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芳,于肖夏,于卓,楊東升,盧倩倩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為高粱(Sorghum bicolor)與蘇丹草(Sorghum sudanense)種間雜交育成的品種(2n=2x=20)[1?2]。其具有生長速度快、分蘗數(shù)多、再生性強、抗寒、抗旱、耐倒伏、產(chǎn)草量高、品質(zhì)好等優(yōu)點[3?5],可多次青刈飼喂家畜,亦可青貯及調(diào)制優(yōu)質(zhì)青干草,是我國農(nóng)區(qū)及半農(nóng)半牧區(qū)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一年生優(yōu)良飼草[6]。但幼嫩的高丹草含有一定量的氫氰酸,家畜采食過量后,可引起中毒現(xiàn)象[7?9]。因此,急需培育低氫氰酸含量、飼喂家畜安全的高丹草新品種。
簡單重復(fù)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亦稱微衛(wèi)星DNA 標記,其均勻分布在植物基因組中[10]。SSR標記呈共顯性遺傳,可鑒別純合子和雜合子、多態(tài)性好、對DNA 質(zhì)量要求不高且用量少,目前已成功應(yīng)用于作物品種鑒定、遺傳圖譜構(gòu)建、重要性狀QTL 定位及標記輔助育種等研究[11?14]。群體分離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即DNA 混池法,由Michelmore 等[15]1991 年首次提出。該方法是利用具有一定表型差異的親本雜交產(chǎn)生后代分離群體單株,建立具有目標性狀的兩個極端DNA 基因池,進行相關(guān)性狀的分子標記篩選,若在2 個極端DNA 基因池之間存在一定的多態(tài)性分子標記差異,則表明該標記與目標性狀基因呈連鎖遺傳[16]。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將BSA 法與SSR 分子標記相結(jié)合,已成功應(yīng)用于小麥(Triticum aestivum)根部線蟲抗性基因片段[17]及水稻(Oryza sativa)葉枯?。?8]、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褐銹?。?9]、高粱粒重[20]等性狀的基因片段篩選,而在高丹草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相關(guān)基因片段的篩選尚未見有研究報道。
本課題組前期以氫氰酸含量較高的散穗高粱(scattered ear sorghum)作母本,氫氰酸含量較低的紅殼蘇丹草(red hull sudangrass)作父本,通過人工去雄雜交成功獲得高丹草F1代植株,進而將F1代套袋自交獲得F2代分離群體[21?22]。本試驗以高丹草F2分離單株群體及其親本為材料,通過測定氫氰酸含量篩選出高氫氰酸含量植株和低氫氰酸含量植株,構(gòu)建DNA 基因池,利用BSA?SSR 法篩選與高丹草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相關(guān)的SSR?DNA 目的片段,并對其進行回收、純化和測序,以期鑒定出高丹草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的相關(guān)基因片段,為下一步低氫氰酸性狀主效QTL 精細定位、基因圖位克隆及其功能解析奠定基礎(chǔ)。
材料為高丹草F2分離群體及其親本散穗高粱和紅殼蘇丹草。2020 年5 月種植在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場,行距為50 cm,株距為25 cm。生長期內(nèi)根據(jù)生長狀況及時施肥、灌水,保證植株對養(yǎng)分和水分的需求,并注意防除田間雜草。
1.2.1 氫氰酸含量測定 在高丹草拔節(jié)期,株高約為100 cm 時,田間剪取F2代500 個分離單株及親本的新鮮莖葉,按單株用微型粉碎器粉碎混勻,每個樣品分別稱取1.0 g,放入裝有8 滴甲基橙、10 mL 硝酸鋅和270 mL 蒸餾水的500 mL 蒸餾瓶中加熱蒸餾。用裝有10 mL 1.0% NaOH 吸收液的100 mL 容量瓶收集餾出液,當容量瓶中的餾出液為100 mL 時,蒸餾結(jié)束。吸取10 mL 餾出液放入25 mL 容量瓶中,加入5 mL 磷酸鹽緩沖液和4 滴1.0%的氯胺T,充分搖勻3 min,然后加入5 mL 異煙酸?吡唑啉酮比色酸(5∶1 混合物)進行顯色處理[23],用日本島津公司產(chǎn)紫外分光光度計UV-1800 在636.5 nm 處比色測定樣液的吸光度值y,每個樣品重復(fù)測定3 次。以CN?濃度(μg·mL?1)為橫坐標,吸光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到回歸方程y=0.1078x?0.0019(R2=0.9999)。方程中y為吸光度,x為 CN?的質(zhì)量濃度,計量單位換算成 mg·kg?1FW[7]。
1.2.2 DNA 提取與DNA?BSA 混池建立 本試驗用植物基因組DNA 提取試劑盒提取F2低氫氰酸含量(<15 mg·kg?1FW,簡稱低氰)和高氫氰酸含量(>300 mg·kg?1FW,簡稱高氰)的極端單株各10 株及母本散穗高粱和父本紅殼蘇丹草的DNA。從極端株中各吸取5 μL 的DNA 進行等量混合,形成低氰基因池和高氰基因池。
1.2.3 SSR 引物設(shè)計與PCR 擴增 試驗所用70 對SSR 引物是根據(jù)已公布的高粱基因組EST 序列,借助SSR Hunter 軟件查找SSR 位點,利用Primer 5 軟件設(shè)計出SSR 引物序列,委托南京金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PCR 反應(yīng)體系總體積為 20 μL。其中含 Mg2+的 10×buffer 2.0 μL,2.5 mmol·L?1的 dNTP 1.5 μL,5 U·μL?1的Taq-poLymerase 0.2 μL,10 ng·μL?1上下游引物各 1 μL,模板 DNA 2 μL,ddH2O 補足 20 μL。
PCR 擴增程序:循環(huán)前 94 ℃預(yù)變性 5 min;94 ℃變性 30 s,56 ℃退火 30 s,72 ℃延伸 1 min,38 個循環(huán)。循環(huán)后 72 ℃延伸 10 min,4 ℃保存。PCR 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加入 5.0 μL 變性劑,95 ℃變性 5 min,迅速取出在冰上冷卻,置于?20 ℃條件下保存?zhèn)溆谩?/p>
1.2.4 電泳及膠板銀染 將上述PCR 變性后的樣品取5 μL,用6%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PCR 產(chǎn)物的質(zhì)量。電泳緩沖液為1×TBE,恒定功率70 W,電泳時長1.2 h。電泳后對膠板進行銀染,參照李建武等[24]的染色方法。
1.2.5 低氰DNA 目的片段的回收與純化 以母本散穗高粱SSR?DNA 片段為高氰參比,以紅殼蘇丹草SSR?DNA 片段為低氰參比,用100 bp 的LadderDNA 作Marker,在電泳膠板上找出低氫氰酸含量的DNA 片段進行回收。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膠板上分別用無菌手術(shù)刀將不同SSR 引物擴增出的單一低氰目的片段條帶切下,置1.5 mL 離心管中,加入0.2 mL ddH2O,用槍頭將膠塊充分碾碎,加蓋后將離心管置入100 ℃沸水中加熱10 min,釋放凝膠內(nèi)的DNA。冷卻2 min 后,4 ℃下12000 r·min?1離心5 min,吸取上清液轉(zhuǎn)入新的離心管中。
1)低氰目的片段二次PCR 擴增及電泳檢測。將以上得到的上清液用原PCR 體系和程序進行再次擴增,產(chǎn)物用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電壓120 V,電泳25 min)。若電泳結(jié)果顯示清晰的單一條帶,且分子量大小與聚丙烯酰胺凝膠中的低氰條帶相對應(yīng),則表明回收質(zhì)量較好;若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jié)果顯示的條帶在2 條以上,則表明目的片段回收質(zhì)量較差,需進一步純化。
2)目的片段純化。用索萊寶公司生產(chǎn)的PCR 產(chǎn)物純化試劑盒,依據(jù)說明書對2 條以上低氰目的片段的DNA進行純化。
3)目的片段命名。采用目的片段(target fragment)的英文縮寫“TF”+“片段數(shù)目”,如TF1。
1.2.6 純化DNA 檢測 吸取純化得到的DNA 片段溶液5 μL,用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若低氰DNA 目的片段呈清晰單一條帶,則達到測序要求。
1.2.7 低氰DNA 目的片段的測序及序列比對 委托上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對篩選出的高丹草低氰DNA 目的片段進行測序。將測序獲得的低氰目的片段序列,與GenBank(http//:www. ncbi. nLm. nih. gov/BLAST/)和高粱基因組數(shù)據(jù)庫V3.1.1(http://www.gramene.org/Sorghum_bicolor/Location)進行同源性比對分析。
將提取后的各供試材料基因組DNA 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不同吸光度(OD)下檢測結(jié)果顯示,OD260/OD280均在1.80~2.00 范圍內(nèi),說明所提取的DNA 濃度適宜。進而用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jié)果顯示,各樣品電泳條帶清晰穩(wěn)定,無拖尾降解現(xiàn)象(圖1),表明DNA 純度高,完全能滿足SSR 分子標記試驗的要求。
圖1 高丹草F2部分單株基因組DNA 電泳檢測Fig.1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s of F2 plants genomic DNA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用70 對SSR 引物對F2的高氰和低氰植株基因池及親本DNA 進行PCR 擴增及電泳檢測結(jié)果表明,70 對引物中有9 對引物(表1)可以區(qū)分高氰、低氰性狀(在高氰中無SSR 條帶,在低氰中有明顯的SSR 條帶)。9 對引物中,篩選到與高丹草低氰性狀有關(guān)的特異性SSR 條帶共26 個,其片段大小在100~750 bp(表2,圖2)。從圖2 還可以看出,個別條帶帶型較寬,例如TF3-240、TF8-100 等,這可能是相似的序列遷移造成的,需要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后進一步純化。
圖2 高丹草BSA 混池及親本部分SSR 低氰目的片段的篩選Fig.2 Screening of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of the BSA gene pools of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and parents
表1 9 對SSR 適宜引物的堿基序列Table 1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9 pairs of SSR primers combinations
表2 高丹草SSR 低氰目的片段篩選Table 2 Screening results of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in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將26 個低氰SSR 目的片段切膠回收后作為模板,按原PCR 程序再次擴增,擴增產(chǎn)物用1.2%瓊脂糖凝膠電泳 檢 測 發(fā) 現(xiàn) ,共 有 14 個 低 氰 DNA 片 段 目 的 片 段(TF2、TF4~TF6、TF8、TF11、TF12、TF14、TF15、TF17~TF20 和TF26)均呈現(xiàn)出一條清晰的DNA 條帶(圖3),表明這14 個片段不需要純化;而有12 個低氰片段(TF1、TF3、TF7、TF9、TF10、TF13、TF16、TF21~TF25)出現(xiàn)了 2 條以上條帶,說明這 12 個目的片段回收質(zhì)量較差,需從SDS?PAGE 中進行純化。
圖3 26 個低氰目的片段二次擴增檢測Fig.3 Secondary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of 26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經(jīng)純化后的12 個低氰DNA 目的片段均呈現(xiàn)單一清晰的條帶,其分子量大小在250 bp 左右,與前面聚丙烯酰胺凝膠中的條帶相吻合(150~300 bp),表明DNA 片段純度高,純化效果理想,符合測序要求(圖4)。
圖4 12 個低氰目的片段純化檢測Fig.4 Pur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12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從表3、圖5 和圖6 可知,26 個低氰目的片段測序長度在56~672 bp 范圍內(nèi),這與Marker 估計片段大小100~750 bp 有一定差異,如原片段 TF1、TF2、TF8 和 TF16 的大小分別為 300、280、100 和 550 bp,而實際測序結(jié)果分別為282、271、101 和586 bp,表明目的片段對應(yīng)的Marker 遷移的位置與堿基序列的大小存在一定差異。
圖6 高丹草部分低氰目的片段DNA 堿基序列Fig.6 DNA base sequence of some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in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表3 26 個低氰目的片段DNA 測序Table 3 DNA sequencing results of 26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低氰片段TF1、TF2、TF8 和TF16 的序列峰圖中,用綠色、紅色、黑色和藍色4 種顏色的峰表示4 種堿基(A、T、G、C)的信號強度;圖中波峰與波谷清晰,峰與峰之間的距離均勻;未出現(xiàn)重疊峰與堿基缺失,在底部沒有雜峰干擾,表明測序結(jié)果是理想的(圖5)。
根據(jù)DNA 測序結(jié)果,利用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網(wǎng)站序列數(shù)據(jù)庫和高粱基因組數(shù)據(jù)庫(http://www.gramene.org/Sorghum_bicolor/Location)對篩選出的26 個低氰目的片段進行同源性比對發(fā)現(xiàn),14 個序列具有同源性,目的片段 TF1、TF4、TF5、TF12 和 TF26 與過氧化物酶受體 XM_002758639.5、K0J259、AF310249.1、A0A2K6B7D4 和 A0A2K6RRD2 的同源性在 88.2%~100.0% 范圍內(nèi);片段 TF17 與干腐菌未表征蛋白F8QJV4 的同源性為96.4%,TF18 與未培養(yǎng)的真菌克隆基因MT703519.1 的同源性為91.6%;片段TF21 與鼠傷寒沙門氏菌氨肽酶Q8ZQ76 的同源性為84.6%;片段TF19 和TF20 與黃孢原毛單胞菌18S RNA基因的同源性為83.2%;片段TF23 與磷脂酰絲氨酸脫羧酶原酶2 基因A0A072PQP8 的同源性為81.3%;片段TF25 與甘藍型油菜蛋白A0A078FW90 的同源性為81.0%;而與高粱基因組序列相關(guān)的只有TF8 和TF16 2 個片段,其中TF8 與葉綠體磷酸核糖激酶XM_021458168.1 的同源性高達95.4%,片段TF16 與高粱克隆BAC 88M4 基因AY661656.1 的同源性高達到97.0%,這表明這2 個基因與高丹草的低氰性狀相關(guān),推測其是調(diào)控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的基因。其余的 TF2、TF3、TF6、TF7、TF9~TF11、TF13~TF15、TF22 和 TF24 這 12 個片段的堿基序列沒有同源性(表4),說明前人尚未研究與這些DNA 目的片段相關(guān)的基因。
表4 高丹草低氰目的片段同源性比對Table 4 Identity of comparison of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in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用DNAMAN 8.0 軟件,將低氰父本紅殼蘇丹草及低氰F2共有目的片段TF8 和TF16 與同源性高的高粱基因AY661656.1 和XM_021458168.1 進行了序列比對和反向翻譯,發(fā)現(xiàn)低氰父本紅殼蘇丹草及F2的低氰片段堿基序列完全一致,而與高粱基因的堿基比對有一定的變異。進而將低氰序列代入BLASTn,得到片段TF8 的登錄號為lcl|Query_51852,片段TF16 的登錄號為lcl|Query_10405。前者與高粱葉綠體磷酸核糖激酶XM_021458168.1 基因相比,發(fā)生了3 次堿基替換(C-A、A-T 和C-G)和1 個C 堿基插入,相應(yīng)的丙氨酸和甘氨酸替換成半胱氨酸,蘇氨酸替換成丙氨酸,而缺失了甘氨酸;后者與高粱克隆BAC 88M4 基因AY661656.1 相比,僅有一個A 堿基缺失,導(dǎo)致丙氨酸缺失(圖7 和表5)。
表5 低氰片段TF8 和TF16 氨基酸差異Table 5 The difference amino acids of low cyanide fragments TF8 and TF16
圖 5 低氰目的片段 TF1、TF2、TF8、TF16 的序列峰Fig.5 Sequence peaks of some low hydrocyanic acid target fragments TF1,TF2,TF8,TF16
圖7 低氰目的片段TF8 和TF16 堿基序列特征Fig.7 Base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F8 and TF16 of low cyanide target fragments
綜上,本研究首次找到了兩個(XM_021458168.1 和AY661656.1)與高粱相關(guān)的低氰性狀片段基因,但這兩個基因的功能注釋中并沒有關(guān)于氫氰酸性狀的描述,本試驗補充了這兩個基因具有調(diào)控低氰性狀的作用,從而為下一步高丹草低氰性狀主效QTL 精細定位、圖位克隆及標記輔助等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
本試驗將獲得的26 個低氰SSR?PCR 產(chǎn)物片段進行回收、純化、測序后,與BLASTn 比對發(fā)現(xiàn),其在GenBank 數(shù)據(jù)庫中有14 個目的片段與過氧化物酶、真菌、氨肽酶、葉綠體磷酸核糖激酶和BAC 88M4 基因的同源性在81.0%~100.0%范圍內(nèi),其中葉綠體磷酸核糖激酶和BAC 88M4 分別是高粱基因XM_021458168.1 和AY661656.1 的功能注釋,它們正好與低氰片段TF8 和TF16 相對應(yīng),其同源性分別高達95.4%和97.0%。進一步通過比對分析堿基序列發(fā)現(xiàn),片段TF8 在XM_021458168.1 基因的218~276 bp 之間的丙氨酸和甘氨酸替換為半胱氨酸,蘇氨酸替換為丙氨酸,甘氨酸缺失;片段TF16 在AY661656.1 基因的127691~127632 bp 之間僅有1個丙氨酸缺失。據(jù)此推測TF8 和TF16 這2 個低氰DNA 片段由于半胱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發(fā)生替換和缺失,產(chǎn)生了調(diào)控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的功能。研究表明,XM_021458168.1 編碼高粱葉綠體磷酸核糖激酶,而磷酸核糖激酶(phosphoribulokinase,PRK)是(calvin-benson-bassham)CBB 循環(huán)的必需酶[25?28],表明 XM_021458168.1 可能調(diào)控氫氰酸的合成,其調(diào)控機制有待深入研究。其余12 個DNA 目的片段在現(xiàn)有GenBank 數(shù)據(jù)庫中尚未找到同源性數(shù)據(jù),這與劉改艷等[29]在研究烏鱧性別時發(fā)現(xiàn)8 個可以區(qū)分烏鱧性別的DNA 目的片段,卻在GenBank 中沒有找到相似的同源性數(shù)據(jù),表明現(xiàn)有的GenBank 數(shù)據(jù)庫還需要研究者們不斷完善。
BSA 法在植物重要性狀目的基因片段篩選中,已有一些成功應(yīng)用的研究報道[30]。本試驗采用BSA 與SSR結(jié)合的方法篩選出26 個與低氰相關(guān)的DNA 目的片段,從中首次鑒定出TF8 和TF16 這2 個DNA 目的片段基因具有調(diào)控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的作用,再次證明BSA 法是篩選和鑒定植物目標性狀基因片段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可以克服沒有創(chuàng)建近等基因系的限制[31],而且還具有省時和減少工作量的優(yōu)點。
本試驗在對高丹草低氰SSR 目的片段切膠回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按原引物及PCR 體系、程序進行二次PCR 擴增及產(chǎn)物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時,出現(xiàn)了目的片段條帶2 條以上的現(xiàn)象(圖3),且主要出現(xiàn)在原目的條帶相鄰位置。通過與原樣品聚丙烯酰胺凝膠的條帶逐一對比發(fā)現(xiàn),并未產(chǎn)生的新的SSR 條帶,表明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出現(xiàn)了DNA 條帶共遷移現(xiàn)象[32?33]。為了消除DNA 測序帶來的誤差,對出現(xiàn)共遷移現(xiàn)象的低氰DNA 片段條帶進行了純化,保證了DNA 片段測序的準確性(圖4)。該經(jīng)驗可為今后類似試驗研究提供借鑒。
利用BSA?SSR 技術(shù)篩選出26 個高丹草低氰SSR 目的片段,經(jīng)測序分析明確了這26 個低氰DNA 片段的堿基序列。序列比對發(fā)現(xiàn),TF8 和TF16 這2 個低氰目的片段分別與高粱葉綠體磷酸核糖激酶XM_021458168.1 和高粱克隆BAC 88M4 AY661656.1 基因同源性高達95.4%和97.0%,片段大小分別為101 和586 bp。但在DNA堿基上有一定變異,TF8 片段發(fā)生了3 次堿基替換和1 次插入(C-A、A-T、C-G、C 堿基插入),導(dǎo)致丙氨酸和甘氨酸替換成半胱氨酸,蘇氨酸替換成丙氨酸,甘氨酸缺失;TF16 片段有1 個A 堿基缺失,導(dǎo)致丙氨酸缺失。據(jù)此推斷TF8 和TF16 低氰片段有調(diào)控低氫氰酸含量性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