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強
【摘? ?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學科,在小學階段要讓學生學會使用和理解數學公式,認識數學符號。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學,結合新興的多媒體技術開拓學生視野,強化學生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54
“數學使人周密”,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是讓他們比較擔心和頭疼的學習科目之一。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具備初步觀察分析能力,好奇心強,渴望表達,喜歡在探索中尋求知識。本文則是結合小學生這些特征,去探討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息息相關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方式。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營造活潑和諧的氛圍,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與多媒體相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思,做中悟。教師應始終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思想,建立學習和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通過各種游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想象力可以在課堂上自由發(fā)揮。在教學工作中,確立主動發(fā)展觀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全身心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也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所以在測試時往往都不及格。針對這種問題先是要樹立學生的信心,提供發(fā)言的機會,對他們學習中的進步,教師要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他們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學習成績也會不斷提高。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本身不斷地學習,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管理經驗,教師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和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討論,尤其向優(yōu)秀的教師學習,并結合自己的課堂風格多多反思,寫反思日志,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勤奮思考,提高專業(yè)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二、趣味導入
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而數學的連貫性、邏輯性強,學生一不小心走神之后就很難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這就加大了數學教師教學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想盡辦法去抓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循循善誘地讓學生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去學習。由于數學中符號公式太多,容易抽象化,很多問題都需要學生獨立思考,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教育觀念落后,導致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傳統(tǒng)呆板,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教師必須打破這一僵局,打破循規(guī)蹈矩的教學模式?!拔闯汕{先有情”,好的導入方式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目光,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下導入方式:
(一)故事導入法
數學教材中,很多知識都可以以結合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這種方式在學生中的接受度比較高。比如在講解“質數和合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想要邀請20位臣民一起共進晚餐,他的要求是拿到序號是質數的大臣可以賜二等座,拿到序號是合數的大臣賜三等座,如果兩者都不是的話賜一等座,這些大臣因為座位問題而爭論不休。在學生思考之時,順勢引出教學內容,進行質數合數的講解,教會學生們區(qū)分。這更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增加與教師的交流互動。
(二)游戲導入法
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想要讓學生安安靜靜聽課是很困難的。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天性和特點來豐富教學方法,采用新穎有趣的游戲邀請學生參加。通過學生親身參與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而產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三、鞏固新知,展開練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的緊張感,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外部動機,引發(fā)他們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促進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的轉化。教師可采用基礎練習和提高練習相結合的辦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
基礎練習主要是課本中的習題。所謂趁熱打鐵,在剛進行講解后馬上進行基礎習題練習,通過及時的習題練習來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強化記憶的同時使每一位學生享受成功的幸福感。提高練習是針對學生的易錯點和難點拓展延伸的課外練習,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有效練習,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這可以讓學生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突出本課重難點,實現(xiàn)因材施教。這樣的分層練習方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
四、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學生吸收知識的方式都是碎片化的,歸納總結是為了在原有的基礎上舉一反三,這樣才能說明讓學生掌握知識,能夠學以致用。不然,就相當于走了個過場,浪費了時間。剛開始學習新東西的時候需要歸納總結,這樣更能接受新的東西,如果學完知識之后沒有歸納整理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認為知識點多且雜,導致出現(xiàn)越學越亂、無從下手的現(xiàn)象,歸納總結就是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一個知識框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通過關鍵字在腦海中搜索,就能得出與之相關的信息,幫助學生少走彎路。歸納之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學數學中的知識并沒有想象和感覺中的復雜,所以學知識的過程重點就是歸納總結。在課程結束之前,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歸納總結能力。在每課堂上結合教材和板書再給學生做一個知識梳理。通過教師的知識梳理,讓學生認識自身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布置習題為課后作業(yè)也是不容忽視的,課后練習是讓學生內化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教師布置作業(yè)不應該多且雜,而是要通過選取一些少量經典的數學練習題,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同時,還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帶去學習的喜悅感,學生獲得喜悅感之后,便會不自覺地將其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主動學習。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關注學生動態(tài),維護好課堂的紀律,讓學生愛數學、用數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參考文獻
[1]劉斌仁.淺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都市家教月刊,2013(6):60.
[2]祁巧榮.小學數學趣味化導入應用[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9,000(012):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