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妍
離高考越來越近了,好友已經(jīng)第八百次跟我吐槽自己焦慮得什么都做不了。身為把數(shù)學硬寫完卻只考了0 分的“考試專業(yè)陪跑人”,她甚至去網(wǎng)上花了50 塊錢算成績,我問她:“如果再學一年,你會的會比現(xiàn)在多嗎?”她毫不猶豫地答:“當然,再來一年我穩(wěn)過?!?/p>
我說:“當然今年過最好,但有第二次機會就別擔心啦,一年時間,在人生的長河里也許并不算太久?!?/p>
其實我挺羨慕她的,并不是每件事都能有機會試錯的。高一那年學校舉辦的文綜知識類競賽,雖然規(guī)模小,但學校非常重視,早早就張貼了海報在公告欄,班主任也在班級極力鼓勵大家參與:“這種活動對你們以后學習文科會很有幫助……”
“上次全班大合唱她都說對學習有用。”老師話音未落,同桌頭也不抬地嘀咕一句,我差點兒笑出聲。
“你們不要不重視,”老師的目光掃過我們,繼續(xù)細碎地介紹,“這次活動不限報名人數(shù),分組初賽,再復賽和決賽,聽說是要搞成類似于《最強大腦》搶答的那種,反正還蠻有意思的?!闭f完,班里鴉雀無聲。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真的不感興趣,但其實我有點兒想?yún)⒓樱褪菃渭兿胪嬉话?,覺得說不定能有什么意外收獲,但看了眼報名名單,只有零星幾個超級大學霸簽了名,我倒吸一口氣,仿佛看見自己被碾壓得很慘的模樣,又猶豫了。
一整周時間,我都在“我知識量就那樣,反正參加了也是陪跑,不過是一場小活動而已”和“還是想試一試”之間徘徊。當然,以我的性格,就差一哆嗦的事情,一般那一哆嗦是不可能出現(xiàn)了。
報名時間一過,這件事很快就淹沒在繁重的課業(yè)里。再被人提起,是高二分班考前,班長傳出消息,參加那次競賽的同學,每人分班成績上加5 分。我身為藝考生,其實去哪個班都差不多,但那時候我暗戀同桌好久了。
他的成績很好,一定能進最好的班級,他經(jīng)常抖機靈說一些好玩兒的話,他去接水時,會順便給我接一杯不溫不燙的水,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變出一顆大白兔奶糖……而那次分班考,我離A 班正好差了5分。
不在一個班,我們就意料之中地慢慢淡了關系。我經(jīng)常想,如果能再擁有那次機會,我一定參加。我知道即便我真的跟他又在同一個班級,也未必有怎樣的結果,但因為沒參加那一場活動而錯過一次可能性,它便成了我心里一個始終過不去的遺憾的坎。
于是無論再遇見什么機會,我都不會放過了。有的事我知道會有一點點收獲,比如報名參加志愿者,偶爾真的能被選上,擁有新的經(jīng)歷;有的事我在做之前就知道自己在陪跑,比如大型比賽啦,某個特別想擁有的兼職啦,但我一定要認真地完成它們。
奇怪的是,即便數(shù)百次得知自己又當了陪跑小分母,我也沒有很失落,至少沒有當初錯過的那5 分讓我印象深刻。直到前段時間編輯告訴我,比賽被刷下來的故事,被用在了他們出版社的另一本雜志上,我才突然發(fā)現(xiàn),比起是不是在陪跑,我最在意的,是我有沒有站到跑道上,擁有一次機會。
而我聽說,只要有一顆很努力的心,總會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