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宇,姚淑芳(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帕金森?。≒D)屬于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之一,發(fā)病隱匿,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肌肉僵直、靜止性震顫、步態(tài)姿勢障礙等癥狀,為精神、運動、神經(jīng)等系統(tǒng)帶來嚴重損害,引起腦部病變,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也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1,2]。該疾病治療以藥物為主,多巴絲肼為該疾病臨床常用治療藥物,能夠改善臨床震顫、肌肉僵直等癥狀表現(xiàn)[3]。 艾地苯醌作為線粒體靶向抗氧化劑的一種,更容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減少自由基帶來的損傷,促進生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4]。但目前關于兩者對患者應激指標的影響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帕金森(PD)患者應用艾地苯醌聯(lián)合多巴絲肼治療對其血清 SOD、MDA、8-OHdG 水平的影響。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我院2017 年3 月~2019 年 3 月收治的 61 例 PD 患者分為對照組31 例和觀察組 30 例。 對照組中男 19 例、女 12 例;年齡 41~77(58.93±5.91)歲;病程 5 個月~4 年,平均(2.17±0.56)年。 觀察組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41~77(68.96±5.89)歲;病程 5 個月~4 年,平均(2.15±0.54)年。 比較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PD 相關疾病標準[5];(2)家屬及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疾病;(2)研究藥物過敏;(3)嚴重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口服多巴絲肼(生產(chǎn)廠家:杭州愛大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3020392)治療:前一周的劑量為 125mg/次,2 次/d;維持劑量250mg/次,3 次/d。
1.3.2 觀察組 口服多巴絲肼和艾地苯醌聯(lián)合治療:多巴絲肼用法用量同對照組;艾地苯醌(生產(chǎn)廠家:深圳海王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70363):30mg/次,3 次/d,飯后服用。兩組均治療6 個月。
1.4 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 SOD、MDA、8-OHdG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ml,檢測患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及8-OHdG(8-羥基脫氧鳥苷)含量;SOD、MDA、8-OHdG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由蘇州和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UPDRS 評分:通過UPDRS 量表評估患者癥狀,分值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3)不良反應:統(tǒng)計治療期間兩組分別發(fā)生嗜睡 、腹部不適、視覺異常等不良反應。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 SOD、MDA、8-OHdG 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OD、MDA、8-OHdG 指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 SOD 較對照組高,MDA、8-OHdG 各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 SOD、MDA、8-OHdG 指標水平比較()
表 1 兩組 SOD、MDA、8-OHdG 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
49.52±6.87 49.45±6.93 0.040 0.969 37.32±6.31*40.99±7.29*2.099 0.040 8-OHdG(pg/ml)治療前n SOD(kU/L) MDA(μmol/ml)觀察組對照組30 31 t P治療后 觀察組對照組30 31 t P 94.34±13.22 94.49±13.53 0.044 0.965 119.98±13.81*110.52±14.57*2.601 0.012 12.95±1.73 12.87±1.69 0.183 0.856 8.47±1.29*9.64±1.37*3.432 0.001
2.2 兩組UPDR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UPDRS 評分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UPDRS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 見表 2。
表 2 兩組 UPDRS 評分比較(,分)
表 2 兩組 UPDRS 評分比較(,分)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對照組30 31 3.693 2.025 0.001 0.047 tP 31.53±14.62 31.48±14.59 0.013 0.989 19.73±9.62 24.93±10.56 2.009 0.049
2.3 兩組不良反應分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嗜睡、腹部不適、視覺異常等不良反應6 例(20.00%),對照組發(fā)生 7 例(22.58%),兩組對比未見明顯差異(χ2=0.061,P=0.806)。
PD 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與環(huán)境、年齡、遺傳、氧化應激、鈣超載、線粒體功能異常等因素均相關[6]。 已有相關研究提出[7],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異常等是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在PD 發(fā)病多方面病理機制中均有參與。 目前,藥物為PD 主要治療方式,通過及時補充多巴胺含量能夠緩解患者運動癥狀,但臨床發(fā)現(xiàn)該方法治療后仍無法有效阻止PD 疾病的發(fā)展。 因此,找尋更加有效的治療藥物十分關鍵,抗氧化應激成為治療PD 時新的治療方向[8]。
研究表明[9],艾地苯醌在多種退行性疾病中所發(fā)揮的治療以及神經(jīng)保護作用,與其抗氧化應激作用關系密切,而 SOD、MDA、8-OHdG 等指標在 PD 發(fā)病的氧化應激過程中起到重要參與作用。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 SOD 較對照組高,MDA、8-OHdG 各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UPDRS 評分較對照組低,兩組不良反應對比未見明顯差異。 表明PD 患者采取艾地苯醌聯(lián)合多巴絲肼共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氧化應激水平,改善PD 患者臨床癥狀,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在于,多巴絲肼能夠補充體內(nèi)多巴胺遞質(zhì),是PD 治療中常用藥物,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的作用。但隨著患者治療時間的延長,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耐藥性,造成療效減弱,而加大藥量服用會增強毒副作用,故治療療效欠佳。而艾地苯醌作為新型腦代謝劑,其化學結(jié)構(gòu)與輔酶Q10 極為相似,但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抗氧化作用與輔酶Q10 相比,相較于輔酶Q10 的100 倍,同時具有通過血腦屏障的作用,能夠通過保護線粒體、阻礙腦細胞氧化應激的損害等多方面進行治療PD,與多巴絲肼共同治療,減少了因長期服用多巴絲肼所產(chǎn)生的耐藥性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升治療療效[10]。
綜上所述,針對PD 患者采取艾地苯醌聯(lián)合多巴絲肼共同治療,能夠改善SOD、MDA、8-OHdG 等指標水平,延緩疾病進程,且安全性較高,為PD 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