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趙 瑞,靳穎穎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血液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現(xiàn)臨床CAG化療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的應用較為廣泛,雖可對癌細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但可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損傷,進而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1]。本研究用CAG化療聯(lián)合加味升麻鱉甲方治療CML取得一定療效,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受治療的CmL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51例。觀察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33~58歲,平均(42.52±2.17)歲;病程1~3年,平均(1.86±0.47)年。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33~55歲,平均(43.21±3.14)歲;病程1~3年,平均(1.85±0.51)年。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8年版)》[2]CmL診斷標準;②年齡大于等于18歲;③具備正常的閱讀及聽說能力;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意識及溝通障礙;③生存期小于6個月;④存在化療藥物過敏反應。
兩組均給予CAG化療。注射用鹽酸阿糖胞苷(輔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74232)靜脈注射2mg/kg,日1次,連用10~14天,如無明顯不良反應,可將劑量增加至4~6mg/kg,完全緩解后改用維持治療量,1mg/kg,日1~2次,皮下注射,連用7~10d;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063065,規(guī)格1.8x10E7)2~5g/kg皮下注射,日1次,第1~14天,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計數(shù)大于5×109/L時減量或停藥;注射用鹽酸阿柔比星(深圳萬樂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10092)加滅菌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靜脈注射15~20mg/d,連用7~10d,間隔2~3周后可重復。
觀察組加用加味升麻鱉甲方治療。藥用鱉甲30g,升麻20g,丹參15g,黃芪15g,通關藤15g,當歸12g,青黛10g,黨參10g,山楂8g,山藥8g,甘草5g;水煎取汁500mL,日2次,從化療前1天開始服用,早晚服用。
兩組均以21天為一療程,共3個療程。
常規(guī)靜脈采血5mL處理,通過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180測定白細胞計數(shù)(WBC)、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紅蛋白(Hgb)水平。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血0.2mL涂片,計算骨髓幼稚細胞比例=幼稚淋巴細胞/成熟淋巴細胞×100%,同樣的方法去外周血0.2mL,計算外周血幼稚細胞比例=外周血幼稚細胞/成熟淋巴細胞×100%。
參考《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8年版)》[2]評估臨床療效。完全緩解:貧血、感染、白細胞浸潤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未出現(xiàn)幼稚粒細胞。部分緩解:臨床癥狀基本消失,WBC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但依舊存在幼稚粒細胞,且影像學顯示其脾臟腫大。無效:臨床癥狀無緩解,WBC、PLT水平較治療前無改善,或者其病情存在加重趨勢。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WBC、PLT、Hgb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BC、PLT、Hgb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BC、PLT、Hgb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WBC(×109/L)PLT(×109/L) Hgb(g/L)觀察組 51治療前59.58±6.48 384.12±23.14 124.15±14.26治療后16.25±2.17*△ 222.14±15.68*△120.25±12.47*△對照組 51治療前60.14±7.45 384.26±25.48 124.58±15.24治療后25.24±2.14*304.15±29.47*121.10±16.41*
兩組治療前后骨髓幼稚細胞比例、外周血幼稚細胞比例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骨髓幼稚細胞比例、外周血幼稚細胞比例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骨髓幼稚細胞比例 外周血幼稚細胞比例觀察組51治療前 18.59±2.35 15.10±2.47治療后 9.24±2.15*△ 6.32±2.14*△對照組51治療前 18.47±3.14 14.58±2.37治療后 12.14±2.47* 9.45±2.17*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4。
目前CAG方案作為臨床治療CmL的主要方式,其中阿糖胞苷主要通過抑制細胞DNA合成,起到干擾細胞增殖的目的,而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chǎn)的細胞因子,可選擇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最后阿柔比星主要通過抑制癌細胞的生物大分子及RNA的合成進而發(fā)揮抗癌作用[3]。研究發(fā)現(xiàn)CAG化療方案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發(fā)展,但部分患者耐受較差,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較為嚴重。
CmL屬中醫(yī)“虛勞”、“瘰疬”、“血證”等范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邪毒內(nèi)蘊骨髓,而又因后天血氣失調(diào),進而臟腑失運,以致邪毒入血,傷及骨髓導致[4]。邪毒入侵為其發(fā)病主要原因,包括日常情志不暢,以致肝氣久郁,加之飲食不佳,脾胃受損,運化不利,或先天胎毒、外感六淫之毒等,機體經(jīng)血運行不暢,素有氣虛進而血瘀,日久即可發(fā)病,病起于骨髓,但后又可侵犯氣血,進而造成脾、肝、腎等多臟腑功能紊亂[5]。
加味升麻鱉甲方是在《金匱要略》[6]升麻鱉甲湯的基礎上結合陰虛毒瘀型的辨證特點加以改進。以鱉甲及升麻為君藥,鱉甲入肝、脾二經(jīng),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升麻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兩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化瘀祛邪之功效。丹參、黃芪、通關藤為臣藥,助君藥補血養(yǎng)血、補氣益脾,其中丹參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之能;黃芪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消腫,為補虛良藥,可升可降,陽中之陽也;通關藤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可用于風濕腫痛等。當歸補血養(yǎng)血,行血活血,為血虛諸證之要藥。青黛解諸藥毒,除熱解毒,兼能涼血。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甘草調(diào)和藥性。諸藥合用,有散邪解毒散疲之功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更好,可能是因為CmL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分期又可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變期,早期邪實為主,治療則以祛邪為主,晚期正虛為主,治療則扶正輔以祛邪。研究中CAG化療方案的實施則可在一定程度上盡早控制病情發(fā)展,但化療期間因不良反應導致其熱毒熾盛、氣陰兩虛,因此用中藥治療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功效,減少不良反應的同時促進康復。
CmL完成化療后則進入臨床觀察期,由于缺乏內(nèi)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可使用低劑量化療藥物維持。但長期使用化療藥物必將有損免疫功能,大舉攻邪以后則正氣耗損,若正氣無法及時補充,則病邪即可“死灰復燃”,因此用中藥治療以發(fā)揮扶正固本之能,從而有利于免疫功能上升,降低術后復發(fā)風險[7]。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WBC、PLT水平、幼稚細胞比例均明顯改善,是因鱉甲多糖可通過增強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及細胞免疫功能進而產(chǎn)生促進癌組織周圍因子的分泌,在增強免疫作用的同時還可抗癌;升麻不僅可有效解熱,還可對血小板聚集產(chǎn)生抑制作用;黨參可促進血液及細胞免疫作用,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而黃芪可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等。
綜上所述,CAG化療聯(lián)合加味升麻鱉甲方治療CmL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及WBC、PLT水平的降低,且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骨髓及外周血幼稚細胞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