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佳
(遼寧省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急救站,遼寧 沈陽 110169)
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多伴有長期疼痛、失眠等,精神壓力增加,進而產(chǎn)生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1]。本研究用胃復(fù)春片聯(lián)合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治療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我站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31~79歲,平均(52.52±8.33)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3.62±1.22)年。觀察組男2 5例,女2 5例;年齡3 1~7 6歲,平均(52.12±8.03)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3.56±1.20)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091]10mg,早餐前30min服用,每日1次。
觀察組加胃復(fù)春片(杭州胡慶余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03)1440mg,每日3次。
兩組均治療8周。
癥狀消失時間,包括胃灼痛、胸骨后灼痛和反酸消失時間。
生化指標,包括胃泌素(GAS)、胃動素(MOT),應(yīng)用東芝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23水平(IL-23)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
用SPSS22.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顯效:反酸、疼痛、燒心等癥狀消失。有效:反酸、疼痛、燒心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反酸、疼痛、燒心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周,±s)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周,±s)
組別間對照組 4.34±1.56 4.56±1.55 4.25±1.18觀察組 3.13±0.34 3.01±0.14 3.10±0.21 t 8.067 8.812 7.921 P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期 GAS(pg/mL) MOT(ng/L) IL-17(μg/L)IL-23(μg/L)觀察組治療前105.13±21.91 241.25±23.28 40.13±4.91 31.25±3.28治療后168.56±25.21*△332.19±62.50*△25.56±3.21*△ 22.19±2.50*△對照組治療前105.24±21.67 241.45±23.14 40.34±4.97 31.56±3.45治療后127.58±23.56*283.45±45.12*34.78±3.28*28.44±2.78*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對照組發(fā)生失眠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4.00%;觀察組失眠1例,頭痛1例,發(fā)生率是4.00%。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000,P=1.000>0.05)。
近年來,飲食和生活習(xí)慣改變等,導(dǎo)致慢性胃炎發(fā)生機率明顯增加[2]。飲食環(huán)境因素、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均可導(dǎo)致發(fā)?。?],表現(xiàn)為上腹飽脹、疼痛等癥狀。反流性食管炎是慢性胃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由胃內(nèi)容物反流引起。胃鏡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食管潰瘍和糜爛。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不僅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反酸、燒心,還表現(xiàn)為腹部、心臟異常、心跳加快等。
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可快速粘附于胃壁表面,抑制H+/K+-ATP酶,從而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時間長等特點。
胃復(fù)春片是由紅參、香茶菜、麩炒枳殼等組成的中藥制劑[4]。紅參補氣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黏膜增生的作用。香茶菜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胃黏膜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炎,使黏膜盡快再生。枳殼能理氣化痰,能夠起到殺滅幽門螺桿菌,增強免疫力,修復(fù)受損組織,阻斷癌前病變的作用。
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聯(lián)合胃復(fù)春片對于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