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
辣椒種植作為漯河市的特色產業(yè),是實現(xiàn)漯河市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受重茬種植、常用藥劑抗性上升、品種抗病性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辣椒炭疽病、疫病等病害有加重發(fā)生趨勢,直接影響辣椒種植產業(yè)的高產高效。為探索肟菌·戊唑醇、丙森鋅、氟菌·霜霉威、中量元素水溶肥等組合用藥技術對辣椒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對產量的影響,2020年筆者聯(lián)合臨潁縣植保站開展了相關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組合用藥技術對辣椒常見病害防效優(yōu)于常用藥劑,增產效果明顯。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臨潁縣三家店鎮(zhèn)崔莊村辣椒田實施。該田塊連續(xù)多年種植小辣椒,炭疽病、疫病等病害常年發(fā)生較重。該地地塊平整,肥水條件良好。辣椒品種為矮早抗8號,行距75 cm,株距12 cm,于4月27日移栽。
(二)供試藥劑
1.參試藥劑。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87.5 g·L-1氟菌·霜霉威懸浮劑、中量元素水溶肥,以上藥劑均由拜耳公司提供。
2.對照藥劑。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0.01%蕓苔素水劑、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以上藥劑均由試驗單位在市場購買。
(三)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組合用藥處理面積0.33 hm2。處理2,常規(guī)用藥處理面積667 hm2。處理3清水對照區(qū)66.7 m2。不設重復。
處理1,苗期(即6月8日)每667 m2用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40 mL+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 100 g+中量元素水溶肥50 mL。盛花末期(即7月20日)每667 m2用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20 mL+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 100 g+中量元素水溶肥50 mL。幼果期(即8月1日)每667 m2用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40 mL+687.5 g·L-1氟菌·霜霉威懸浮劑 75 mL+中量元素水溶肥50 mL。
處理2, 苗期(即6月8日)每667 m2用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20 g+0.01%蕓苔素水劑10 g。 盛花末期(即7月20日)每667 m2用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25 g+69%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50 g+100 g·L-1鈣肥。幼果期(即8月1日)每667 m2用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25 g+69%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50 g+100 g·L-1鈣肥。
處理3,清水對照。
(四)施藥時間及方法
采用金綠帝農用16型電動噴霧器(噴頭為錐形),每分鐘流量1200 mL,每667 m2用水量30 kg進行均勻噴霧。
(五)調查與統(tǒng)計
辣椒炭疽病調查采取隨機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4株,每株調查全部葉片、果實。辣椒疫病調查采取隨機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5株,記錄病株數(shù)、死株數(shù)、或明顯枯萎的植株數(shù)。于每次施藥后10 d調查記載病葉(果)數(shù),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
1.辣椒葉部病害分級標準:
0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6%~10%;
5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1%~25%;
7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26%~50%;
9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0%以上。
2.辣椒疫病分級標準:
0級:健康無癥狀;
1級;地上部僅葉果有病斑;
3級:地上莖、枝有褐腐斑;
5級:莖基部有褐腐斑;
7級:地上莖、枝與莖基部均有褐腐斑,并且部分枝條枯死;
9級:全株枯死。
3.辣椒果部病害分級標準:
0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果實面積的2% 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果實面積的3%~8% ;
5級:病斑面積占果實面積的9%~15%;
7級:病斑面積占果實面積的16%~25% ;
9級:病斑面積占果實面積的25% 以上。
每次調查時要查病果率(包括落果)。
4.藥效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果)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
調查總葉片(果)數(shù)×9〕×100%
防效=〔1-藥劑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100%
二、結果與分析
(一)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組合用藥技術對辣椒沒有藥害。
(二)對其他生物的影響
1.對其他病害的影響。組合用藥技術對辣椒立枯病、疫病有較好的效果。
2. 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的影響。組合用藥技術對天敵異色瓢蟲沒有影響。
(三)產量和品質調查
由表1可以看出,處理1辣椒產量明顯高于處理3和處理2,較處理3和處理2增產率分別達28.78%和10.7%。處理1單果平均質量0.82 g,高于處理2和處理3,且辣椒顏色深紅鮮亮。
(四)病害防效調查
對辣椒炭疽病的防效見表2。組合用藥技術1次、2次、3次施藥后10 d對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別為83.83%、79.06%、78.06%,而處理2的防效分別為65.87%、52.88%、61.29%。處理1防效比處理2高16~27個百分點。
對辣椒疫病的防效見表3。組合用藥技術2次、3次施藥后10 d對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別為81.80%、73.87%,而處理2的防效分別為72.80%、65.17%。處理1防效較處理2高8.7個百分點。
在2020年7月中下旬降水較多,炭疽病、疫病發(fā)生較重的情況下,處理1炭疽病、疫病發(fā)生較輕,有效保護了辣椒的正常生長,避免了辣椒產量的減少。
三、結論與討論
(一)組合用藥技術對辣椒炭疽病的防效在78.06%~83.83%,對疫病的防效在73.87%~81.80%,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用藥。
(二)組合用藥技術通過對病害有效防控和補充中量元素,增產效果明顯。
(三)組合用藥技術為漯河市辣椒病害有效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撐,為解決常用藥劑的抗性問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