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遠丁邵桐李悅許星瑩胡昌盛
1.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陽江 529599;2.陽江市江城區(qū)百合堂藥店,廣東陽江 529599;3.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健康養(yǎng)老服務管理研究中心,廣東廣州 510006
腦卒中是由于急性腦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大大影響了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1]。雖然近年來我國腦卒中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2]。根據國外研究表明[3],未規(guī)律服藥腦卒中患者較規(guī)律服藥腦卒中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升高,首次腦卒中后的12個月內遵醫(yī)囑規(guī)律服藥可顯著降低腦卒中復發(fā)的風險。周思行等[4]人在研究中指出減少卒中復發(fā)的前提條件是患者具有良好的藥物依從性,然而普遍存在患者出院后由于服藥周期較長,二級預防用藥的依從性出現顯著下降,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容易出現復發(fā)。此外,劉政等[5]人也指出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關藥物依從性的問題,雖然國內外研究為他汀藥物可以減少缺血性卒中發(fā)生及復發(fā)提供了充足的依據,但實際中無論是醫(yī)務工作者對他汀藥物治療方面、血脂目標值等,還是患者知曉率及依從性方面均很不理想。該文選取中國知網(CNKI)中自1994年5月—2020年11月有關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主題的128篇相關文獻,對腦卒中用藥依從性的研究熱點和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該文研究對象選自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采用主題檢索的方式對全庫期刊類文庫進行檢索。以“腦卒中”并含“用藥依從性”或含“藥物依從性”為檢索策略,“精準”為檢索條件。檢索時間為建庫時間至2020年11月6日。通過檢索共得到128篇國內相關文獻,并將128篇文獻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計量法 在CNKI數據庫中確定有效文獻128篇,并對該128篇文獻的作者、研究機構、發(fā)表年份及時間跨度、主題、關鍵詞等條件進行標準化處理,同時對分析內容和結果進行統計梳理并制作相應的圖表。
1.2.2 可視化分析法 根據計量學的方法,將納入研究的文獻數據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將導出的數據利用Cite Space(5.7.R2版本)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轉化,生成作者共現圖、研究機構共現圖、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時間序圖以及突顯率等知識圖譜;同時,運用Excel2010進行分類統計并繪制相應的圖表,對當前國內腦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藥依從性的研究情況進行可視化分析,并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研究發(fā)展趨勢進行描述性分析。
該文對所研究的128份文獻進行發(fā)表年度時間統計,結果見圖1。根據圖1可以發(fā)現,1994—2006年關于國內腦卒中慢病管理用藥依從性的研究文獻數量較少,一共僅為3篇。從2006年開始,我國對于該主題研究的相關發(fā)文量逐漸增加。2012以后,研究發(fā)文量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快速增長期,2012—2018年發(fā)文量總數為75篇,較前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其中2017年最多,達到了20篇。2018年至今發(fā)文量總數依然呈現遞增狀態(tài),在2019年對該主題的相關研究發(fā)文量達到了22篇。由此可以發(fā)現,近幾年腦卒中用藥依從性的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
圖1 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文獻發(fā)表時間分布
被引頻次前10位的文獻情況選取截止時間為2020年11月6日(見表1)。這十篇文章被引次數均在10次以上,其中楊素梅等作者[6]的“高血壓病人藥物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是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該文獻是針對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情況進行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并得出了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偏低,有待于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改變現狀從而降低血壓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原的結論。此外,被引頻次超過30次,整體被引頻次排在第二的是作者徐潔等[7]的《缺血性腦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二級預防用藥依從性的現狀研究》,徐潔等作者旨在研究影響復發(fā)缺血性卒中以及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的藥物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并認為復發(fā)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級預防用藥欠規(guī)范、依從性差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規(guī)范醫(yī)師行為,加強患者及家屬相關疾病及用藥知識的教育。在該次分析選取的文章中,關于國內腦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藥依從性研究的最早文獻是1994年作者張仲[8]在成都醫(yī)藥期刊上發(fā)表的“藥物降壓治療的依從性與腦卒中關系的探討”。
表1 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被引頻次前10位的文獻情況
該文所研究的有關國內腦卒中患者慢病管理用藥依從性研究的機構情況見表2所示,前10位的機構發(fā)文量均為2篇,而發(fā)文機構的類型主要為研究所、醫(yī)院和醫(yī)院相關科室,但醫(yī)院院校的研究成果沒有特別顯著,且各個機構合作較為松散,主要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較少。
表2 發(fā)文數量排名前10位的機構情況
該次研究圖表通過運用Citespace V軟件進行繪制,同時,將出現頻次>10的主要關鍵詞制作成表格,具體見表3所示。排除與檢索策略有關的腦卒中、用藥依從性,通過圖2可以發(fā)現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二級預防、他汀藥物、健康教育等方面。
圖2 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
表3 頻次>10的高頻關鍵詞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內容的濃縮和提煉,高頻詞的確定可以用于追蹤腦卒中就醫(yī)延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重要主題[9]。它反映了當前全球健康研究關注的問題和研究方向,其頻率體現了關注熱點[10]。在該次研究的128篇文獻中,出現頻次>10次的關鍵詞如下表所示,其中“依從性”和“缺血性腦卒中”以及“二級預防”出現的頻次均在40次以上。
中心性是整個網絡節(jié)點的重要性,中心性高的關鍵詞更具有轉折意義[11]。一般來說,中心性大于0.1的節(jié)點在網絡結構中的位置比較重要,在知識結構的演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2]。表4為統計整理出中心性大于0.2的關鍵詞,主要有“依從性”“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腦卒中”以及“藥物治療”等,與高頻關鍵詞基本一致。其中,“依從性”“藥物依從性”以及“健康教育”的中心性>0.5。
表4 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領域中心性>0.2的關鍵詞
通過Citespace軟件并利用MI算法進行關鍵詞標記,形成見表5所示的7個具有一定意義的聚類,每個聚類都有較為集中的研究內容。7個聚類標簽分別為腦卒中患者、藥物治療、社區(qū)、隨訪跟蹤、預后效果以及負面反應與延續(xù)性護理。
表5 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MI聚類標簽及主要研究內容
根據軟件可得到1994—2020年腦卒中用藥依從性研究熱點時間線視圖,結果見圖3。并且由圖3可知,當前我國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路線時間特點如下:1994年已經有學者開始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降壓藥物和治療展開研究,2001年出現了健康促進、藥物治療、健康教育、高血壓并對依從性持續(xù)進行研究,2004—2007年關注腦卒中影響因素以及在高血壓與腦卒中的相關關系下的研究等內容,2007年出現抗栓治療、二級預防、缺血性腦卒中,2010年出現腦梗死、危險因素等,2010—2013年關注用藥依從性問題,并出現出院后用藥以及臨床藥師干預等研究,2016年口服藥物、照顧需求、延續(xù)護理、用藥指導以及用藥安全等研究內容成為趨勢與熱點,2016—2019年較為關注預后、他汀藥物、干預性研究等,2019年以來對臨床效果、現狀、卒中后、合理用藥以及健康促進等較為關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內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相關內容的研究熱點及趨勢。
圖3 1994—2020年11月國內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熱點時間線視圖
就目前研究情況分析國內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熱度總體呈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從時間分布上來說,可以發(fā)現從2012年以來,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的年發(fā)文量增長迅速,發(fā)文量逐漸增多,表明各界研究學者對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的研究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不斷提升,該主題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社會成效在研究界的推動下逐漸增加。就研究機構而言,當前各研究機構主要是以研究所和醫(yī)院為主,來自院校的研究及研究成果較少,各研究機構之間的關系較為獨立、松散,協調力度不夠。未來需要多學科、多中心的聯合開發(fā)與協作。從研究內容上來說,近幾年我國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題本身以及現狀與影響因素、二級預防、社區(qū)患者、相關治療藥物、延續(xù)性護理等內容,并不斷擴大研究范圍,對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的研究角度展開多樣化、全方面的探討,同時根據不斷變化的現狀和相關影響因素,不斷調整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相關研究領域的結論成果。
關鍵詞的出現頻次、中心是推導熱點關鍵詞的重要指標,高中心性關鍵詞在整個網絡具有轉折意義[13]。綜合上述分析可得,近年來國內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數量不斷增長,研究內容和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當前我國學者主要是圍繞腦卒中患者用藥依從性現狀研究、藥物依從性、降壓藥物、社區(qū)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預后、腦缺血發(fā)作、不良反應、腦卒中以及腦血管意外等多個熱點進行展開研究,并對腦卒中的不同發(fā)病類型展開針對性探討。未來國內研究還會圍繞這些研究熱點繼續(xù)深入挖掘,并從現狀和當前影響因素出發(fā),不斷深入具體內容展開討論。
該次研究的數據來源僅為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沒有包含國外文獻,同時,在數據選取上存在文獻質量層次不齊的問題。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擴大數據的來源范圍,并對文獻進行質量上的篩選,對重要文獻進行集中梳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