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埋藏式心臟轉(zhuǎn)復除顫器患者關(guān)于除顫器在疾病終末期管理的調(diào)查研究

    2021-06-30 01:02:10柯萬海戴研陳柯萍陳若菡林錦璇孫奇張澍
    關(guān)鍵詞:終末期心臟功能

    柯萬海 戴研 陳柯萍 陳若菡 林錦璇 孫奇 張澍

    隨著埋藏式心臟轉(zhuǎn)復除顫器(ICD)植入適應證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植入ICD[1],而老年患者罹患進展性疾病的風險更大,可能死于非心臟性猝死[2],在這種情況下反復除顫可能會給這部分植入ICD的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否應該關(guān)閉ICD的電除顫功能。美國心律學會和歐洲心律學會相繼于2010年出臺相關(guān)專家共識[3-4],建議臨床醫(yī)生在設(shè)備植入ICD前應討論關(guān)于停用ICD電除顫的問題,然而,患者教育要想奏效,就應該對患者的人口學和臨床特征有深入的了解。不幸的是,一方面臨床醫(yī)生不愿與患者討論ICD的臨終管理;另一方面,患者也拒絕接受關(guān)于停用ICD的信息[5-6]。臨床醫(yī)生了解和評估患者在生命結(jié)束時對ICD功能的了解程度至關(guān)重要。筆者報告通過問卷調(diào)查方法研究目前國內(nèi)ICD患者對終末期管理的知識及需求。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問卷調(diào)查研究。研究調(diào)查2014年3月12日至2018年12月25日在國家心血管中心心律失常二病區(qū)植入ICD的250例患者,并電話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參加一個“討論患者對ICD的認知程度和態(tài)度需求的項目”。所有獲得的數(shù)據(jù)僅用于研究目的。

    入選標準:①參與者都說普通話,為中國常住居民。②把“ICD植入>1年”作為臨界點,因為患者心理上適應這些設(shè)備需要的時間已經(jīng)被證實為1年[7]。

    排除標準:排除認知功能、聽力、語言溝通障礙,體力無法完成調(diào)查、已經(jīng)進行心臟移植術(shù)、或有心臟再同步治療(CRT)的患者。

    1.2 問卷設(shè)計 設(shè)計問卷包括4個關(guān)于臨床特征的問題,7個關(guān)于患者終末期的ICD管理知識水平的問題,3個關(guān)于終末期的ICD管理知識需求的問題(見附錄1)。大部分問題(如問題3~13)是定性的,回答“是”、“不是”或者“不知道”。對疼痛的評分(如問題2),則采用數(shù)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是將疼痛程度用0到10,這11個數(shù)字表示。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被測者根據(jù)個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個數(shù)字做出選擇。疼痛等級劃分方面,0:無痛;1~3:輕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對于定量問題(如問題4),使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來評價,“非常差”、“很差”、“一般”、“很好”、“非常好”分別被賦值為1、2、3、4、5分。

    1.3 數(shù)據(jù)采集 將患者的臨床資料與電子病歷進行比較,以確保獲得的數(shù)據(jù)與病歷系統(tǒng)數(shù)據(jù)之間的相關(guān)性及準確性。人口學數(shù)據(jù)包括年齡、性別、是否獨自居住等。臨床數(shù)據(jù)包括ICD的指征(即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ICD類型以及完成調(diào)查問卷時候的心功能情況(NYHA)等。臨床經(jīng)驗,認為接受過電除顫會影響ICD患者對未來的決定,是否接受電除顫以患者主觀感覺的“放電”為主,結(jié)合患者ICD程控隨訪電除顫記錄進一步證實。其他方面數(shù)據(jù)來自于問卷資料。

    1.4 統(tǒng)計方法 本部分統(tǒng)計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版軟件。分類資料以絕對值和相對頻率(百分比)表示,而連續(xù)資料以平均值和標準差(SD)表示。納入模型分析的變量包括上述人口學數(shù)據(jù)和臨床數(shù)據(jù)。為了研究問題5和12的答案與臨床變量和其他問題的答案之間的關(guān)系時,我們將“不,我的醫(yī)生已經(jīng)告訴我很多了”和“不,我根本不想討論這個問題”兩個選項合并后做為一個變量,再使用單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然后選擇不同的變量進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歸。通過判斷結(jié)果顯著(P<0.05)或接近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1),從而確定該變量是否相關(guān)。

    這項研究得到了倫理審查的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2 結(jié)果

    2.1 一般情況 250例患者進行隨訪,死亡14例,失訪73例,拒絕隨訪23例,13例符合排除標準,發(fā)放問卷150份,最后127(問卷應答率84.7%)位患者符合入選標準并入選隨訪,平均年齡(53.5±13.4)歲,老年患者(≥65歲)有6例(20.5%),男性95例(74.8%),8例(6.3%)獨居。從2014年到2018年,新植入ICD(除外更換ICD)共114例(89.8%),以二級預防和雙腔ICD為主,大部分患者并未接受電除顫,或電除顫次數(shù)較少。即使是接受了電除顫,大部分(17例,54.8%)電除顫帶來也是輕度以下的疼痛?;颊咧踩隝CD時平均心功能分級(NYHA)為(1.66±0.73)級。大部分患者(107例,84.3%)都認為植入ICD后更有安全感,72例(56.7%)患者自我感覺生活質(zhì)量良好。具體臨床基線特征見表1。

    表1 ICD植入患者的臨床基線特征

    2.2 患者對停止ICD電除顫的認知水平研究 當問及如果植入ICD的患者患上了一種嚴重的疾病,在疾病的晚期階段,例如不可治愈惡性腫瘤,是否選擇停掉ICD的電除顫功能時,只有21例(16.5%)選擇停用ICD的電除顫功能,明確拒絕關(guān)閉ICD電除顫功能的有35例(27.6%),71例(55.9%)不知道要在疾病終末期關(guān)閉ICD的電除顫功能。絕大部分(112例,88.2%)患者并沒有和他人討論過關(guān)于停止ICD電除顫功能的話題。13例(10.2%)患者認為停用ICD電除顫功能后心臟會停止跳動,56例(44.1%)患者并不知道停用ICD電除顫的后果。9例(7.1%)患者認為停用ICD電除顫功能等同于“安樂死”或者“醫(yī)助自殺”,而回答“不知道”的有67例(52.8%)。在本研究中,只有19例(15.0%)認為停用ICD可以通過非手術(shù)操作完成,具體操作知道應用程控停用ICD的有15例(11.8%),知道應用磁鐵停用ICD電除顫的只有4例(3.1%)。

    影響患者是否決定停用ICD的因素,主要取決于患者對ICD停用后心臟是否停止跳動的認知水平(P<0.05)、電除顫史(P<0.1)、心功能等級(P<0.05)以及既往是否討論停用ICD相關(guān)話題(P<0.05)。見表2。

    表2 決定患者停用ICD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

    2.3 患者對ICD停用電除顫功能的知識需求水平

    當問及患者是否愿意進一步跟醫(yī)生討論關(guān)于停用ICD相關(guān)的知識時,大部分(81例,63.3%)覺得很有必要進一步討論,42例(33.1%)患者根本不希望討論這個問題,而認為醫(yī)生已經(jīng)交待足夠多的知識只有4例(3.1%)。對這81位患者進一步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58例,71.6%)會愿意跟家人討論決定是否停用ICD的電除顫功能。而在選擇停用ICD的時機方面,81例患者中的大部分患者(35例,43.2%)會選擇在自己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再討論這個問題,不希望討論停用ICD時機的患者有16例(19.8%),接受電除顫前討論的有2例(2.5%),由于心臟問題反復住院時再討論的有14例(17.3%),當?shù)弥獝盒阅[瘤等終末期疾病再討論的占3例(3.7%),選擇在終末期最后的日子里討論的有5例(6.2%),而認為在植入ICD前有必要討論該問題的僅有5例(6.3%)。

    患者對停止ICD電除顫功能的知識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接受過電除顫(P<0.05)、文化水平(P<0.05)以及年齡(P<0.05)。見表3。

    表3 停止ICD電除顫功能的知識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3 討論

    20多年來,ICD一直是治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預防心臟猝死的一線策略[8-9]。本研究從2014年到2018年,隨著時間推移,ICD植入患者逐年增多。如今,ICD的一類適應證從二級預防擴展到一級預防[10-11],同時植入適應證也在增加。本研究中的應用一級預防的比例僅為16.4%。

    在患者正常應用ICD過程中,患者生活質(zhì)量是良好的。在本研究5年的隨訪中,大部分患者否認植入ICD以來電除顫史,只有31例(24.2%)接受電除顫。即使是接受了電除顫,大部分(17例,54.8%)電除顫帶來的也是輕度以下的疼痛,癥狀輕微。本研究中84.3%的患者都認為植入ICD后更有安全感,56.7%患者自我感覺生活質(zhì)量良好。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瑞典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31%的ICD患者在生命的最后24 h內(nèi)經(jīng)歷了“放電”[1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者接受了不復蘇(DNR)協(xié)議,半數(shù)以上的患者在死亡前最后1 h ICD仍處于活動狀態(tài)。55%的患者接受至少3次“放電”,32%接受超過10次“放電”[12]。由此可知,終末期疾病的患者將在臨終最后的日子里接受比日常更多的電除顫,而在臨終前接受這些電除顫臨床意義有限。對終末期患者反復“放電”必然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質(zhì)量,臨床收益較小。

    患者的選擇偏好對疾病終末期時ICD管理決策至關(guān)重要[12],但是遺憾的是,目前國內(nèi)患者對這部分管理知識了解匱乏。本研究中,16.5%患者選擇在生命終末期選擇停用ICD的電除顫功能,但大部分患者(83.5%)其實對停用ICD的電除顫功能并不了解。一方面,這種不了解不僅體現(xiàn)在患者不理解ICD的功能,不知道停用ICD產(chǎn)生的后果,48.8%認為停用電除顫功能后心臟會停止跳動,59.8%患者其實不清楚停用ICD電除顫功能與“安樂死”或者“醫(yī)助自殺”的區(qū)別。另一方面,這種不理解也體現(xiàn)在對停用ICD的策略也了解不足,在本研究中,只有19例(15.0%)知曉可以通過非手術(shù)程序停用ICD電除顫功能,具體操作知道應用程控或者磁鐵的患者就更少了。相比國外報道,Herman等[5]研究中,50位(45.9%)患者從沒有考慮停止ICD的電除顫功能。瑞典Str?merg等[13]研究中,2 550例(85%)知道停用電除顫功能后心臟不會停止跳動,2 198(73%)患者不覺得停用ICD電除顫功能為“安樂死”,2 261(75%)患者認為停用ICD可以通過非手術(shù)操作完成,1 956(65%)知道應用編程停用ICD,1 271(43%)患者知道應用磁鐵停用ICD電除顫。與國外Herman等[5]、Str?merg等[13]的相關(guān)研究相比,本研究患者知識更顯著匱乏。

    是什么原因造成患者對這部分認識的缺失呢?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5年隨訪中,絕大部分(88.2%)患者并沒有和他人討論過關(guān)于停止ICD電除顫功能的話題。這說明大部分患者其實沒有得到關(guān)于ICD終末期管理知識充分的教育。但是從醫(yī)學倫理角度出發(fā),以患者利益為中心就必須首先遵循“醫(yī)患共享決策”的原則,只有充分患者教育,尊重患者的知情權(quán),才有可能做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臨床決策[1]。Str?mberg等[13]的研究表明,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可以促使患者作出停用ICD的決定。Dodson等[14]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如果給予患者足夠的權(quán)衡利弊的信息,至少五分之一的患者會做出終末期停用ICD的決定。本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電除顫史、心功能等級以及患者對ICD停用后心臟是否停止跳動的認知水平、既往是否討論停用ICD相關(guān)話題是影響患者認知水平的因素。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其實患者對停用ICD電除顫的擔憂主要在于不清楚ICD的功能,認為ICD是維持心臟跳動必須的。心功能越差的患者越依賴于ICD帶來的安全感,也就更不愿意選擇停用ICD。已經(jīng)接受過電除顫的患者可能對ICD的功能有所了解,所以也對停用ICD的相關(guān)知識有所了解。因此,如果能夠在植入ICD前充分討論并給予相關(guān)的患者教育,充分告知ICD的功能及終末期時ICD的管理策略,就有可能改變患者臨終前的決策,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雖然普遍缺乏關(guān)于停用ICD的知識,但是否說明患者不需要了解關(guān)于電除顫停用的相關(guān)信息呢?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81例,63.3%)覺得很有必要進一步討論停用ICD電除顫相關(guān)的信息,與國外Herman等[5]的研究相比,44位(40.1%)患者愿意了解更多停用ICD電除顫功能的知識,本研究患者顯然對這部分信息的需求更大。事實上,相關(guān)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患者希望臨床醫(y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一起就停用ICD的話題進行溝通[15]?;颊邔νV笽CD電除顫功能的知識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電除顫史、文化水平以及年齡,可能接受電除顫、文化水平高和年輕的患者更迫切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而在選擇停用ICD的時機方面,在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35例,43.8%)會選擇在自己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再討論這個問題,或者是選擇在因為心臟問題反復住院時(14例,17.5%),甚至還有患者(6.2%)等到終末期最后的日子里再討論相關(guān)問題,而認為在植入ICD前有必要討論該問題的僅有5例(6.3%)。專家共識認為停用ICD的問題應在植入ICD前與患者及家屬討論[3-4],相關(guān)研究也支持患者在ICD植入前也更樂意討論這一話題[16-17]。所以目前國內(nèi)病人的討論與決策的時機方面也是顯然不符合指南要求的。

    總之,對終末期患者反復“放電”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質(zhì)量,臨床收益較小。相比國外研究報道,患者對ICD終末期管理的知識明顯不足,而且知識需求明顯高于國外報道。如果能夠充分給予患者相關(guān)教育,將有可能改變患者終末期對ICD電除顫管理的決定并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猜你喜歡
    終末期心臟功能
    也談詩的“功能”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探討心理干預在終末期腫瘤患者康復中的臨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術(shù)史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的應用
    心臟
    青年歌聲(2019年5期)2019-12-10 20:29:32
    關(guān)于心臟
    關(guān)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姑息護理在終末期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天津護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3
    終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有八顆心臟的巴洛龍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天等县| 历史| 泉州市| 裕民县| 永清县| 福州市| 屯昌县| 香河县| 清徐县| 三明市| 静宁县| 宣城市| 南安市| 东海县| 泗洪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靖边县| 德兴市| 镇江市| 大庆市| 偏关县| 天峨县| 加查县| 清镇市| 册亨县| 永清县| 襄樊市| 蒙自县| 开江县| 临桂县| 丹江口市| 永寿县| 陆川县| 增城市| 嘉祥县| 平阴县| 昌黎县| 施甸县| 定结县| 砀山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