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花 唐國華
通過聚焦班會課,我們開展了多輪次行動研究。經過4年的探索,“以班會課研究為重點的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行動”項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積累了130多個班會課資料包,提升了班會課質量,促進了班主任的專業(yè)發(fā)展。
建設班會課資源庫
過去上班會課,班主任往往匆忙備課或不備課,手頭也沒有多少資料。有了班會課資料包,就可以減輕班主任的負擔,提升班會課的質量。
于是,我們著力制作班會課資料包,并在制作中形成規(guī)范化的標準。目前,班會課資料包含了目錄、教案、課件以及相關的視頻、文章等比較豐富的資料。
教案、課件是制作的重點。對教案,我們先編制微案,后編制簡案。微案篇幅短小,制作便捷,但因為篇幅短,上課步驟不夠明了;簡案與微案比,雖然也簡單明了,但篇幅有所拓展,課堂推進步驟比較具體,便于老師們把握重點。由微案到簡案,是工作的細化和深入。我們要求每篇簡案有課題、設計背景、教育目標、課前準備、實施過程、教學建議等要素。
過去不少老師的班會課教案中并沒有設計背景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認為這一要素不能少。班主任應該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要上這節(jié)班會課?”我們將思考的要點概括為“大背景”和“小背景”兩方面。
“大背景”即“大處著眼”,班主任必須加強學習,認真學習黨和國家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文件,增強“我為國家育英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思考什么該做、什么必須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們指導班主任在電腦里建立“政策夾”,收集相關文件,加強學習。比如“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目標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也指導老師從專家、學者的精辟論述中找尋思路。
“小背景”即“小處著手”,班主任要認真研究班情,分析本班學生的特點,思考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更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班會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背景”,“大處著眼”,我們要求老師站得高,看得遠;“小背景”,“小處著手”,我們要求老師抓得準,做得實。
教育目標,我們認為要小、實、可達成。班主任要明確教育目標,并根據(jù)教育目標來設計課的進程;在評價一節(jié)課時,教育目標是否達成又是重要的考量。這些規(guī)范化的操作促進了研究的深入。
實施過程,我們要求老師在理清課的思路、列出課的步驟時,每個環(huán)節(jié)要有“設計意圖”說明,讓其他老師清楚地了解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教學建議,是在實際上課后,老師根據(jù)課堂實踐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這樣的簡案,記錄著班主任的思考,承載著班主任的智慧。在寫簡案的基礎上,我們鼓勵老師完善詳案。詳案與簡案相比,基本框架不變,但內容更為詳盡,同時加強了課堂的預設。
課件也是資料包的重點。老師制作課件的水平不一樣,我們通過觀看網上講座、開展同伴互助、逐一進行研討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制作課件的水平。
實踐中,我們對課件制作形成這樣的共識:實用——課件的制作要緊扣教案,有效地配合教學。既要注重老師的教,又要考慮學生的學。課件要讓學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規(guī)范——課件的排版要規(guī)范,課件使用的圖片也要貼切、合規(guī)。美觀——隨著制作水平的提高,我們力求課件賞心悅目,圖文相配、字體勻稱、色彩和諧。
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們在集中研修的第4年,基本完成了完整學年班會課資料包的制作、完善。目前納入學校班會課校本課程的每一節(jié)班會課都有一個資料包。
改進班會課資源庫
在初步形成班會課校本課程的資料包之后,我們特意組織了班會課資料包的驗收。
班會課資料包驗收從清單、教案、課件、教學實施、特色5個方面分項打分。清單要求有簡案、課件及課例需要的視頻、音頻、課件、參考文獻等資料;教案要求格式規(guī)范,選題切合實際,教育目標設定科學合理,教學內容充實且能為目標服務,教學過程設計有條理,層次清楚;課件要求制作精良,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協(xié)調,文字排列規(guī)范,無錯別字,結構合理,幻燈片之間具有層次性和連貫性,選用的視頻清晰,附錄的資料充實;教學實施要求教學手段多樣、課件制作都能與教案匹配;特色要求音頻、視頻、課件具有時代性或創(chuàng)新性。
通過驗收,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班會課資料包的標準,認真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對資料包做了進一步的修改,然后提供給全校班主任使用。
完善班會課資源庫
班會課資料包需要在使用中驗證、完善。
在使用、修訂班會課資料包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加強班會課資源庫的建設,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資源需要補充、完善。
教具:上班會課也需要一定的教具。比如《學做時間小主人》一課,需要使用多塊貼牌,讓學生在貼牌的組合排列中學習如何統(tǒng)籌安排時間。學校配備了8組貼牌,讓初一年級的每個班主任都能使用,并明確由年級組長保管,還建立了年級組長轉交制度。
書籍:作為學校班會課校本課程,讀書活動是重要的內容。例如,著眼愛國主義教育的《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一課中提到的《南京暴行》一書,《我們也追星》一課中需要閱讀袁隆平傳記,等等。
人物:我們認識到人的資源是更寶貴的資源。在班會課校本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中,我們梳理、整合了兩大類型的人力資源。
家長資源。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共育新人。我們不少課例將邀請家長進班作為重要的選項。當然,考慮到家長的工作安排,視頻錄制成為首選。為了保證視頻拍攝的質量,工作室還發(fā)布了視頻拍攝的告家長書。
先進人物資源。革命先烈、時代楷模、勞動模范、能工巧匠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人物。我們不少課例選入了相關的內容,如《清明的故事》《在共和國的旗幟下》等。為了充分利用區(qū)域資源,在區(qū)總工會的支持下,我們還組織優(yōu)秀少先隊員開展暑期走訪勞動模范的活動。
今后,在秉承“資源共享,智慧共生”的理念,側重構建學校班會課校本課程的基礎上,我們會不斷對學校班會課資料包進行優(yōu)化,從而促進學校班會課資源庫的建設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上海市奉賢區(qū)古華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