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要】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比較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老師在教學中也要充分發(fā)揮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價值,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思考、質疑和探究,不斷深化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理解和認知,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高中語文;應用探析;
引言
高中語文新課標針對“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教育目標,推出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進一步闡明了思辨性閱讀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透過思辨的濾鏡,用思辨性思維去審讀?;诖耍谒刭|教育背景下,我們不僅需加強語文教學觀念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思辨性表達能力的提升,帶動他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準確把握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的內涵
閱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部分,閱讀方式多種多樣,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方法,首先需要準確把握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內涵。思辨性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的趣味性閱讀。趣味性閱讀顧名思義,是一種以追求閱讀趣味為目的的閱讀方式,閱讀者能夠得到趣味的滿足或情感的釋放,在這一閱讀過程中,閱讀者的主觀感受和體驗,相比理性思考更重要,其中對閱讀有效性與合理性的考量比較少。而思辨性閱讀則是一種需要思維深度參與的閱讀模式,關注閱讀的有效性與合理性。文學作為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路徑,其文化意蘊價值十分豐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應當關注學生閱讀的實效性,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更好地學習民族語言與文化。高中語文教學應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必須明確以下三點:第一,明確閱讀目的。思辨性閱讀目的在于獲取語言文化知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必須關注合理性,要使學生通過閱讀,學會判斷是非對錯,能夠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啟發(fā)。第二,要保持良好的閱讀狀態(tài)。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獲得個體情感體驗,但更為重要的則是以閱讀開啟學生走向真知的大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高效地進行閱讀。第三,閱讀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要引導學生防范思維慣性與惰性帶來的理解偏差,準確把握文章主旨要義。只有做好這幾點,才能夠確保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應用。
二、通過找出文章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針對性思辨
對于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和協(xié)助的作用,通過找出文章的核心問題幫助學生重視閱讀的相應內容,并且根據(jù)文章的核心內容更詳細地展開相應的活動,先從大的問題出發(fā),幫助學生從大的邏輯問題進行思辨,根據(jù)自身對文章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更深層次地對文章進行分析和理解。所以,在具體的思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特征提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的思辨閱讀做好規(guī)劃。例如,在學習《鴻門宴》一課時,文章的結尾處曾寫到了項羽的謀臣范增所下的結論: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通過這個結論,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此結論對其寫作的原因與目的進行分析,以此進一步對全文的故事情節(jié)和內涵進行推理和解析,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成為學生思辨能力的切入點,以此對本文的內容進行解析活動。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閱讀小組,讓學生探討在那個時代誰才是真正的英雄等問題,并讓學生對不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辨探究,再讓每一位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對文章人物和文章內容的認知更加具體深刻,這樣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由淺到深的將文章內容進行學習,也能提高學生面對問題的推理能力,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并直接地進入到文章的實質性問題中,進而更準確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思路,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借此機會開展一次辯論活動“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從而帶動學生尋找更多的支撐性案例,明確鴻門宴中項羽和劉邦各自在這一時期的人物形象,結合他們的處境,讓學生對本篇課文的深刻內涵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如此,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自然相對自主的學習而獲得提升。
三、引導學生在多元化實踐中進行思辨,促進學生進行有效表達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和表達的效果,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進行有效融入,讓學生充分享受自己思辨和表達的整個過程,不斷激發(fā)學生思辨和表達的欲望。比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人教版高中第四冊第一單元《雷雨》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文本中主人公之間的感情糾葛進行主動分析,促進學生針對魯侍萍和周樸園之間的感情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針對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如有的學生就扮演周樸園將當時周樸園的內心獨白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并且將自己與魯侍萍之間的關系和情感進行了深刻剖析。還有的學生利用話劇的形式將整個文本內容生動形象地表演了出來,并且在表演活動完成之后每一個扮演者都積極分享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認知。有的學生還將自己的表演過程錄制了下來,并且將其制作成短視頻分享到了校園學習平臺上。通過以上多元化的閱讀實踐活動不僅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也將學生的思想和態(tài)度展示了出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調動學生參與思辨性閱讀和表達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術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結束語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但同時在運用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尤其是受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極易導致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無法取得最佳成效。為此,教師在運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時,要從多個方面善于去引導學生,尤其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辨性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和爭辯,并且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要學會表達,以此來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皓文.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20(4):70-71.
[2]駱永杰,汶欣.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8(6):114.
[3]羅培蓓.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方案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0(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