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弦
美軍的JDAM“聯(lián)合直接攻擊彈藥”(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杰達姆”),并不是確切的某一型彈藥,而是一類“開放性”組合,由普通的自由落體航空炸彈+低成本、精確制導化的套件組成。具體來看,JDAM就是在MK80(或BLU)系列航空炸彈基礎上,通過螺栓固定來加裝上JDAM套件。套件中的關鍵部件包括帶有氣動控制舵面的尾翼部分、慣性制導系統(tǒng)(INS)與GPS組合的制導控制部分,還有位于彈體中部或頭部的氣動邊條,以在下落過程中為彈體提供一定的升力和穩(wěn)定性。
本世紀以來,不論是阿富汗、伊拉克戰(zhàn)場,還是近年的中東戰(zhàn)事、對ISIS的打擊等軍事行動,都證明JDAM絕對是美軍最主要的精確制導武器之一,乃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了JDAM,美軍就沒法“高效”打仗了
在普通航空炸彈基礎上改裝而來的JDAM,成為了最具性價比的精確制導武器。而JDAM套件安裝在普通航空炸彈上后,這枚JDAM的型號就會以GBU(Guided Bomb Unit,制導炸彈)取代此前的MK80或BLU等編號。例如,907千克(2000磅)的GBU-31,對應的是MK84和BLU-109、BLU-136:454千克(1000磅)的GBU-32對應MK83,GBU-35對應BLU-110;227千克(500磅)的GBU-38,對應MK82、BLU-111/126/129。較新的在慣性/GPS基礎上又集成了激光制導系統(tǒng)的GBU-54,則算是對GBU-38的一次升級。
如今,精確、通用、用途廣泛且相對便宜的“聯(lián)合直接攻擊彈藥”已是美軍的主要空地武器。但在40年前它問世時,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還只是一個并未受重視的科研項目。
通過這組GBU-31和GBU-32的簡圖,除了看得出三者的外觀細節(jié)差異外,也體現(xiàn)了JDAM的特點,即MK或BLU彈體+KMU“套件”的組合
上圖,美國空軍B-52轟炸機彈艙內旋轉掛架上掛載的GBU-38和GBU-54。下圖,F(xiàn)/A-18E翼下掛載著8枚GBU-32和2枚GBU-38。JDAM中的“J”即為Joint“聯(lián)合”之意,因其由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聯(lián)合開發(fā)的
GBU-31的這兩種子型號“套件”差異,對應的是MK84(上圖)和BLU-109。前者是普通航彈,后者作為侵徹型彈藥,主要打擊鋼筋混凝土建筑、硬化目標等
ABC圖示分別為GBU-31(V)2B、GBU-31(V)4B與GBU-32的JDAM套件結構簡圖,可見三者彈體中部的氣動邊條均為左右各一加上端的三片式
GBU-31(V)4B的尾翼部分結構示意圖,這個鋁制圓錐形的尾翼部分由8個螺絲來與前部彈體固定
從實物圖來看,GBU-32(正準備掛載到F-35B的彈艙中)與GBU-31在“套件”上的外觀區(qū)別,主要是前者的左右兩片氣動邊條要比其上端的稍長,后者的彈體上端都有明顯的從尾翼到中部的線纜保護蓋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空軍裝備實驗室(AFRL)開始研究一種慣性制導系統(tǒng)用于航空炸彈。最初AFRL工程師們給出的概念演示原型,與后來成型的JDAM相差不大,就是航空炸彈尾部改裝套件。相關原型的空投測試雖然取得了良好成績,但并沒有什么反Ⅱ向。這是因為,正處冷戰(zhàn)對抗巔峰時期的美國空軍所采取的空中戰(zhàn)術是強調對蘇聯(lián)防空系統(tǒng)的低空突防,對于高空、全天候、精確制導武器并沒有強烈需求?!疤孤实卣f,人們對它并沒有太大興趣”。
不過工程師所言的“并沒有太大興趣”的態(tài)度,在隨后短短幾年中就發(fā)生了巨大轉變。
首先,在技術層面上的突破是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功能性和可用性的日臻成熟,可為空中打擊提供可靠穩(wěn)定的導航坐標。而1991年的海灣戰(zhàn)爭則驗證了高空突防、從高空發(fā)起的打擊是對抗冷戰(zhàn)后新對手的最佳方式。
美國空軍從這場實戰(zhàn)所得的經(jīng)驗還有,單單裝備激光制導炸彈是不夠的,戰(zhàn)場上惡劣的氣象條件或者中東特色的沙塵暴會嚴重影Ⅱ向這類武器的使用。在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中,美國飛機投放了約25萬枚彈藥,其中約21萬枚是常規(guī)的無制導的航彈,也暴露了其打擊精度不足的問題。在開戰(zhàn)的頭兩周,美國空軍空中打擊的戰(zhàn)果遠遠低于預期,部分原因正是因為天氣不佳、瞄準不佳。戰(zhàn)后的分析顯示,平均而言,非制導彈藥僅落在了預定目標約60米的范圍內。激光制導武器雖然更為有效,75%的戰(zhàn)果由它取得,但它除了要等一個好的天氣條件下才能使用,還有另一大問題便是價格昂貴,以及并非所有的美軍飛機都能掛載使用。
這場“沙漠風暴”就成了JDAM命運的轉折點,美國空軍迫切需求一種低成本的精確制導武器。1991年5月,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麥克佩克將軍提交備忘錄,指明美國空軍“對全天候精確制導彈藥的需求”。最初的開發(fā)合同于1994年授予,JDAM也就從美國空軍裝備實驗室走出,完成成果轉化,開始定型、批量生產(chǎn)。
這張有些繁復的詳表是摘自2002年美國海軍為“大黃蜂”飛行員編制的JDAM(GBU-31和GBU-32)戰(zhàn)術手冊。可見,JDAM因為海軍、空軍、海軍陸戰(zhàn)隊的軍兵種差異,形成了不同彈體、制導組件(KMU)、引信(FMU)、近距離傳感器(DSU)、風動渦輪發(fā)電機(FZU)、保險裝置、鼻塞(MXU-735)、線纜等的JDAM“排列組合”
JDAM組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如圖由MK82“變身”而來的GBU-38,在彈體尾部正裝入FMU-152A/B聯(lián)合可編程引信(上左圖),它作為機電引信還需要使用FZU-55A/B(上右圖)這種小型風動渦輪發(fā)電機來為其供電(裝入左圖彈體中部的紅框區(qū))。下圖尾翼部分的尾端處為GPS天線
即使JDAM天然就比激光制導炸彈要便宜很多,但對于“甲方”來說,它還不夠便宜,還要盡最大可能壓縮成本。今天,我們從麥克佩克這些當時美國軍方的記述來看,費用是JDAM項目的一個重大問題。后冷戰(zhàn)時代的美軍,在裝備采購上已不是里根時代那般“花錢如流水”。麥克佩克明確要求:參與競標的承包商對這種新武器的開價,哪怕是有1美分超出JDAM項目經(jīng)理所估算出的4萬美元,空軍就不會購買。
對于JDAM的生產(chǎn),一開始有7家企業(yè)參與競標,到最后只剩下馬丁·瑪麗埃塔(后來與洛克希德合并成洛·馬)和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后來被波音公司收購)兩家角逐。兩家都清楚,JDAM套件的技術難度不大,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又可以使用一些現(xiàn)成“貨架”零部件,那么重點就是要通過與軍方簽訂長期合同、大規(guī)模量產(chǎn)來攤平、降低單價。
使用地面測試設備(如AN/GUQ-79)對組裝完成的JDAM進行軟硬件全面測試。另外,JDAM彈載計算機的軟件程序是波音公司出廠時預加載的,如果版本過低還要通過地面測試設備來進行升級。
同為GBU-38,艦載機上使用的海軍/海軍陸戰(zhàn)隊型(上圖)與空軍型(下圖)在外觀上有明顯差異,前者表面有灰色粗糲感的熱防護涂層(這是過去美國航母艦上大火后汲取的教訓),兩者在彈體頭部除了“鼻塞”的差異外,空軍的還有一圈銅帶。
DSU-33C/B近距離傳感器(位于彈體頭部),它與引信(FMU)組合即可實現(xiàn)JDAM的“空炸”。當DSU-33確定其高度在目標上方6米時,它就會激發(fā)引信。這組圖中海軍型、空軍型的GBU-38都裝有DSU,但依舊可見鮮明的銅帶差異
這場“價格戰(zhàn)”的最終贏家是麥道公司。1995年9月,美國空軍正式授予麥道公司JDAM生產(chǎn)合同,它的最終單位成本為1.8萬美元,不到軍方設定的4萬美元上限的一半。今天JDAM的生產(chǎn)依舊在波音公司的密蘇里州圣查爾斯市工廠進行著,已經(jīng)出貨了40多萬件JDAM“套件”,目前日均產(chǎn)能超130件。20多年后,以近年的美軍預算數(shù)據(jù)來看,JDAM的平均單價僅有小幅上漲。
參照去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美國空軍和海軍訂購的JDAM均價分別為2.1萬美元和2.22萬美元。當然,這是JDAM“套件”的成本,最終掛載上美軍戰(zhàn)機的GBU,還要算上被改裝的那枚已庫存很久的航空炸彈的成本,如MK82的價格約為4000美元,MK84約為1.6萬美元。盡管如此,套件+航彈相加后的JDAM最終價格也還是要比新一代全新打造的SDB系列“小直徑炸彈”便宜得太多。同一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GBU-39/B采購價約為3.9萬美元,美軍空軍和海軍版的GBU-53/B分別為19.5萬和22萬美元。
考慮到通貨膨脹等因素,JDAM套件的采購價從最初1.8萬美元上漲到今天2萬多美元,這個幅度絕對是美式裝備中罕見的“良心價”。即便有著“小直徑炸彈”的出世,JDAM在美軍空地精確制導武器庫中依舊是無可撼動的、最具性價比的存在。
JDAM系列已經(jīng)成為北約和美國諸多盟友的標配空地武器。上圖為2011年10月在意大利特拉帕尼空軍基地部署的加拿大空軍CF-18戰(zhàn)斗機正掛載GBU-31。下圖為2021年5月初,巴以沖突中以色列空軍使用的GBU-31(機翼下)與本國生產(chǎn)的正在掛載的227千克級MPR-500精確制導炸彈
B-2轟炸機的彈艙,最多可以掛載80枚GBU-38,圖中也可以看到GBU-38彈體頭部的白色的DSU-33
本世紀以來的多場戰(zhàn)事中,美軍空中力量都在大量使用以侵徹型彈藥BLU-109(上圖)為彈體的JDAM,其彈體頭部有2.5厘米厚的硬化鋼殼,可穿透1.2~1.8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常用來打擊地道、掩體、硬化建筑、大型建筑物的內部結構等。不過,作為“冷戰(zhàn)剩余物資”的BLU-109已存貨不多,美軍將用新開發(fā)的BLU-137來接替
B-2+JDAM的組合,在科索沃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lián)合國發(fā)動了科索沃戰(zhàn)爭。對于聯(lián)軍的空中力量來說,在這個歐洲霧蒙蒙的角落作戰(zhàn)是非常困難的。在前兩個月里,當?shù)氐奶鞖夥浅毫?,?lián)軍飛機只能在全天四分之一的時段起降,轟炸的目標多集中在城市地區(qū)。美國空軍對全天候精確制導武器的需求“近在眼前”。
B-52和F/A-18成為首批攜帶JDAM的飛機。特別是對于戰(zhàn)略轟炸機,當“核大戰(zhàn)”已成為過去時,B-2隱身轟炸機的首要用途不再是悄悄突破蘇聯(lián)的嚴密防空火力網(wǎng)、投擲核武器,而掛載使用JDAM就成為了B-2的理想轉型之舉。JDAM于1997年7月獲得了B-2的作戰(zhàn)能力認證。
在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GBU-31被裝進了第509轟炸機聯(lián)隊的B-2彈艙,一次掛載16枚。起飛的B-2,奔向千里之外的科索沃,往返飛行30小時。事后統(tǒng)計,B-2轟炸機的數(shù)量雖不到北約盟軍戰(zhàn)機總量的1%,但炸彈投擲量占到了總量的11%,使用的652枚JDAM,98%都命中了既定目標。
在JDAM投放上的一個細節(jié)是,它在離機后會啟動一個內部計時器,或是1秒(GBU-31)或是300毫秒(GBU-32),在此轉瞬即逝的短時間里,JDAM會將尾部的舵面鎖定在中立的位置,以保證與載機的安全脫離
按照戰(zhàn)術手冊上的說明,一枚JDAM的裝配時間不超過30分鐘,掛載工作用時不超過14分鐘。圖中為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美國空軍地勤人員使用MHU-83C/E掛彈車將GBU-31裝入B-2的彈艙
2018年阿富汗坎大哈機場上的MQ-9無人機掛載著4枚GBU-38。當這些JDAM掛上掛架后,彈載計算機會通過MIL-STD-1760“總線”與載機平臺進行導航系統(tǒng)、任務等數(shù)據(jù)上的同步傳輸,以及載機對JDAM狀態(tài)的實時監(jiān)測
在對南聯(lián)盟近3個月的空中打擊中,美國空軍幾乎用盡了JDAM庫存。在戰(zhàn)事接近結束時,美軍敦促麥道公司將JDAM的產(chǎn)能提高近3倍。JDAM的戰(zhàn)場表現(xiàn),尤為突出的是打擊精度,“我們沒有預料到JDAM能用來打擊橋梁,精確度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驚訝”。此役后,JDAM也在不斷升級改進,其中的重點是提升打擊精度,導航系統(tǒng)的GPS接收器得到了升級,GPS信號更準確,增強了抗干擾能力。這種改進,轉而就在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動”中得到了檢驗。
雖然伊拉克軍隊部署了GPS信號干擾器,但其效果聊勝于無。美軍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消耗了約6500枚JDAM。在稍早前的阿富汗戰(zhàn)場上,開戰(zhàn)9個星期美國空軍就投下了5000多枚JDAM,消耗了當時大約一半的庫存,波音工廠也開始了三班制以補充JDAM庫存。
JDAM的聲譽在實戰(zhàn)環(huán)境下、成千上萬枚的使用中積累下來,其既有低成本改裝、高收益的特點,也完美兼容幾乎所有機型,且不論高空、低空,不論俯沖還是水平飛行、爬升都能做到“發(fā)射后不用管”。不論是在伊拉克費盧杰、拉馬迪這樣的“城市戰(zhàn)”,還是在阿富汗山區(qū)對塔利班游擊隊的精準打擊,JDAM都是美軍戰(zhàn)機不可或缺的機載武器。
在任何氣象條件下,JDAM都可以在距目標24千米的范圍內投下。JDAM離機,彈上的慣性導航系統(tǒng)就會接管,自動將炸彈引向預先輸入的坐標。而后,接收的GPS數(shù)據(jù)會不斷更新并糾正炸彈的航向。這套慣性+GPS的制導系統(tǒng)中,慣性導航系統(tǒng)一般可將JDAM導向距目標30米半徑范圍內(也就是圓概率誤差CEP)。有了GPS的輔助,這種圓概率誤差則縮小到了12米左右。而實際表現(xiàn)上,JDAM通常會落在離目標一個炸彈長度的半徑范圍內。
在中東的戰(zhàn)爭進行時,JDAM就在與時俱進地升級。其中尤為有代表性的兩型分別為增加了激光制導系統(tǒng)的L—JDAM(Laser IDAM)和增程型JDAM-ER(JDAM Extended Range)。
按照戰(zhàn)術手冊的介紹,GPS接收機在JDAM釋放3秒后啟動,以免由于和載機平臺太接近造成GP8多路徑干擾。GPS接收機在激活27秒鐘后,GP8更新數(shù)據(jù)會輸入到制導算法中。換言之,如果離機到擊中目標的飛行用時不到30秒,JDAM就是純靠INS慣性導航來命中目標的
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上,已在AV-8B掛架上的1枚6BU-54,摘掉了頭部黑色保護罩,露出了激光導引頭。GBU-54上的激光制導部分,由波音公司和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
對于JDAM的增程,波音的方案主要是折疊滑翔翼和增加小型動力系統(tǒng)。
這種被美軍定義為“低成本、非開發(fā)性的改進”,是在JDAM的彈頭上增加了一個激光導引頭,從而使雙模制導的L-JDAM(GBU-54)具備了瞄準和摧毀移動目標的能力。在提高精度方面,除了L-JDAM外,波音公司還根據(jù)海軍需求開發(fā)了GPS抗干擾系統(tǒng)(IGAS),近一步提升JDAM制導系統(tǒng)的可靠性。
JDAM的低成本改裝、“組合式”精確制導武器的理念,也從空地武器引申應用到遠程精確布雷,這就是美國海軍的“快攻-增程”(0uickstrike-ER)水雷項目。“快攻”水雷就是使用MK80系列航彈加裝水雷套件改造而成,而“快攻-增程”在此基礎上加裝了JDAM-ER的BSU-104增程折疊滑翔翼套件和GBU-38的制導組件,由此實現(xiàn)了載機平臺在萬米高空完成超過74千米的遠程精準布雷
而對于射程的提高,也是自JDAM問世以來,一直改進的重點。其改進方式,是在JDAM或L-JDAM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對折疊滑翔翼,借助載機的飛行速度和高度,JDAM-ER可以最遠滑翔至90千米,這是基本型JDAM射程的三倍,初步實現(xiàn)了JDAM防區(qū)外的攻擊能力,提高了載機平臺的生存性。不僅如此,波音還有安裝小型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的動力增程型JDAM-ER方案,其射程將提升到接近300千米。波音還表示這樣的射程不僅可以應對裝備有遠程防空導彈的敵方,還將是巡航導彈的低成本替代方案,也可以在進攻中作為敵方防空反導火力的“誘餌彈”。
[編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