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琦,何 山
(西南大學 重慶北碚 400715)
《黃二郎買地券》為北宋天禧元年刻石,出土地不詳,為河南民間舊藏?!吨袊耖g藏志識讀》(下簡稱《識讀》)刊布其拓片及錄文。券文左起豎書,陰刻,為行書字體,共11行203字。墓主黃二郎,建昌軍南城縣人,史書未載。該石刻的出土與刊布,為北宋時期買地券研究提供重要參考資料。此篇地券雖整體清晰,但原石右下部殘泐數(shù)字,且原刻文字存在多處誤刻、漏刻現(xiàn)象,這給整理者和研究者帶來一定識讀困難。
我們在整理時發(fā)現(xiàn),《識讀》按從右往左順序錄文,導致全篇多處文意不通,如“中魚誰為讀,山上鹿魚鹿”[1]484,應為“帝問:誰為書?水中魚;誰為讀?山上鹿。魚鹿并無尋處?!狈轿豁樞虿粚?,應為“東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北止壬癸”,此為買地券中固定格式。“李定度”為地券中常見保人,常與“張堅固”一起出現(xiàn)。《識讀》按常例錄之,順序錯誤,加之未考原刻脫、誤文字,錄文本身又有缺、誤,很不利于文獻信息的正確傳達,嚴重影響到對這篇志文的正確理解和科學利用。本文在解決前述文字問題的基礎(chǔ)上,重新釋讀、整理此篇券文,以便為北宋買地券研究提供更豐富的文獻材料,也為其他石刻文獻整理提供參考。
本文以拓片為基礎(chǔ),分條校補《識讀》錄文,后附校補后的準確釋文。文中所涉校補、舉證字例均直接從拓片截取,進行簡單地去底色處理,以便比較。文獻用例盡量采用同時期相關(guān)材料,以增強可信度。
《識讀》將此篇地券命名為宋《亡人黃二郎超度志》[1]484, 恐非。此篇碑文為典型的買地券文書格式,并非超度志,錄文者因不詳買地券體例而誤名?!侗涛墨I學通論》:“地券一般要寫明買地時間,地域的四至八到,土地價格,用錢數(shù)目,還有知見證明人?!盵2]260此篇墓志皆有。買地券起名格式一般為朝代、買地者人名加“買地券”。如宋《趙榮買地券》,明《朱氏郡主買地券》。故該篇墓志應命名為宋《黃二郎買地券》。
古代買地券中,多用銀錢為亡人買地,并以“貫”為單位。北宋《陳六娘買地券》:“遂赍銀錢九千九百貫,□地名東陂鄉(xiāng)家坑坤山下,永買得辛□乙向地一開,為□年□□?!盵6]487北宋《譚三娘買地券》:“賣與瓊州瓊山縣仁政鄉(xiāng)永村住止太原郡王氏譚三娘,得銀錢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貫九百九十九文九分九厘九毫九鈌,其錢地各交相訖?!盵6]501南宋《黃氏五二孺人買地券》:“謹赍銀錢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貫文,分付地主張堅固,保人李定度,買得此山乙所。”[6]494
安葬,埋葬。此種哀誄詞買地券中多見。明《蕭欽仰買地券》:“將金錢銀錢九萬九千九百貫文,買到地名大背,虎形,坤山艮向,安葬亡人蕭欽仰,要作千千年風水,蔭益萬萬代兒孫。”[6]539明《林佐買地券》:“于甲戌年□十月,于甲申日戊辰時祿為雙朝,太陽主照,安葬?!盵6]552
此處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位,當與風水有關(guān)。北宋時買地券盛行,風水觀念逐漸引入其中?!吨袊诮绦噪S葬文書研究》:“到北宋,在江西堪奧術(shù)大盛的背景下,對墓地風水形勢的描寫開始進入買地券。南城縣出土的嘉佑二年(1057年)陳氏六娘券已有‘置得辛山乙向地一開’,進賢縣出土的政和八年(1118年)吳助教券有‘問西夷王買得地一穴,作亥山丙向’,德興縣出土的宣和三年(1121年)張公券也有‘買得天心福地穴,發(fā)作丙向’,都屬墓地向法的描寫。”[6]297
“東”對應“甲乙”,“南”對應“丙丁”,“西”對應“庚辛”,“北”對應“壬癸”。北宋以后的地券文獻多用此種格式,且形成比較固定的用法,僅上、下所對有變化。宋《王二娘買地券》:“其地東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北止壬癸,上止皇天,下止黃泉?!盵6]484宋《故吳助教地券》:“其地東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北止壬癸,上止青天,下止黃泉,六極之外,將與亡人為千年冢宅。”[6]488
“人”后一字完全磨損,但可根據(jù)上下文推斷此字應是“張”字。 “張堅固”“李定度”為民間虛擬的兩位神仙,二人專職于土地券中,“堅固”“定度”之名是為了確保土地買賣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而取,在買地券中,二人常作為見證人出現(xiàn)。宋《閻十八娘買地券》:“其地保人張堅固、李定度、仙人王喬、海中童子、青島、玄武等,登(證)見人柬王父、西王母,書券人天上石功曹,讀人地下金主薄?!盵6]476元《李可華買地券》:“知證人:張堅固、李定度、石功曹、龔主簿?!盵6]478宋《李九郎買地券》:“書人張堅固,保人李定度,讀人雙白鶴,見人雙鯉魚?!盵6]481
買地券中,銀錢兩訖之后,所買之地即為私有陰宅,故會警告兇神惡鬼,不可奪地。此句即是。碑刻文獻用例頗多。宋《故吳助教地券》:“兇惡之神,不得亂來爭占。”[6]488宋《郭三郎、聶十五娘買地券》:“應地下諸神惡鬼,不得妄亂爭占,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6]493元《吳大娘碑記》:“土伯二千石,蒿里父老,其地相得安居,其兇神惡鬼不得相侵臨奪,自有五道神官捉見閻羅天子,重罪科決?!盵8]341
寸斬,《漢語大詞典》:“猶言碎尸萬段?!盵9]1047明·李贄《死難諸人》:“黃子澄、齊泰輩,雖寸斬亦終不足以謝天下矣?!盵10]598用在此處,是為警告兇神惡鬼,若有侵占之行為,便有七十二賢神將其碎尸萬段。
1.拓本“書”后一字為“中”[1]485,前后語義不協(xié),且不符合買地券行文格式?!皶焙髴┛桃弧八弊帧?/p>
“水”“山”相對,皆為自然之物?!八恤~”“山上鹿”對仗工整,買地券多見,常書于篇末,前偶有“帝問”或“黃帝問”,并形成固定格式,用以警告亡人陰陽永隔,不得作祟生人。宋《王二娘買地券》:“誰為書?水中魚;誰為讀?山中鹿?!盵6]484有時寫作“天上鶴”。宋《陳劉娘買地券》:“誰為書?水中魚;□□讀?天上鶴?!盵6]487后格式稍有變化,但內(nèi)容依舊。元《李元德地契文》:“黃帝問道:此契何人寫,東海鯉魚寫。問道:何人讀?西天白鶴先生讀。”[8]339-340故“書”后確實漏刻一“水”字,我們于錄文中補齊。
“急如律”語義不通,“律”后應還有一字,因志石殘泐,字形已失。據(jù)上下文意判斷,“律”后應有一“令”字,“急如律令”為“急急如律令”之省?!凹奔比缏闪睢?,為道家敕語?!秲砂闱镉瓯Q隨筆》:“急急如律令,道家敕語也。解之者曰:律令,雷部之獸,其行最速,故以為比?!盵11]256常出現(xiàn)于買地券文末,使之具有契約效應。宋《黃五二孺人買地券》:“五帝使者奉太上敕,急急如律令?!盵6]494元《李元德買地券》:“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6]500北宋《程法傳買地券》:“苻到奉行,急急如律令?!盵6]497故“如”后兩字應為“律令”,文通字順。
《黃二郎買地券》有時間、地點、墓主人介紹、賣地錢、風水位置、各方保人以及“帝問”之語等,是一篇內(nèi)容豐富且格式規(guī)范的買地券。行文為從左到右,較為少見。該買地券的出土,可為北宋民間買地券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資料。從拓本看,原石泐蝕較為嚴重,造成識讀困難?!蹲R讀》錄文錯漏較多,不利于其科學利用。對此篇買地券進行釋文校補,盡可能還原文獻原貌,也可對民間買地券研究有所裨益。
根據(jù)以上校補成果,我們重新錄文如下,以備研究者參考:
黃二郎買地券 北宋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九日
維天禧元年太歲丁巳十二月乙丑朔九日癸酉/,建昌軍南城縣太平鄉(xiāng)棲畝里南陽保歿故/亡人黃二郎,行年三十八歲,魂歸逝水。今用/銀錢二千貫,于開皇地主邊買得土名楓樹/源。坤向陰地一墳,將充安葬。東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北止壬癸,上止青天,下止黃泉。買此地/時有保人東王公,見人西王母,量度地人張堅固、李/定度。從一定已后,不得有兇神惡鬼妄來爭。如/有此,已分付七十二賢神寸斬,然后永保子孫千/秋昌吉。千年不得動,萬年不移。帝問:誰為書/?水中魚;誰為讀?山上鹿。魚鹿并無尋處。急如律令/。
注釋:
①l因字形泐蝕嚴重,我們對待考字進行去底色處理,去除與字形筆畫無關(guān)的石花,以便讀者參照。括號內(nèi)為處理后的字形,下同。
②編號sin0164x源自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石刻拓本資料,網(wǎng)址: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imgsrv/taku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