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彤呂光華王巧稚*王瓊
(1.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中葡中醫(yī)藥國際合作中心,四川 瀘州 646000;2.西南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四川瀘州 646000;3.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民族醫(yī)藥學院,成都 611137;4.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
20世紀60年代以來,陳可冀院士課題組在繼承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基礎上,結(jié)合現(xiàn)代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系統(tǒng)地研究了血瘀證的科學內(nèi)涵與活血化瘀療效機制[1]。自此,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活血化瘀與血瘀證的研究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傳統(tǒng)中醫(yī)上的血瘀證是指脈管內(nèi)血行遲滯,或血溢脈外而停蓄體內(nèi)所引起的證候。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和發(fā)展,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著眼于血瘀證引起的血液流變學,生化以及組織形態(tài)學方面的改變。血瘀證模型的制備,就是建立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和現(xiàn)代醫(yī)學結(jié)合的基礎之上。根據(jù)血瘀證不同的病因病機,血瘀證模型可以分成:氣滯血瘀(qi-stagnancy and blood stasis)、氣虛血瘀(qi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外傷血瘀(trauma and blood stasis)、血虛血瘀(blood-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寒凝血瘀(cold and blood stasis)、陽虛血瘀(yang-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陰虛血瘀(yin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痰濁血淤(phlegm-turbid blood stasis)、熱毒血瘀(heat-toxin and blood stasis)、慢性血瘀(chronic blood stasis)本文綜述血瘀證模型及研究進展,為血瘀證模型相關科學研究作參考,為活血化瘀藥物篩選提供可選模型建議。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zhì),氣為一切的生化本原。氣與血都根源于腎中精氣,滋生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清氣,故稱為“氣血同源”。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能養(yǎng)氣,血能載氣。氣血共同為患,同盛同衰,相互轉(zhuǎn)化。《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說“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氣滯,則血行不暢,導致血瘀,出現(xiàn)血瘀證候。
(1)單因素刺激模型
章正祥等[2]通過對大鼠血液流速的動態(tài)監(jiān)測,采用腎上腺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形成氣滯血瘀狀態(tài),血流流速明顯減慢。通過給實驗動物注射腎上腺素來模擬人體情志的變化,影響氣機造成氣滯血瘀模型。
(2)多因素刺激模型
廖婉等[3]采用連續(xù)7 d對大鼠進行肌肉注射10 mL/kg的氫化可的松,聯(lián)合皮下注射腎上腺素的方法成功復制氣滯血瘀模型,通過對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漿粘度(plasma viscosity,PV),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血細胞壓積(hematocrit,HCT)的檢測,顯示出醋莪術對氣滯血瘀大鼠的改善效果。鄭躍等[4]采用不可預知的慢性長期刺激復制氣滯血瘀證動物模型,具體包括:每隔8~15 min進行1次,每次60~120 s的對大鼠足底25~35 V的電擊刺激;每隔8~15 min進行1次,每次60~120 s的頻率為5~15 KHz的噪聲刺激(等級為3級),持續(xù)10~12 h;每隔8~15 min進行1次,每次60~120 s的頻率為1~3 KHz強度的閃爍光刺激,持續(xù)10~12 h;進行每小時1次持續(xù)4 min的夾尾,每天8次;進行連續(xù)21 d,每日1次45°傾斜鼠籠2 h。通過對TNF-α、TLR2基因與蛋白的表達檢測,顯示出膈下逐瘀湯加減方對氣滯血瘀大鼠的確切療效。劉丹彤等[5]采用夾尾、束縛后腿、食用油灌胃聯(lián)合皮下腎上腺素注射復合造模,具體為:用貼有紗布的止血鉗夾鼠尾,使動物保持激惹爭斗狀態(tài),每周1次,每次2 min;繃帶束縛大鼠后肢使之行走困難,每周1次,每次30 min;食用油(0.01 mL/g)灌胃,每周1次;每只大鼠0.2 mL(1 g/L)腎上腺素皮下注射,每周1次。以上操作1周內(nèi)交替進行。通過檢測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的含量,顯示氣滯血瘀證的體內(nèi)變化,提示模型復制成功。
氣虛主要由于體內(nèi)元氣不足而引起的,元氣不足導致氣虛,使運血無力,血行變緩,從而引起血性不暢導致血瘀。從病因上思考,致氣虛的因素有:(1)體虛致氣虛;(2)生氣之源減少;(3)正氣消耗增加;(4)情志失調(diào)致氣虛[6]。將以上幾點轉(zhuǎn)化為造模因素則有:饑餓、力竭、驚恐、疲勞等因素。
(1)單因素刺激模型
扈新剛等[7]在“勞則耗氣”的理論基礎上,使用游泳力竭的方法造模,力竭的標準為:大鼠沉入水中10 s不能自行浮出水面??梢姶笫缶癫睢⒒顒訙p少、體重下降、反應遲緩等表征,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出現(xiàn)縮短,血漿粘度升高。徐海蓉[8]采用游泳力竭的方法造模,具體為將大鼠放入恒溫水槽中游泳14 d,每次持續(xù)時間為50%的大鼠出現(xiàn)自然沉降。造模后,大鼠出現(xiàn)毛色暗淡,舌質(zhì)紫暗,活動減少。檢測血漿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腦組織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都表現(xiàn)出升高的現(xiàn)象,提示造模成功。而“勞則耗氣”的方法除了游泳力竭之外,還有疲勞跑步運動法。根據(jù)這個理論,黃爍等[9]采用疲勞跑步運動的方法造模。具體是讓大鼠在跑臺水平狀態(tài)中進行每天1次為期2周中等強度的跑步運動,觀察到大鼠出現(xiàn)精神萎靡、被毛無光、活動度降低、大便稀,鼻尖、口唇、舌面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紫暗。呼吸幅度和脈搏都顯著下降,檢測見全血粘度切變率均出現(xiàn)升高。王磊沙等[10]采用每天睡眠剝奪16 h(每天16:00~8:00)的方法造模。舌面可見散布的瘀點,舌下脈絡紫暗,便溏。檢測可見全血粘度切變率均明顯升高,PT縮短。
(2)多因素刺激模型
許穎智等[11]選用饑餓、疲勞和寒濕刺激的因素造模,具體為:根據(jù)體重計算,給予大鼠40 g/kg的飼料,在室溫(15±1)℃下,強迫大鼠游泳至疲勞,平均(10±5)min后,不予以保溫任其晾干??捎^察到大鼠倦怠萎靡、毛發(fā)稀疏呈黃白色、反應慢、胸前皮膚顏色淡暗。檢測可見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升高,血漿顆粒膜蛋白-140(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水平升高,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降低。任建勛等[12]使用日夜顛倒+不可預知的慢性睡眠剝奪復合半高脂高糖飲食的方法造模。具體為:在半高脂高糖飼料喂養(yǎng)的基礎上,使用常相光照(8:00~20:00光照,20:00~8:00黑暗)、反相光照(8:00~20:00黑暗,20:00~8:00光照)、持續(xù)光照(24 h光照)及持續(xù)黑暗(24 h黑暗)4個過程(為1個階段),每個階段7 d,連續(xù)重復6周,在每個階段中隨機安排以上4個過程,每個階段對大鼠進行48 h的睡眠剝奪,當大鼠進入睡眠時,給予低壓電刺激,使大鼠保持清醒無法進入睡眠狀態(tài)。檢測見全血粘度低切變率、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都出現(xiàn)顯著升高,血漿血管緊張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含量,內(nèi)皮素(endothelin,ET)含量明顯升高。張玉昆等[13]選取老年大鼠復合一次性向氣管內(nèi)注射博來霉素制備模型,檢測可見全血粘度低中切變率升高,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血小板平均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升高,環(huán)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平降低,環(huán)磷酸鳥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升高,TT和PT縮短,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水平和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升高。彭桂原等[14]使用耗氣破氣加饑飽失常法共15 d造模,具體為:采用“足量給食-限量給食”的循環(huán)方法,使用“小承氣湯”作為破氣苦降藥,給藥當天禁食,次日自由進食。造模后,觀察到模型組豚鼠精神萎靡,行動遲緩,便溏,被毛有不同程度枯槁脫落,檢測發(fā)現(xiàn)血清D-木糖的濃度降低,病理檢查corti器的內(nèi)毛細胞,發(fā)現(xiàn)毛細胞有變性、壞死和缺失的情況。
氣血同源,“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虛則氣虛,氣虛則血行不利形成瘀證。常復蓉等[15]采用股動脈放血的方法制備模型,每天放1.5%的血量,總放血量為家兔自身總血量的50%左右。放血結(jié)束后檢測結(jié)果與放血前對比可見,家兔的紅細胞總數(shù)、血紅蛋白(hemoglobin,HB)降低,WBV和PV升高,HCT降低,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TT和PT降低,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NE降低,酸性α-萘乙酸酯酶(acid-naphthoacetate esterase,ANAE)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降低,TXB2升高。金翔等[16]采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和腹腔注射環(huán)磷酰胺的方法復制模型,具體為:對大鼠在第1天和第3天時,以0.005 mL/g的劑量皮下注射乙酰苯肼,第3天注射后2 h,腹腔注射0.005 mL/g的環(huán)磷酰胺,此后連續(xù)3 d行同劑量的環(huán)磷酰胺腹腔注射。微循環(huán)圖像分析儀觀察可見,大鼠耳廓微血管血流量降低,血流速減緩。
由例如創(chuàng)傷、跌打損傷及金刃損傷等多種原因所致的脈管破損,致使血溢于脈外,成為離經(jīng)之血后未能及時消散或排出體外,積聚于體內(nèi)后而形成淤血。魏榮銳等[17]用鐵杵擊大鼠右后肢軟組織,使之形成外傷血瘀模型,具體為:實驗前1 d將大鼠右后肢脫毛并測量其周長,實驗當天,以鈍器自由落體擊傷大鼠右后肢,造成肉眼可見的皮下出血伴有明顯腫脹的非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再測量周長并評分。觀察損傷部位可見皮下淤血,組織腫脹,肌肉顏色暗紅或紫暗。檢測可見全血粘度和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升高,全血粘度切變率均升高。沈欣等[18]選用擊打高度10.5 cm,重1013 g的落體擊打儀,自由落體擊打大鼠右小腿的中部外側(cè)。可見大鼠真皮及皮下組織,肌外膜、肌束膜和肌纖維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出血、滲出和炎細胞浸潤;肌纖維間距增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
《醫(y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寒則凝結(jié)成塊”。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脈,或陰寒內(nèi)盛血脈攣縮,都會導致血液凝澀而運行不暢,故血液在體內(nèi)瘀積不散,形成瘀血。
(1)單因素造模
王丹丹等[19]采用低溫冷凍法:將大鼠放置于0~1℃的冰水20 min,每日1次,連續(xù)兩周,形成大鼠的寒凝血瘀模型。觀察可見大鼠寒戰(zhàn),蜷縮少動,喜扎堆,爪尾部紫暗,耳色暗紅,舌質(zhì)紫暗,舌下脈絡增粗增長,便溏。吳卓霖等[20]采用改良暴露法造模,具體為,將大鼠放置于(-10±2)℃的低溫冰柜中,使用含91.5%氮和8.5%氧混合氣體的氣袋,放入冰柜內(nèi)并緩慢放氣,持續(xù)1 h后取出,每天1次,連續(xù)5 d。觀察到大鼠也出現(xiàn)蜷縮少動,食少便溏,被毛無光等體征。檢測可見全血黏度切變率,血漿黏度和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皆升。唐照亮等[21]通過使用電扇每日4 h低速吹風,營造出3~4級風力、1℃~6℃的風寒環(huán)境,使大鼠在此環(huán)境中持續(xù)低溫受凍3周造模。檢測可見大鼠血漿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ET/NO比值增大。
(2)多因素造模
Dang等[22]采用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加牛血清蛋白復合冰水游泳的方法造模,在第1天和第10天對大鼠靜脈注射牛2.5 mg/kg的血清白蛋白,在4~17 d時,每天2次靜脈注射0.02 mg/kg的去甲腎上腺素,在第18~24天時,將大鼠放入0℃~4℃的冰水中游泳5 min。檢測可見PT、APTT、TT縮短,FIB含量升高,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水平降低,大鼠血漿的血栓素A2(thromboxane,TXA2)和ET水平升高,內(nèi)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前列環(huán)素(prostacyclin,PGI2)的水平降低。劉丹等[23]采用冰水浴加腎上腺素注射法復制模型,具體是將大鼠連續(xù)7 d,每天1次放入0~1℃的冰水中5 min,第8天時,對各模型組大鼠進行2次1%腎上腺素(0.0008 mL/g)的皮下注射,2次間隔4 h。造模后可見大鼠稀便、少動、毛色不榮、爪尾紫暗、尾涼及攝食減少。檢測可見全血粘度切變率升高,血漿粘度升高,ET含量升高,NO水平降低,血清IL-6、TNF-2α水平顯著升高。賈丹兵等[24]給大鼠皮下注射2次,間隔4 h的0.1%鹽酸腎上腺素0.0008 mL/g,第1次注射2 h后將大鼠浸泡在4℃的冰水中5 min造模。檢測可見全血粘度切變率升高,血漿粘度升高,紅細胞壓積明顯升高。
陰陽之間存在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zhuǎn)化的關系。氣分陰陽,可推動和調(diào)控血液運行,陽虛則脈道失于溫通而滯澀,陰虛則脈道失于柔潤而僵化,陰陽失衡則會影響氣、血、津液的輸布從而形成瘀證。
(1)陽虛血瘀
溫瑞興等[25]采用斷食1夜后將大鼠放入-15℃冷凍4 h造成陽虛血瘀的模型,檢測可見凝血時間縮短,但未見血漿粘度發(fā)生明顯變化,提出陽虛是導致機體功能下降區(qū)別于有形之瘀的證候。張明雪等[26]采取高脂飲食、寒冷刺激復合腦垂體后葉素注射的方法復制陽虛血瘀證模型。具體為:給予大鼠高脂飼料,將大鼠放于-2℃~-4℃的寒冷環(huán)境中持續(xù)6周,在第35天,皮下注射腦垂體后葉素(pit,10 U/kg)。造模后,大鼠出現(xiàn)心肌損傷且心功能減退的現(xiàn)象,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檢測可見血脂和心肌酶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劉如秀等[27]采用甲醛加壓注射滲透法建立兔心陽虛血瘀證模型,在心電圖監(jiān)測下,推注0.01~0.02 mL 20%的甲醛直至心率下降30%~50%,或出現(xiàn)心律失常時停止。造模后可見兔體重減少、精神萎靡不振、蜷縮少動、毛色枯槁、舌色暗紅或淡紫;可見兔體溫下降呼吸頻率增高、心率下降、單位時間內(nèi)游泳速率下降、全血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切變率升高、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升高。
(2)陰虛血瘀
葉宏軍等[28]采取氫化可的松聯(lián)合腎上腺素造模,具體為:對大鼠連續(xù)14 d進行肌肉注射10 mg/kg的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在第14天和第15天取血前1 h皮下注射0.5 mg/kg的0.1%腎上腺素。通過檢測可見全血粘度切變率均升高,血漿粘度、血沉、紅細胞壓積和血小板黏附率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也同樣升高。卞慧敏等[29]采用每日皮下注射48 mg/kg的D-半乳糖,第32天開始,再聯(lián)合肌肉注射1.5 mg/kg地塞米松的方法,共39 d完成造模。經(jīng)檢測大鼠的PT、APTT出現(xiàn)明顯縮短,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漿PGI1α水平降低,TXB2和ET升高。
津液和血均來源于精氣,在運行輸布中相互轉(zhuǎn)化,且都具有滋潤濡養(yǎng)的作用,《內(nèi)經(jīng)》曰:津入脈管,變化而赤是謂血??梢娊蚩扇胙?血可成津,二者相輔相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血液不循常道成瘀,而津液不循常道則成痰濁。張蕾等[30]采用頸動脈針控線拴法、維生素D3注射結(jié)合高脂飲食的方法造模。具體為:在大鼠的頸總動脈旁平行放置直徑為0.06 mm的針頭,用6號尼龍線將兩者扎緊,抽出針頭待血流恢復后即可造成一定程度的頸總動脈狹窄。術后第5天,連續(xù)3 d對大鼠注射維生素D3,同時給予高脂飼料喂養(yǎng)2~8周,分時間點取材檢測。檢測可見大鼠血脂和血膽固醇升高,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紅細胞壓積升高。HE染色可見頸動脈內(nèi)皮和中膜內(nèi)有脂滴和泡沫細胞,動脈壁結(jié)構破壞,彈力纖維斷裂等。王瑩威等[31]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8周的方法造模(配方:膽固醇1%,豬油15%,蛋黃粉15%和基礎飼料79%)。檢測可見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miR-21和TGFβRⅡ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
《醫(yī)林改錯·積塊》所述:“血受熱則煎熬成塊”。外感火熱兩邪,或體內(nèi)陽盛而化火入血,血熱互結(jié)而煎灼血中津液,則血液黏稠運行不暢;或熱灼脈絡,迫血妄行使內(nèi)出血,以致血液滯于體內(nèi)不散成瘀。杜巧輝等[32]在末次給藥5 h后,給大鼠腹腔注射2.5 mL/kg的角叉萊膠溶液,8 h后再經(jīng)尾靜脈注射1 mL/kg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溶液,尾部出現(xiàn)明顯且肉眼可見的血栓為造模成功。觀察大鼠出現(xiàn)反應遲鈍、扎堆少動、便溏、四肢癱軟無力。檢測發(fā)現(xiàn)大鼠白細胞升高,血小板和紅細胞降低,紅細胞壓積、全血粘度和全血粘度低切變率均升高。李妍等[33]采用LPS注射的方法對小鼠造模。具體為:首次以3 mg/kg的劑量經(jīng)尾靜脈注射LPS溶液,20 h后開始以4 mg/kg的劑量行腹腔注射,隔天1次,連續(xù)6周。觀察可見小鼠食量減少,呼吸頻率偏快,耳緣毛細血管變深紅甚至紫紅,雙眼球色暗紅,爪甲紫暗。小鼠耳緣血管網(wǎng)、足趾血管網(wǎng)、腹壁靜脈局部的血流量均減少,檢測可見小鼠血粘度升高,全血粘度低中高切變率均升高。
《內(nèi)經(jīng)》說:“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薄夺t(yī)林改錯》指出:“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成瘀”。衰老后,元氣衰弱,因氣血同源,故血行減緩易滯成瘀。毛騰敏等[34]選擇24~27月鼠齡的老年大鼠為模型研究,檢測全血粘度低、高切變率,血漿比粘度和血清比粘度,出現(xiàn)升高的現(xiàn)象;紅細胞電泳速度降低,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電刺激老年鼠頸動脈后,體內(nèi)血栓形成時間明顯縮短,老齡鼠的體外血栓長度、濕重和干重均有增加,血漿膽固醇含量明顯增高。賈景景等[35]采取每日1次,連續(xù)7周對大鼠皮下注射100 mg/kg D-半乳糖復制模型。造模后發(fā)現(xiàn)大鼠下肢基礎微循環(huán)灌注量降低,檢測可見血小板聚集率、纖維蛋白原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升高,SOD活性降低。
雖然血瘀證的分型很多,但在造模表現(xiàn)上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血瘀證的動物模型,均表現(xiàn)有毛色暗淡無光、舌質(zhì)暗紅或淡紫、運動量減少、精神萎靡、食少便溏、大小鼠可見爪甲紫暗及尾涼蜷縮。
血瘀證在血液流變學的改變是現(xiàn)在公認的客觀指標,故選擇的指標有:全血粘度切變率(WBV),血漿粘度(PV),紅細胞壓積(HCT),血沉(ESR)。血瘀證也會引起凝血功能的改變,故: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也被納入考慮范圍。血液的瘀滯和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相關指標也有關: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平均體積(MPV)、血小板聚集率(PAG)。
慢性血瘀證以及高脂飼料喂養(yǎng)的動物模型可有生化指標的改變,故可選取: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
血瘀證的微觀病理改變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損傷關系密切[36]。血漿內(nèi)皮素(ET)、血栓素A2(TXA2)、血栓素B2(TXB2)、血管緊張素II(Ang II)、前列環(huán)素(PGI2)、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漿顆粒膜蛋白-140(GMP-140)、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
可以選擇激光多普勒血流儀,微循環(huán)圖像分析儀觀測耳朵、腳趾、腹部血管的血流值。因為血瘀證和血管內(nèi)皮損傷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故可以選擇和
血管內(nèi)皮損傷有關的蛋白進行檢測,如:內(nèi)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內(nèi)皮細胞蛋白C受體(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等。r
表2 模型表現(xiàn)和指標Table 2 Model performance and indicators
可以通過取動脈做蘇木素-伊紅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觀察對比實驗組的血管內(nèi)皮形態(tài);還可選擇電刺激大鼠頸動脈產(chǎn)生血栓的方法,通過測量血栓的長度,干重和濕重來評價實驗用藥的效果。
血瘀證模型因其病因病機較多,故而出現(xiàn)較多分型和造模方法,不同造模方法的原理,造模周期和模型表現(xiàn)以及相關的指標選取也有一些差異,在此將前述各模型相關內(nèi)容進行匯總(見表1、2)。
表1 血瘀證模型相關內(nèi)容匯總Table 1 Summary of related content of blood stasis model
近年來,隨著對血瘀證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完善,血瘀證的動物模型得以改進和充實,其造模原理也主要體現(xiàn)在病因病機與證候的結(jié)合。所有的血瘀證動物模型,在血液流變學上都體現(xiàn)出了“粘”、“濃”、“凝”、“聚”的特點。血瘀證常夾雜多種證候出現(xiàn),用單一的刺激因素作用于模型并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要,故而現(xiàn)在常選擇多因素復合刺激進行血瘀證的模型復制。這樣的模型既符合中醫(yī)對于血瘀證的診斷,又能在現(xiàn)代醫(yī)學的血液流變學上得到體現(xiàn)。
然而,現(xiàn)在的模型雖然可以模擬一部分證候,但在臨床上血瘀證常因氣血兩虛,情志失調(diào)導致氣機紊亂,以及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目前已有模型還難以將血瘀證雜糅的證候完全體現(xiàn),在這一點上還需進一步探索。再者,血瘀證模型常需通過施加病理因素誘發(fā)產(chǎn)生,這與人類的實際發(fā)病情況并不完全一致,另有一部分自然成瘀的模型耗時較長難以模擬。對于今后的模型復制而言,延續(xù)和改進現(xiàn)有的造模原理和方法,采用較為溫和的造模方式仍很重要。在保證動物福利前提下,可通過結(jié)合多種因素,例如:在結(jié)合環(huán)境和模擬人體情志變化復合飲食節(jié)律的基礎上,延長造模時間等方式,或采用更加貼近人體發(fā)病后“久病成瘀”的特點進行造模,可能更為接近血瘀證特點??傊?更科學、合理、接近臨床特點的模型制作仍是血瘀證相關研究及活血化瘀藥物篩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相信通過更優(yōu)的模型制作,可為中醫(yī)藥學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發(fā)展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