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路江
【摘 要】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線上智慧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借助線上教學平臺、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組織線上線下教學活動,構建“預學—共學—延學”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引入更深處。本文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誡子書》吟誦教學為例,探究教師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進行文言文吟誦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的策略,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優(yōu)勢,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文言文;吟誦教學;誡子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1)06-075-03
混合式教學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將智慧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相結合,讓學生的學習高效、便捷、深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被不斷推廣,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發(fā)出“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線上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被青睞,許多學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思路、實施原則、實施步驟與有效評價機制等方面較以往有所創(chuàng)新。要形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在線上學習知識,線下參與課堂環(huán)節(jié)。
背景及緣由
1.堅持問題導向
《誡子書》是選自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該學段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認知發(fā)展都處于較低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落實、文言語法現(xiàn)象學習、文本主旨與中心思想體悟的重視與引導。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學形式的單一乏味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通過吟誦,學生在“吟唱”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興趣,但吟誦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課前預學基礎上,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對學生預學的指導,如不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學習過程與結果的監(jiān)控上無法做到科學、準確、及時,教學時間成本與學生學習效能將不成正比。
2.聚焦學情分析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借助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通過可視化、全過程的教學監(jiān)測手段幫助教師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與指導,能夠節(jié)約教學時間成本,提高教學效果?!墩]子書》篇幅短小,語言抑揚頓挫、平仄起伏、節(jié)奏鮮明。不僅有大家津津樂道的歷史背景為教學抓手,更有膾炙人口的諸葛亮生平為教學切入點。豐富的《誡子書》文言文吟誦教學資源和參考文獻,對于研究混合式教學在吟誦教學中的應用也具有借鑒意義。吟誦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內容與形式上的雙融合,聚焦教師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夠為教師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法,達到“1+1>2”的效果。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吟誦教學模式
1.明確“三段式”教學目標
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目標,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設計?;旌鲜浇虒W模式則需要重新認識教學的過程,它不再是單純的教師面授,學生通過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進行的線上學習也應該納入到教師教學設計的范疇。例如,《誡子書》的課前目標為:借助導學案與動漫微課了解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學習積累文言字詞,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五種方法,并預學《誡子書》吟誦;課中目標為:掌握吟誦技巧,通過文言文的節(jié)奏與韻律變化,在吟誦中感悟作者情感與文章主旨思想;課后目標為:熟練掌握與運用文言文的吟誦方法。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三段式”的教學目標,把三維目標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明晰,課前與課后目標將教材的單元內容勾連起來,落實了大單元教學,課中則是翻轉課堂模式的共學展示,也是“線上預學、線下共學、課后延學”模式的關鍵與核心環(huán)節(jié),它充分將線上線下學習的全過程有機融合起來,三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制約(圖1)。
2.線上預學,落實基礎知識
在線上預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發(fā)布預學案、動漫微課和音頻材料。學生需在線上自主查閱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簡介;結合教材文言注釋,解決文言字詞;在線觀看動漫微課,嘗試運用文言翻譯方法;最后,學生預學吟誦,這個過程落實了《誡子書》教學的基礎知識。教師在開展共學環(huán)節(jié)之前,需通過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的數(shù)據(jù)反饋,掌握學生預學情況,并針對問題調整線下共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策略。筆者從多次實踐結果來看,線上預學環(huán)節(jié)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由于班級學情存在差異性,預學任務單采取任務分層設計更加科學。如《誡子書》的預學任務包括了解作者生平和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解決文言字詞的讀音與釋義;歸納文言中的詞類活用、古今義字和特殊句式。前兩者全班學生結合教材和資源都可以完成,第三者對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文言知識運用能力具有較高要求,適合作為拓展提高的內容。
(2)預學任務完成情況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會存在抄襲的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兩個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在預學環(huán)節(jié)安排知識檢測,時間為學生提交預學任務后;二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預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3.線下共學,探究重難問題
在線下共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課堂主宰者和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榻虒W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則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培育的主體。前期,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已經解決了大部分問題,教師不需再花費太多時間講授基本知識,課堂變成了師生互動的場所,共同完成問題探究。以《誡子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主題,開展以下幾項有效教學活動。
(1)組織課上小測,檢查學生對文言字詞的掌握程度。借助智慧教學平臺進行測試,教師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并進行查缺補漏。
(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基于問題的重難點探究活動。如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是什么、本文吟誦的依據(jù)是什么等,最后進行明確。
(3)充分發(fā)揮師生共評、學生互評的作用。學生結合問題探究所體悟的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組內展示與互評,最后在班級展示。
4.課后延學,反饋課堂效果
在《誡子書》吟誦教學中,可以通過平臺下發(fā)“延學清單”,如搜集諸葛亮與諸葛瞻生平事跡,撰寫主題小論文;自學蒲松齡《狼》的吟誦,要求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吟誦方法,自主吟誦蒲松齡《狼》全文內容。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后把所學知識運用起來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同時,落實了語言學用的訓練,對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
總結與反思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吟誦教學中,學生借助智慧教學平臺與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自主解決了基礎知識,并能夠在傳統(tǒng)文化熏陶與現(xiàn)代技術的幫助下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悟文章情感,學生上了一堂深度語文課。吟誦教學包括識字正音、音韻分析、意象賞析等內容,無法在一節(jié)課完成,但借助智慧教學系統(tǒng),一些任務可以在課前解決,課堂上的主任務就是師生探究、生成與展示的過程。該模式包括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要素,線上學習環(huán)節(jié)只是通過技術改變了環(huán)境要素。教師在搭建教學支架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應深度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推送到學生手中,方便學習,凡是一切對學生線上學習起積極作用的圖文影像資料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用。如課例中發(fā)布的預習學案,《文言文翻譯的五種方法》《誡子書》吟誦錄音等資源都需要教師提前準備。
二是教學應始終圍繞課標、教材與學情展開。線上學習環(huán)節(jié)不是片面追求形式,教師應始終結合課標要求、學情實際和文本內容,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學生文言字詞的積累、學習興趣與方法的養(yǎng)成非常關鍵,通過吟誦教學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通過富有音樂性的古文吟誦,學生不僅能更快地理解晦澀的文言字詞,而且對于文章主旨與作者的情感把握更加準確深刻。
三是評價應更加靈活開放,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性與個體差異性。教師可以借助智慧教學平臺,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更加容易掌握學生情況。所以,教師在檢測與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應做到多元化,不同的層次采取不同標準,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