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迪
摘 要:本文從高三服裝班學生的學習實情出發(fā),鑒于其語文文言功底相當薄弱,提出定“味”教學這一教學方法,緊密結合學生學習實情,以文言小故事為鋪墊,通過文言常見虛詞、實詞的熟記,文言特定詞語的辨識,文言基本句式的分析入手,旨在尋找一條適合她們學習且較為簡單有效的文言文復習途徑。
關鍵詞:定“味”;文言文;高三
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說,“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是說每個人對味道的偏好不一樣,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從而我想到,教學也該是如此,適合學生實情的方法才能被她們接受,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以本人執(zhí)教的高三服裝班學生為例,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薄弱,悟性不強,知識接受能力較弱,但學習態(tài)度較為誠懇,因此,制定適合她們的語文教學方法顯得尤為必要,定“味”教學【1】,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以下,僅以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為例。
迎合她們的學習“口味”,暫且制定了小故事,找感覺,官職地名能辨別,熟記文言實、虛詞,最后做到能準確斷句,對考點駕輕就熟的效果。
一、熟知歷史小故事
從近幾年高職考文言文的命題方向來看,多為人物傳記:2012年考的人物是周美(北宋將領),2013年考的人物是陳寵(西漢將領),2014年考的人物是何遠(北宋將領),綜觀這些人物,多為在當時有一定作為且形象較具正能量的人物,如果單純就讓學生看這些文言文章,她們會有“不知所云”之感。由此,我暫且迎合她們的學習的能力,分解文言文學習的難度,為文言教學設定了幾步走的策略。首先,熟知經(jīng)典文言故事,多讀文言文章,尋找“感覺”,這正如清人朱洙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中,這一定律也該是相通的。因此,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學中,本人側重對學生文言感覺的培養(yǎng)。具體分為幾步走:
(一)小故事,小感覺
在剛剛開始文言文復習階段,學生的文言基礎幾乎為“零”,因此,在完成日常的課內文言文教學基礎上,每周輔以2—3個200字左右的文言小故事,如班超投筆從戎、蘇武牧羊北海上等經(jīng)典小故事,因為故事字數(shù)少,情節(jié)較為熟悉,學生閱讀起來基本沒什么障礙,這一過程權當是給學生的課后“小點心”,她們嘗到了甜頭:這就是文言文啊,原來我們也看得懂。
消除了她們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經(jīng)典故事,深入學習
在堅持每周2—3個200字左右的小故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習的難度,向學生灌輸更多的歷史經(jīng)典故事(鑒于近年來文言文閱讀多基于經(jīng)典的人物傳記,經(jīng)典的歷史故事等),如:戰(zhàn)國四公子的諸多事跡,圍魏救趙、竊符救趙、龐涓與孫臏的故事等。僅僅以“故事”的形式看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在不帶任何“任務”的基礎上了解這些故事,以期在碰到類似的文言閱讀時能做到駕輕就熟。
二、熟識官職地名
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中,多為人物傳記,而涉及到人物傳記,必然會涉及到諸多的官職,而在理解文章和考點分析中,官職并不需要過多的理解,不妨把它“孤立”出來,以提高答題效率。如2014年高職考文言文中的一句:太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其中的“宣城太守”、“近畿大郡”都為官職名,在閱讀時,把它們“孤立”出來,那么這句話的理解難度單從字數(shù)上就少了很多,難度也自然小了。而至于這些官職,除了有一個整體的“升官、降職”把握,把它分列出來,完全不影響整體的閱讀理解。由此,我想到,不妨把每個朝代涉及到的常見官職作為課外閱讀分發(fā)給學生,即補充了她們的課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們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降低難度,提高答題準確率。
同樣的方法,不妨把關于人名、地名、時間的詞也“孤立”出來,那么,一句話中,雖被“肢解”成幾部分,但閱讀難度卻大大下降了。如:2015年杭州一模卷文言文的一句:后舉孝廉,將行,郡中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黃真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孝廉”、“郡中”、“小吏”、“雍丘黃真”都可以被分列出來,那么一句長句要理解的部分就少的多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也小了很多。
另外,針對人物傳記,升職、降職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字眼,不妨把這部分也“孤立”出來,如,表示授予、提升的詞有:征、辟、薦、擢、除等;表示貶官的有:謫居、貶等。此外,對于向皇上進諫的也有些專用的詞語:疏、表等,對應的皇上對臣子有下詔等。
明確了這些常見的詞,在文言文教學中,就可明顯降低閱讀難度,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對于各個考點的理解和突破上。一般一篇文言文字數(shù)在500字左右,除去不需過多理解的這些字詞,剩下需要學生理解的字數(shù)就減為300字左右,還是能起到很大的閱讀成效。以下是高三服裝班學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專業(yè)訓練后的答題思路:
針對她們文言知識薄弱的現(xiàn)狀,這種“化難為簡”的“定味”教學方式,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文言文的韻味,卻能幫助她們在文言文閱讀上提高答題準確率,在高考文言復習上不妨一試。
以上兩點是本人在高三文言文復習教學中,針對服裝班學生確定的迎合她們口味的“定味”教學,雖顯得淺陋,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讓她們漸漸地不在畏懼文言文,在“化難為簡”中緊緊抓住了考點,提高了答題準確率,可謂“學無定‘定味’,適學者珍”。當然,文言文的教學除了一些閱讀的小竅門外,關鍵還是立足于大綱的復習要點:熟記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特殊文言句式,通假字等,并在不斷訓練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感,提高答題準確率,成功應戰(zhàn)高考文言文。
參考文獻:
[1]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對策[J].人民教育,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