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息勤
竹子題材的紫砂壺一直都是人們喜愛的紫砂壺器型之一,本文所講的這把《圓竹壺》造型古樸典雅,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在設計之初運用巧妙的造型手法,將圓與竹兩者相結合。其基本形體為圓形,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竹子的自然形態(tài)特征,然后運用細節(jié)上的夸張和變化演繹出一把完美的圓竹壺。竹子的題材歷來都是文人墨客紙上的座上賓,已經不能確定有多少人曾經為竹子留下了精美的傳世作品。有的人喜歡以竹吟詩;有的人喜歡以竹入畫;更有的人喜歡在自己的花園中種滿竹子。歷代的紫砂制壺名家里也不乏愛竹之人,這些紫砂藝人巧妙地將竹子與紫砂壺結合在一起,也體現(xiàn)了紫砂壺所具有的強大的包容性,同時也通過竹子的那種高風亮節(jié)將紫砂壺的壺蘊點亮出來。紫砂壺的造型美是經過紫砂壺匠人們深思熟慮所創(chuàng)作的,紫砂壺的美遵循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美,紫砂壺的創(chuàng)新也是遵循著這一規(guī)律的。紫砂造型中的花器取材便是來自自然界中的萬物,以自然界萬物為元素將紫砂壺自然美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的這種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經過紫砂壺匠人不斷的思考和對自然文化的沉淀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不僅有著優(yōu)美的外形,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經歷了不斷的文化沉淀。紫砂匠人經過多年的設計和制作,對于紫砂壺的造型也有了自己的一種規(guī)范形式,紫砂匠人根據自己的感情去表現(xiàn)紫砂器的造型。紫砂花器的造型都是通過自然界的萬物作為素材,它既包含了它自然所擁有的特征,也被賦予了紫砂匠人所賦予它的情感。自然界中的題材非常的多,不管是“歲寒三友”還是“花中四君子”,還有就是象征著豐收的瓜果。人們之所以喜歡用竹子作為題材來制作紫砂壺,不僅僅是因為竹子本身的造型,還有就是竹子所具有的那種高貴的品格。古代大家不乏愛竹之人,歷史上經典的“龍頭八卦一困竹”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為了表達對竹的鐘愛,還有“竹林七賢”、“竹溪六逸”,宋代大文豪也曾經說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畫家鄭板橋則有"胸有成竹"一說,這些都表現(xiàn)了古代文人的愛竹之心,這種竹文化也深深地影響著紫砂壺匠人們。竹形態(tài)的紫砂壺一直也深受愛壺人士的喜愛,本篇所講到的這把圓竹壺,其造型古樸典雅,就像是一把自然天成的壺一般,給人一種新穎之感,這把壺在設計上巧妙地將圓與竹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圓形的基本形態(tài)加上竹子的造型點綴,加以適度的夸張,一把圓竹壺便是制作成功了。
這把圓竹壺的整體壺身為扁圓形,壺身扁而飽滿,顯得格外的豐碩,有一種包攏的感覺。壺身的明針效果非常的好,也表現(xiàn)出制壺匠人扎實的基本功,壺身經過匠人細致地一遍一遍地灌身桶,將壺上的泥漿擠出,大大提升了壺的透氣性。這把壺是光貨和花貨的結合。在壺嘴、壺把和壺鈕上都加入了竹子的造型元素,力韻老道,就如同是真實的竹枝一般,韌性十足。壺嘴自壺身蓄出,接痕自然,壺身上面延伸出來的竹枝更是立體感十足,枝頭深處的那幾片竹葉顯得十分的靈動和有活力。壺把為耳型把,猶如一段彎曲的竹枝一般,非常有力,由三節(jié)竹枝構成。壺鈕為橋頂鈕,造型也是取自竹子的造型,在壺蓋上面還貼著幾片竹葉在壺身鋪展開,顯得格外的飄逸。整把壺的造型線條非常的流暢,在竹枝細節(jié)的刻畫上非常逼真,竹節(jié)上面那些陰陽凹凸都分辨得清,讓人不覺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紫砂匠人的巧奪天工,通過對壺身竹枝、竹葉的肌理刻畫將這把圓竹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盡顯自然之美。
《圓竹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