):23-32.
[2]唐連明.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交流平臺”的內(nèi)容、形式及教學啟示[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21(0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