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盈璇
此時正是日薄西山之際,天邊云海茫茫,紅霞映得云團愈發(fā)驚艷。天地籠在一層暖色的光暈里,披著余暉。那些云,姿態(tài)不一,卻都值得細細觀賞。那些離我最遠的云最淡,它們的白色已與霞光的橙紅色緊密融合。仿佛過上一小會,它們便會融化到天際的霞光中。那些倚著落日的云則不同。它們白得濃厚,白得深遠,這種白不是純粹的單一的白,而是有暗色的陰影。這使得它們身旁的太陽愈發(fā)單薄,仿佛是一層窗紙,即將被窗紙后的手指捅破,露出后面那蠢蠢欲動的黑夜。
望著那單薄得好似貼上去的太陽,我不禁替它著急:它到底能不能用霞光將碧空蓋???黃昏可會如期而至?于是又想到了我的那些憂愁。不自信與退縮,畏懼與疑惑,躊躇與決心不堅……這些種種,交織盤繞,成了我無法解開的煩憂與苦悶。
我再下意識地抬頭看時,卻發(fā)現(xiàn)天幕上云的形態(tài)已然改變了。似有微風徐來,云,也隨之而動。漸暗的天色,使云不再如之前那般燦爛奪目,但也正是因為少了那份燦爛,它多了幾分恬靜怡然。絢爛過后的沉寂,最是讓人平靜。
日月交替,風雨時來,云總是因為它所處的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停地改變著自己的形態(tài)。它可曾因此而狼狽不堪過?它仍從容地高臥天穹,逍遙自得。
我盯著云又看了很久,只覺我的憂愁“忽作鶴飛去”。我收回了目光,往教室走去。我不必再回頭觀望,因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云自孤飛,月自明。
【簡評】作者觀察細致,將黃昏時的云的特點具體地展現(xiàn)了出來。云的變化,既讓作者感受到了天上優(yōu)美的風景,又讓她化解了心中的憂愁。文章的寫景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感悟則自然生發(fā),文章內(nèi)容充實,予人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