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懿樺
(新疆塔城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內科,新疆 塔城)
現(xiàn)如今,糖尿病的患病人數(shù)不斷增長,且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1]。糖代謝紊亂相關,病情反復、病程長是主要的臨床特征?;颊呷绻麤]有及時予以治療,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西藥只能緩解患者的病癥,無法徹底根治。而中醫(yī)辨證治療,能夠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癥,做出針對性的治療,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3]。本文將針對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中醫(yī)辨證治療所起到的臨床療效做出細致的分析。
調查時間: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調查對象: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6名。
分組方式:首字母排序方式,劃分兩組,即對照組、實驗組,組別例數(shù)各38名。
分組情況:(1)對照組男19名,女19名,年齡33-81歲,平均年齡(53.69±17.31)歲,病程3-8月,平均病程(4.5±1.3)月;(2)實 驗 組 男20名,女18名,年 齡32-86歲,平均年齡(58.38±19.62)歲,病程4-9月,平均病程(4.7±1.4)月。
納入標準:簽署同意書;具備調查依從度。
排除標準:精神異常;合并其他臟器疾??;不認可參與調查。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西醫(yī)治療。選取二甲雙胍片(生產(chǎn)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H20023371),每日服用3次,口服,用量為每次0.5g。
1.2.2 實驗組
實驗組行中醫(yī)辨證治療,具體方案為:
(1)肺熱津傷型:患者存在脈洪數(shù)、苔薄黃、舌尖邊紅、尿頻且量多、口燥咽干、煩渴喜飲等癥狀,治療以生津止渴、清熱潤肺為主。選取知母、黃連、葛根、天花粉各12g,黃芩、生地黃、麥冬各10g,制成消渴方。
(2)胃熱積盛型:患者存在脈滑實、苔黃、大便干燥、形體瘦弱、尿多、口煩渴、多食易饑餓等癥狀,治療以增液養(yǎng)陰、清胃瀉火為主。選取麥冬、知母各12g,川牛膝、生地黃、梔子、黃連、生石膏各10g,制成玉女煎。
(3)氣陰虧虛型:患者存在脈弱、苔白干、舌質淡、食少乏力、多食便溏、口渴喜飲等癥狀,治療以生津止渴、補氣健脾為主。選取麥冬、白術、黨參各12g,葛根、藿香、甘草、山藥、茯苓各10g,黃芪15g,制成七味白術散。
(4)腎陰虧虛型:患者存在脈細數(shù)、舌紅苔少、皮膚干燥瘙癢、口干舌燥、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尿甜、渾濁如脂膏、尿頻量多等癥狀,治療以滋陰固腎為主。選取丹皮、澤瀉、茯苓各10g,山藥、五味子、枸杞、山萸肉、熟地黃各15g,制成六味地黃丸。
(5)陰陽兩虛型:患者存在脈沉細無力、舌苔淡白干、月經(jīng)不調、陽痿、畏寒、四肢厥冷、腰膝酸軟、渾濁如膏、尿頻等癥狀,治療以補腎固澀、滋陰溫陽為主。選取肉桂、附子各10g,茯苓、五味子、枸杞、山萸肉、熟地黃各15g,制成金匱腎氣丸。
上述藥方均用水煎煮,每日服用1劑,并在此期間,患者需控制飲食。
(1)對治療前、治療后5d、隨訪1個月中,兩組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情況。
(2)對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做出比較。作三級劃分: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組別例數(shù)×100%。
顯效:患者消失臨床癥狀,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顯示為正常。
有效:患者減輕臨床癥狀,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趨于正常狀態(tài)。
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變,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不處于正常范圍。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糖情況與對照組無差異(P>0.05),而治療后5d、隨訪1個月空腹、餐后2h血糖情況對比,顯示實驗組強于對照組,詳見表1,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對比[n(±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5d后 隨訪1個月空腹 餐后2h 空腹 餐后2h 空腹 餐后2h對照組 38 9.12±3.56 12.98±3.67 8.46±2.11 10.75±2.65 7.32±1.54 9.64±2.01實驗組 38 8.87±3.17 12.16±3.88 7.06±1.54 9.33±1.53 6.01±1.12 7.05±1.98 P-0.747 0.347 0.002 0.006 0.000 0.000 t-0.323 0.946 3.304 2.861 4.241 5.659
治療后,實驗組臨床療效同對照組相比要更強,詳見表2,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糖尿病大多存在難以治愈、反復發(fā)作等特征,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在以往的治療中,主要采取西藥二甲雙胍片治療為主[4]。但是,此藥物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病癥,卻極有可能造成病情的復發(fā)。
在中醫(yī)中,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肺熱津傷型、胃熱積盛型、氣陰虧虛型、腎陰虧虛型、陰陽兩虛型是最常見的5種證型,通過為患者給予辨證治療,能夠有效緩解并治療患者不同的臨床癥狀[5]。例如:肺熱津傷方中的麥冬、葛根、天花粉,能夠達成潤肺解渴、養(yǎng)陰生津、除煩等功效、知母、黃芩與黃連能夠達到清熱瀉火的功效;玉女煎中的知母、生石膏,能夠起到解熱除煩渴之功效,梔子、黃連能夠達成清熱瀉胃火的作用,并通過生地、麥冬,起到養(yǎng)陰的作用;七味白術散中的黨參、黃芪、山藥、茯苓、白術,能夠發(fā)揮益氣健脾之功效,麥冬、葛根可以達成生津止渴的作用;六味地黃丸能夠起到補益肝腎養(yǎng)陰的作用;金匱腎氣丸中的帝皇,能夠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肉桂、附子可以發(fā)揮補助腎陽之功效,聯(lián)合五味子,起到補腎固澀的作用[6]。雖然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但能達成根治患者疾病的目標。
本文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以前,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同對照組趨于一致,無明顯差異(P>0.05),而在經(jīng)過中醫(yī)辨證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在治療后5d內以及隨訪的1個月內,達成100%的臨床療效,而對照組僅為68.42%,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梢娡ㄟ^中醫(yī)辨證治療,能夠抑制反復發(fā)作、控制血糖水平、加速患者康復,具備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7,8],值得在臨床治療中廣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