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蕓
摘 要:發(fā)展型資助是在總結以往資助工作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而發(fā)展出的新型資助模式,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積極回應,有助于更好實現(xiàn)精準資助育人的目標。發(fā)展型資助模式更新了學生資助的話語體系,擴寬了學生資助的內涵外延,深化了學生資助的根本目標。本文對如何實現(xiàn)發(fā)展型資助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發(fā)展型資助 精準資助 育人
The Enlightenment of Developmental-oriented Fund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 Funding and Accurate Funding of Educational Work
Xu Yun
Abstract: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is a new funding model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ies of previous funding work. It is a positive respons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helps to better achieve the goal of precise funding and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al aid model has updated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student aid, broadened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student aid, and deepened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student ai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hieve developmental funding.
Key words: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precision funding, education
近年來我國的學生資助事業(yè)也得到了不斷發(fā)展,機制不斷健全,制度不斷完善,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資助工作是教育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1]。脫貧攻堅的新形勢對高校資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地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促進高校資助工作的發(fā)展,達成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長遠目標。高校資助工作必須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正如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等也提出,資助育人是高校資助的新境界,標志著學生資助進入3.0時代[2],發(fā)展型資助正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的新模式。
1 發(fā)展型學生資助的特點
1.1 以人為本,將學生當成有潛能的個體
以平等的視角去看待貧困生,換位思考,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在學生資助工作中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避免簡單化、粗暴化、剛性化的做法,而取之以柔性化、人性化的做法。發(fā)展型資助模式所秉持的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每個貧困學生不僅是受助者,是需要幫助的個體,他們身上也存在著潛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在一定條件下,他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和優(yōu)勢,獲得自身的發(fā)展。
1.2 發(fā)展為要,立足學生能力發(fā)展和素質提升
發(fā)展型資助模式的重點在發(fā)展,即將關注點放在貧困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成長成才。要要將貧困生的能力發(fā)展和素質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在資助工作中為貧困生個體提供機會,整合資源,提供平臺,為貧困生發(fā)展能力、增強見識、開闊眼界,提升素質提供支持,最大限度地促進貧困生的全面發(fā)展。
1.3 思想為源,突出價值導向功能
發(fā)展型資助模式以思想價值引領為自己的源泉和根基,突出自己的價值導向功能,立志為貧困生提供良好的教育領引作用,領導廣大貧困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質的新時代好青年?!傲⒌聵淙恕笔墙逃ぷ鞯母救蝿眨彩菍W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3]這也是發(fā)展型資助最重要的落腳點。
2 發(fā)展型資助的優(yōu)勢
2.1 更新了學生資助的話語體系
發(fā)展型資助是對以前資助體系的發(fā)展和延伸,總結了以往資助模式和資助工作中不足,吸取了相關經驗。在資助理念上,實現(xiàn)了從保障型資助向發(fā)展型資助的重大拓展[3]。也對今后學生資助工作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fā)展型資助的提出是對學生資助工作話語的一次更新和豐富,是對資助工作理念的一次洗禮。有助于刷新大眾對于資助工作的認識和理解。
2.2 擴寬了學生資助的內涵外延
發(fā)展型資助極大地拓寬了資助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學生資助工作不再停留在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保障貧困學子不因貧困而失學上。它立足于學生思想教育引領,關注學生能力綜合發(fā)展,注重學生全面教育。增加了諸如學業(yè)水平訓練、科研水平提升、綜合素質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能力輔導提升等新內容,而這些擴寬了學生資助工作的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它的內涵和外延。資助工作有了更充實的內容和更豐富的內涵。
2.3 深化了學生資助的根本目標
高校貧困大學生是高校的特殊群體,是高校中的弱勢群體。發(fā)展型資助模式很好地緊扣了以人為本的基調,更加了凸出了資助工作的發(fā)展目標。資助工作不僅應該保障貧困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應該凸顯出對于貧困生個人發(fā)展和成長進步的支持。它將貧困學生作為值得尊重的獨立個體進行尊重,認為他們身上有值得挖掘的潛能,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有助于更好實現(xiàn)貧困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也有助于更好實現(xiàn)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
3 發(fā)展型資助模式的實現(xiàn)路徑
3.1 突出價值導向功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
資助工作作為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僅應該立足于解決貧困學生實際的困難,實現(xiàn)托底和保障的功能。更應將目光投向更深遠的目標,即通過資助工作實現(xiàn)育人功能,促進貧困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必須突出資助工作的價值導向功能,在全校乃至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價值導向作用,引導廣大的貧困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貧困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作用,評定過程中務必實現(xiàn)公平公開公正,嚴格評選過程篩選出品德兼優(yōu)、學業(yè)優(yōu)秀、綜合素質過硬的大學生作為學校的勵志代表,激勵廣大貧困學生見賢思齊,奮發(fā)進取,積極進步。在獎勵先進的過程中,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定的過程中,要強化儀式感和參與感,讓更多的貧困生參與和見證過程,比如增加學生評委,邀請同學參與國獎評審會,給同學發(fā)放和傳閱國獎風采錄等形式,一方面強化學生的參與感,一方面也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
3.2 加強勵志教育,鼓勵貧困學子自立自強
在資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教育形式,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資助觀,即需要的同學積極參與,不需要的同學主動回避。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要加強他們對于國家資助政策的了解和認識,鼓勵他們在需要的時候積極申請。這個是國家對于貧困生賦予的權利,也是對于貧困生的關愛。經濟困難生接受國家資助并不需要自卑和愧疚,貧困生也不應成為加在他們身上的枷鎖和標簽,經濟困難只是目前短期的一種經濟狀態(tài),并不一定是長期的狀態(tài)。鼓勵他們志存高遠,積極進取,抓住機會,努力發(fā)展。自立自強、不畏困難、直面挑戰(zhàn),不因貧困的家庭情況而自卑,而是直面人生的挑戰(zhàn),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鼓勵貧困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維護良好的情緒,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自立自強、艱苦奮斗。
3.3 立足能力提升,為貧困學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機會
高校要為貧困生的個人發(fā)展和整體進步提供更好的平臺和更多的資源。不僅要解決貧困學生的實際生活困難,更要為貧困生謀發(fā)展、謀幸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學業(yè)指導、就業(yè)指導、職業(yè)規(guī)劃、科研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等各個版塊對于學生進行全面支持和引導。為貧困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企業(yè)實習、短期游學、專項培訓等機會,鼓勵貧困生在完成自身學業(yè)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跟要鼓勵學生有理想,有夢想,并積極去自我實現(xiàn),比如為貧困學生提供圓夢基金,在合理范圍內鼓勵廣大貧困學生完成自己的心愿和夢想。為貧困學生成長成才,實現(xiàn)理想提供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2019年度學院黨建與思政研究立項課題“脫貧攻堅中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的育人體系建構”課題編號:Djsz201907。
參考文獻:
[1]張永.脫貧攻堅中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的育人體系建構[J]. 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2]李華東,田祖蔭.學生資助禮贊[N].中國青年報,2017-12-22.
[3]項家春.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精準資助和科學育人工作研究——以安徽師范大學精準資助和科學育人工作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05).
[4]陳寶生.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N].人民日報,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