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凱
中考壓力的存在使學生將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放在了學科知識學習上,對于體育課并不是很重視。在新課改背景下德育、美育、體育的重要性日益顯現(xiàn),體育重要性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一些地區(qū)將提升體育考試在中考中占的分值比重。在此形勢之下,體育教師開發(fā)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顯得尤為重要。將體育游戲引入教學之中是一個新的探索,本文就體育游戲教學法的作用和具體運用進行了探究,希望帶來一些啟發(fā)。
體育游戲并不等同于單純的游戲,而是將游戲與體育結合起來,提升了體育課的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在游戲之中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增強體質,提高考試成績。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年級和運動項目來設計體育游戲,使體育游戲同時兼具趣味性、教育性的特征,同時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體質,激發(fā)體育運動的潛力。另外,在體育游戲教學中教師要保證環(huán)境安全和過程安全,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
1 體育游戲對初中體育教學的作用
用游戲方式開展的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并使其在運動中放松身心,提高自信心。
1.1 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促進其掌握運動技能
體育游戲教學方法能夠豐富課前熱身運動的方式,達到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讓其投入到體育運動當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興趣又能避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出現(xiàn)韌帶拉傷等現(xiàn)象。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直接關系到課程效果,將體育游戲與體育技能結教學結合,化復雜為簡單,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運動技能。尤其是對比較難以掌握的運動技能,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幫學生能克服畏難情緒投入到鍛煉中,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水平。
1.2 幫助學生減緩學習壓力提高自信心
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學生都面臨著中考帶來的學業(yè)壓力,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釋放壓力,帶來身心上的愉悅體驗。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利于自身體質的提高,運動時身體會分泌多巴胺,會給人帶來愉快的感覺,促進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體制上的增強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對自我的掌控能力,從而提高在學習上的自信心。
2 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初中體育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教的班級和課程中規(guī)定的體育運動來設計體育游戲,使體育游戲與學生實際相符,與教材相符,與學生的身體情況相符。還可以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來設置體育游戲,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游戲和上體育課的熱情。
2.1 體育游戲的設計要與學生班級和課程相符
體育游戲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熱情,因此,體育游戲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教師所教的班級水平和教材中規(guī)定的運動項目,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體育游戲與體育教材的結合能夠將課程趣味化,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游戲之中鍛煉肢體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從而為體育運動項目練習打好身體基礎。
例如,對于學生不喜歡的長跑運動,體育教師可以設計短跑體育游戲,如100米障礙接力賽跑比賽,將學生按照5個一組的形式進行分組,每個人跑50米折回,中間需要經過跳過凳子,鉆過繩子,最后用時最短的一組獲勝。這樣的體育游戲是與長跑相關的,能夠鍛煉學生的肺活量,幫助學生活動筋骨。這樣學生再進行長跑訓練時,就不會因為累而輕易放棄。
2.2 體育游戲的設計要與學生的身體狀況相符
初中學生身體發(fā)育尚未完成,教師設計的體育游戲要照顧到學生的肌肉和骨骼狀況,讓他們適度鍛煉,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造成拉傷肌肉等現(xiàn)象,影響學生后續(xù)的體育運動。
例如,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初中學生體力跟不上,運球差,可以采用雙手運球的方式,從球場一頭運到另一頭,中途掉球重來。讓學生輪番練習,既能鍛煉學生的運球能力又能兼顧休息,照顧身體。
2.3 設計具有競爭特點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力
初中學生充滿活力,教師在體育游戲中加入競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勝心,促使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運動潛力。
例如,在進行花樣跳繩游戲設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愿分組,按照自己的能力進行跳,看哪一組跳的花樣多,從中挑選能力強的學生再繼續(xù)進行高難度的花樣跳繩挑戰(zhàn),比如進行三搖、四搖的訓練。在不斷的競爭中來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使其不斷完成自我挑戰(zhàn),最后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雖然不能一次性達到統(tǒng)一的高水準,但是每個層次的學生運動技能都在提高,學生在競爭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極限,對自己的運動能力更加有信心,進而完成難度更大的體育運動技能學習。
3 結語
綜上,將體育游戲與體育教學結合,能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幫助學生釋放壓力。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時要結合班級和教材以及學生身體狀況,并利用競爭意思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完成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桂林市國龍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