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其其格
(內(nèi)蒙古錫盟中心醫(yī)院胃腸肛腸外科,內(nèi)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肛瘺是肛腸科常見疾病,常導致患者出現(xiàn)局部疼痛、瘙癢及潰破流膿等一系列癥狀,給患者造成極大的身心痛苦,近年肛瘺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目前,雖然外科手術也能取得一定的改善預后效果,但因為肛周神經(jīng)元豐富,易造成創(chuàng)面疼痛、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常規(guī)護理干預內(nèi)容單一,往往無法給予患者全面的干預,對緩解疼痛效果不佳,因此,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減輕患者術后腫痛,使創(chuàng)口快速愈合,且提高患者滿意度。優(yōu)質護理干預屬于新型護理模式,能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實施護理方案,從而達到改善預后效果的目的。該文便選取了本院接受肛瘺手術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不同護理方法的分組對比分析,以期為此類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肛瘺患者,利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22 例;年齡28-64 歲,平均(47.50±3.62)歲;病程4-6個月,平均(5.42±1.80)個月。對照組 男29 例、女24 例,年齡24-68 歲,平均(46.37±3.83)歲,病程3-9 個月,平均(6.13±2.0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肛瘺診斷標準,并經(jīng)影像學檢查證實。(2)無手術禁忌證。(3)滿足手術開展指征,均自愿或遵醫(yī)囑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伴嚴重基礎疾病或惡性消耗性疾病者。(2)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3)凝血功能異?;虬檠合到y(tǒng)疾病者。(4)伴有精神疾病及認知障礙。(5)依從性差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完成手術后讓患者放松心情,實施血壓、體溫、呼吸等臨床護理,疼痛干預,肛周切口觀察,囑患者保持肛門部位清潔;換藥時手法輕柔,避免刺激患者或損傷創(chuàng)面。
觀察組在手術后除了實施常規(guī)護理外,還要在此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管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1)飲食干預:飲食應盡量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纖維,如冬瓜湯等,提醒患者堅持少食多餐的進食原則。禁食辛辣、海鮮和油膩食物。(2)心理護理:術后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溫柔的話語告知各種注意事項,使患者全面了解創(chuàng)面疼痛的相關知識,消除焦慮心情,保持放松及樂觀情緒,如果患者出現(xiàn)了消極情況,要及時對其進行開導,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應對治療。(3)排便排尿護理:術后指導排便,強調(diào)排便訓練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排便時間不宜過長、不可過度用力,可適當進行按摩、熱敷(60℃的毛巾)腹部,以增加腸道蠕動,如上述操作的效果不佳,也可用石蠟油或肛管甘油灌腸等方式將大便軟化,便后注意清洗肛周和會陰部并保持清潔、干燥,以降低感染發(fā)生率;為避免尿滯留,鼓勵患者多喝水、盡早排尿,針對術后長時間未排尿且膀胱充盈的患者宜使用針刺療法刺激排尿。(4)傷口護理:術后定期換藥,換藥時應手法輕柔,若患者創(chuàng)口部位發(fā)生粘連,應避免強行拉拽刺激創(chuàng)口,可使用適量溫水將紗布浸潤,而后緩慢揭開;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5)并發(fā)癥預防和對癥處理:當患者發(fā)生尿潴留時,可采取吹口哨、熱敷按摩膀胱區(qū)、針灸等方式,或留置導尿管等。排尿時,男性站立時應稍微前傾,而女性在蹲姿時也可稍微前傾,避免尿液污染切口。保持肛門部位的干凈、干燥,積極進行提肛運動訓練。術后4h 內(nèi),每30min 觀察一次切口,如有異常,如滲血滲液等及時告知醫(yī)生。(6)注意日常護理:提醒患者可于每晚睡前用溫水清洗肛門,勤換內(nèi)褲;盡量臥床休息,減少運動頻率,避免局部過度摩擦。
(1)比較兩組排便時間、引流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2)采用該院自行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表評定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分100 分,90-100 分為非常滿意,60-89 分為滿意,低于60 分則為不滿意。(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總滿意度。
見表1。
表1 兩組排便時間、引流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排便時間、引流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總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4.91%(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肛瘺為臨床常見的直腸類疾病,該病的治療目前仍以手術為主,但因肛門周圍神經(jīng)豐富同時肛管括約肌對疼痛感極為敏感,所以手術后創(chuàng)面受到損傷和刺激后會出現(xiàn)劇烈的疼痛、尿潴留及便秘等,其中以尿潴留最為常見,對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5]。既往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對肛瘺切口進行清潔、換藥護理和使用止痛藥物鎮(zhèn)痛以緩解切口疼痛,但臨床效果不理想,難以對患者術后康復起到積極作用。優(yōu)質護理是臨床上一套全新的護理理念與護理服務模式,該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學會運用多樣化的護理干預,可對疼痛、排便、排尿、飲食、心理以及康復多方面進行干預,全面提升護理質量,以此讓患者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配合護理與治療,進而改善其臨床預后[6-8]。本研究中,觀察組各項時間指標均更短,且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
綜上所述,肛瘺術后患者的恢復過程中,通過實施優(yōu)質護理使其恢復時間縮短,而且還較大程度地提升了護理滿意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