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引領下,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正在逐步發(fā)生轉(zhuǎn)變:從傳統(tǒng)的專注于課文內(nèi)容和字詞句段的分析,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W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更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語用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這些目標得到實現(xiàn),所以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爭相訓練,但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盲目地進行訓練,導致效率低下,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語用的要點進行針對性訓練,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語用;訓練點;分析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具備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口語交際”和“習作”中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敢說敢寫,會說會寫。因此,語文老師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應該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針對性地進行語用訓練。
一、簡述語用學
語用學涉及到心理學、語言學、哲學,它主要是探討人們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效果,分析人們在使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對語言字面上的理解和深層次內(nèi)涵的分析。語用學離不開特定的語言情境,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對待不同的人時,表述的語言也不同,最終產(chǎn)生的后續(xù)影響也會出現(xiàn)差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的語言在運用的過程中更加得體、合適,在能夠表達原意的同時,幫助學生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語用學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二、核心素養(yǎng)下語用訓練分析
(一)設置課文情境主題開展語用訓練
部編版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材的每一單元都有一個主題,語文老師可以在教學這一單元之前講述本單元的課文情境主題,在教學每一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學生就能在預習時大概知道本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再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選擇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什么學習方法,知道自己將要掌握哪些知識點,自己怎樣預習才能更好地上好課。小學語文老師應該重視這一語用訓練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特定主題情境下展開語用訓練,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語用能力。
例如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小英雄雨來》這一課,這一單元的主題就是“愛國”,在學習這一課之前,老師可以這樣聲情并茂地進行導語:“同學們,今天你們坐在環(huán)境優(yōu)美、設施齊全的教室里開開心心地上課,多么幸福。而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孩也很愛學習,但只能上夜校。他為了幫助區(qū)里的交通員李大叔逃脫鬼子的追殺,以自己弱小的身軀和敵人斗智斗勇,他就是12歲的愛國小英雄雨來。大家想了解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嗎?”老師在設定的主題中,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體內(nèi)容,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能夠抓住小英雄雨來與敵人周旋的感人瞬間,關注到作者的表達方式,進一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最終通過復述課文,達到語用訓練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通過這些詞句的分析,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了解人物的品格。文中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的描寫非常精彩,老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仿寫、表演等多種形式得到內(nèi)化,從而學習到作者的表達方式,在今后的習作中能靈活運用,這就是語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以應用。
語文老師也可以把自己的導讀內(nèi)容,讓學生朗誦出來,把學生代入到教學的情境中,再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引導:你們從文中哪兒可以看出小英雄雨來的智慧?小英雄雨來在學校學習的是什么?敵人都使用了什么手段?……通過小學語文老師的引導提問,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小英雄雨來的智慧形象,學到了在語文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怎樣通過側(cè)面和正面的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學生在加深語言描述訓練后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特殊表達方式開展語用訓練
特殊表達方式就是語文老師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同一種意思,但表達更好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特殊性和生動性。通過有別于常用的表達方式,這種新的特殊的表達方式,能夠使得文章增色不少。
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丁香結(jié)》里就有兩處非常有意思的表達方式。
句一:“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p>
這一句不同于我們平時的表達方式。一般描寫花的形態(tài)、顏色等,都是白天觀察所得,而“月光、瀟灑、朦朧、淡淡、幽雅”這些詞匯的應用,讓人在讀的時候,即使是在夜晚仿佛也能清晰看到丁香的不同色彩美,這是根據(jù)丁香花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一下子辨別出來的。通過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幅美好的畫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丁香特殊的情感來,讓人不知不覺地也喜歡上了丁香。
句二:“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弊髡卟捎玫氖潜扔鞯谋磉_方式,讓讀者在讀的時候感受到雨中丁香紫色和白色交替的美的享受。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把原句的某些部分去掉,對比兩者的差異,談談自己感受。
學生體會到這些特殊表達方式的作用后,引導學生仿寫,積累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時加強學生想象力的訓練,最終使得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所提升。
(三)從結(jié)構(gòu)中開展語用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涵蓋了語文學習的各個知識點,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結(jié)構(gòu)的劃分,讓學生學會文章的布局,通過典型的結(jié)構(gòu)訓練,讓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觀潮》一課里,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先劃出“錢塘江大潮來之前、來的時候、潮落后”的關鍵語句,再分析關鍵語句的內(nèi)容,提取語句中的核心詞匯,最后讓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變化中體會到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以時間節(jié)點為順序敘述的。學生通過時間順序上錢塘江大潮起落平復的層層遞進過程,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氣勢洶涌的撲面而來,讓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隨堂小練筆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時間的順序來描寫“雷陣雨”,把情和景結(jié)合起來。
再比如,二年級上冊《日月潭》一文,老師帶領學生閱讀分析后總結(jié)課文是“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先讓學生自己劃分,老師再以板書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一目了然:課文第一自然段描寫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這是總起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寫了日月潭的來歷、清晨風光和中午(太陽高照、蒙蒙細雨)的景色,最后進行了總結(jié)全文。老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和老師劃分地進行對比,出現(xiàn)不一致的地方,可以請求老師幫忙答疑,同時也可以表達自己為什么這樣劃分。之后老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形式來進行習作訓練,把握結(jié)構(gòu)中的敘述內(nèi)容,注意文中各部分銜接問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語用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更能夠使學生掌握在不同情境下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日??谡Z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不光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讓別人聽懂,更能使自己的表達符合具體的情境,使表達恰當、生動。
【參考文獻】
[1]鄒光振.捕捉語用點,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9,506(04):26-27.
[2]李清樂.巧設“語用”訓練點,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000(02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