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英
摘要:英語深度閱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趯υ?、互動和分享三個要素構(gòu)建了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的機制,以具體的案例構(gòu)建了“深觸文本”“深入文本”“深描文本”“深達文本”“深解文本”“深析文本”和“深拓文本”七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度閱讀教學的結(jié)構(gòu)。教學實施與思考表明,深度閱讀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關(guān)鍵詞:對話;互動;分享;深度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9-0003
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對英語詞匯的認識、語法的學習以及文本句子的翻譯這種淺層次的活動上,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教師總擔心學生閱讀有困難,“精心”地為學生包辦一切,在學生進入文本前已熟知所有的生詞和語法,待他們真正閱讀時已沒有任何主動進入知識領(lǐng)域的“過程”,無法體驗“咀嚼”文本的樂趣;二是在學生進入文本之后教師一般會設(shè)計各種可以從文本字面意思得到答案的問題供他們回答,這種缺少深度思考、缺乏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使得部分學生喪失了閱讀的能動性,導致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降。那么,如何改變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提升學生文本閱讀的思維品質(zhì),筆者認為,開展深度閱讀的英語教學具有重要價值。
一、深度閱讀教學的構(gòu)建:對話·互動·分享
劉月霞、郭華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lǐng)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盵1]深度學習主張讓學生在主動活動中體驗知識豐富復雜的內(nèi)涵與意義。筆者認為,深度閱讀即是學生通過與文本的主動對話、學習伙伴的積極互動、教師或同學的意義分享,“超越文本的表層信息、感知文本背后的文化歷史、把握文本的核心主旨和思想情感、體會文本的閱讀價值”[2],從而發(fā)展自身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與學習能力的過程。
“深度閱讀強調(diào)閱讀的過程不只是信息的簡單獲取或事實性知識的記憶與掌握,而是要關(guān)注到語言背后的意蘊與價值,領(lǐng)會文章所反映的文化意識以及思維方式等。”[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度的交流,鼓勵他們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思和所想。深度閱讀的教學包含對話、互動與分享三個核心機制。對話即是讓學生課前與文本充分接觸,與文章作者進行思維的碰撞,了解文本的歷史背景與內(nèi)容意義;互動即是讓學生課前與小組成員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從他人的觀點中加深和完善對文本的理解;分享即是讓學生在課中充分展示自我,“表達”和“演繹”自身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形成的觀點和思考。這一教學機制可以用圖1表示(見右圖1)。
二、深度閱讀教學的實施:以“The night of the horse”為例
1.課例背景
本課例的教學文本是一篇題為“The night of the horse”的文章,描述的是希臘人如何巧設(shè)計謀獲取特洛伊戰(zhàn)爭勝利的故事,是一篇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發(fā)他們思考的材料。
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能力,筆者課前把文本發(fā)給學生,并提供與文本相關(guān)的生詞與英文解釋的配對以及段落與大意的配對信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后和小組成員(共8個6人小組)討論以何種活動方式展示他們對此文本的理解。
各小組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形成了諸多不同的活動方案:猜字謎或找單詞的puzzle;猜測戰(zhàn)爭背景;如果你是士兵/上尉/雅典將軍會怎么做;關(guān)于此戰(zhàn)爭的評價;表演故事;分析人物性格;用簡筆畫概括故事概要等。各小組通過協(xié)商,各自承擔以下活動任務。
A小組:介紹此文本的背景知識
B小組:分析此文中的人物性格與形象
C、D小組:復述整個故事
E、F小組:表演整個故事
G、H小組:分析文本寓意、學到的經(jīng)驗與教訓
2.教學過程
(1)Activity 1: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介紹背景知識的A小組成員通過網(wǎng)上信息查找得知《特洛伊木馬》影片中此戰(zhàn)爭的導火線是特洛伊的王子搶奪了希臘王后從而導致兩國長達10年的戰(zhàn)爭,后因希臘人巧施“木馬”之計而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但根據(jù)歷史書籍記載,“爭搶王后”只是希臘國王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一個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特洛伊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他們查閱好中文資料之后翻譯成英文并分成6個段落、制作成PPT,每人一段為教師和同學們解說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與知識。
[設(shè)計意圖]該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書本、電影等渠道獲取與此閱讀文本相關(guān)的信息。盡管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正是這種信息的探尋,他們不僅獲取了文本沒有傳達的信息,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文本的歷史背景以及內(nèi)容背后的深層含義,有利于自身以及其他同學準確把握文本主旨和核心思想。
(2)Activity 2:Guess who the character is
B小組成員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性地編寫了一些符合文章中各人物性格或形象的語言,并在課堂上表達出來讓學生猜這些語言代表了哪個(些)人物。部分語言如下:
①Captain: The Greeks eventually gave up. Victory belongs to Troy! I must take this huge wooden horse to the city as a prize of our victory!
②The soldier of Troy: Theyve gone! Theyve disappeared!...Why did they leave the wooden horse?
③Greek Soldier : Theyre making jokes about us!
...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揣摩市民對戰(zhàn)爭勝利的渴望和希臘士兵的小心謹慎,結(jié)合人物的心理特征,改編各主人公的獨白與對話,并讓學生猜測相應的人物,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信息的互動性,而且還加強了學生對文本人物的深入理解。
(3)Activity 3:Retell the story
在復述文章情節(jié)方面,C、D小組采用了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C小組成員采用板書的形式、結(jié)合關(guān)鍵詞在黑板上表達整個故事的脈絡,D小組成員則采用剪貼畫與圖片的形式,結(jié)合PPT動畫的播放來呈現(xiàn)故事中的人物和場景。
[設(shè)計意圖]“復述”的過程既是文本意義理解的過程,更是文本意義轉(zhuǎn)化的過程。該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采用“關(guān)鍵詞”和“圖片”的形式來表達文章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說,促成了學生的深度閱讀。
(4)Activity 4:Act out the story
在表演文章情節(jié)方面,E、F小組精心挑選了最擅長表演、語音最棒的成員主演特洛伊將軍,一名成員演特洛伊士兵,六位成員演希臘士兵,一位成員擔任Narrator的角色,兩位成員提著他們裝扮制作的木馬。這些“演員”根據(jù)兩位組長改寫的劇本繪聲繪色地展示了整個事件的過程。以下是部分劇本。
The night of the horse
Scene 1
Soldier 1:(run towards the captain, crying) Captain, Captain, theyve gone! Theyve disappeared--all of them. The plain is...
Captain: (doesnt listen to the soldier, walk quickly, looking for something for a while)Theyve gone and weve won! The Greeks have tried for ten years to capture our city. Now theyve sailed away. And theyve taken everything with them.
Soldier 2: Not everything, sir! Theyve left their horse.
Captain: Ah, yes, that wooden horse. Its so big that they couldnt take it with them. Well, its ours now. Get some help and pull it into the city. That wont be difficult. Its on wheels. ...
[設(shè)計意圖]表演的過程是一個深度閱讀的縮影。讓學生從意義理解走向行為表現(xiàn)旨在讓他們深入文本主旨、把握人物細節(jié)、體驗人物角色、表達豐富情感、習得語言張力,從而變閱讀的過程為真正主動學習的過程。
(5)Activity 5:Share what weve learned from the story
分析寓意、分享經(jīng)驗教訓的G、H小組各自從戰(zhàn)爭的雙方入手談論心得體會。G小組認為希臘永不放棄的精神和遇到困難尋找最佳方法的勇氣是他們獲取勝利的秘訣。他們的展示方式是以成員間采訪的形式進行的。H小組認為特洛伊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將軍的粗心和盲目自大,他們的展示方式是以三個小對話的生動表演進行的。
[設(shè)計意圖]經(jīng)驗與教訓的獲得是學生根據(jù)文本主人公的肢體動作、語言語音語調(diào)以及表現(xiàn)行為推斷出來的。讓學生通過采訪與表演的形式透視寓意,旨在加強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和對話。
(6)Activity 6:Ask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
筆者順勢聯(lián)結(jié)H小組的觀點——因為特洛伊將軍的粗心導致了特洛伊的失敗,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從中尋找特洛伊將軍的其他性格特征,并提供句型——He was a person who________ because_______,借此讓他們熟練使用定語從句。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以下是他們的部分觀點。
S1: He was a person who was over-confident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take the soldiers advice and only wanted others to obey his orders.
S2: He was a brave person who loved his countries because he had led his army to fight with Greeks for ten years and protected his city from being captured by others.
S3: He was a person who was rude because he interrupted his soldiers advice.
[設(shè)計意圖]通過文本關(guān)鍵人物的分析,不僅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了文章中的生詞如capture、interrupt以及課外積累的詞匯如over-confident、take/follow ones advice,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了用句型表達文本“文眼”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7)Activity 7:Imagine the possible outcomes of the story
筆者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士兵未完成的這句話“I think that maybe the Greeks want us to...”上,讓他們討論士兵想說的后半句話。以下是部分學生的發(fā)言:
S1: move it into the city and there were some Greek soldiers in it so that they could attack us.
S2: pull it into the city. It cant be a simple wooden horse.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dangerous in it.
S3: drag it into the city. Maybe it was a secret weapon to capture our city.
在學生補充完士兵的這句話之后,筆者話鋒一轉(zhuǎn):“如果將軍聽從了士兵的建議,這個故事將會如何進展,結(jié)局將會怎么樣?”讓學生帶著思考與懸念延伸文本。
[設(shè)計意圖]該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改寫歷史的假設(shè)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學生能有意識地運用不同的動詞來表達“把木馬搬進城市”,一方面體現(xiàn)了自身的詞匯積累量、語言表達力以及思維品質(zhì),另一方面豐富了文本的意義內(nèi)涵、拓展了文本的閱讀價值。
以上七個活動可以用“查一查”“猜一猜”“述一述”“演一演”“品一品”“答一答”“想一想”來概括,教學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安橐徊椤弊寣W生在歷史閱讀中深觸文本,“猜一猜”讓學生在聆聽感知中深入文本,“述一述”讓學生在情節(jié)“表達”中深描文本,“演一演”讓學生在行為語言中深達文本,“品一品”讓學生在經(jīng)驗教訓中深解文本,“答一答”讓學生在句型歸納中深析文本,“想一想”讓學生在想象假設(shè)中深拓文本。七個活動從不同的側(cè)面走進文本,讓閱讀教學更有深度、更有溫度、更有參與度、更有效度。
三、深度閱讀教學的思考:興趣·品質(zhì)·表達
1.深度閱讀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比乏味的掌握詞、語法、句意、答題技巧的閱讀,深度閱讀強調(diào)文本的歷史文化性,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教學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發(fā)揮不同的潛能,形成了主動參與、樂于學習的習慣和品質(zh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2.深度閱讀教學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深度閱讀教學主張學生是知識的思考者。學生對文本的背景探尋、人物賞析、故事復述、情節(jié)表演、內(nèi)涵挖掘等學習過程,都離不開他們自身對文本的接觸、理解、梳理以及意義的轉(zhuǎn)換等心智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分析性解讀、創(chuàng)造性思考、想象性拓展、辯證性認識無形地發(fā)展了自身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和靈活性。
3.深度閱讀教學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閱讀不是無聲的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交流,而是學生與文本、自我和師生之間的全面對話、互動與分享。深度閱讀需要學生介紹文本的歷史性知識、復述文本的核心思想、回答文本的關(guān)鍵性問題、將文本意義轉(zhuǎn)換為話劇表演等語言表達行為。實際上,深度閱讀教學在以言語為主要載體提升學生文本理解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力。
參考文獻:
[1]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32.
[2]邱錦瓊.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J].中學生英語,2020(10):55.
[3]謝萌.初中英語深度閱讀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16.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永興中學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