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冰
我覺得我的創(chuàng)作是快樂的,當然也伴隨著寫不出、寫不好的痛苦。但好在靈感時時光顧,使我經(jīng)常與漢語文字有著十分親密的接觸。我覺得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有著永遠探索不盡的東西。當你真正理解并找到它的某種美妙的時候,真的是有一種迷醉的欣喜在心頭。
靈感是跳躍著的,隨時隨地的,及時抓住才不會錯過。有時靈感就像牌運,海浪般一層層地來。而失去了,就多少天找不到感覺。我們應當善對迅疾而來的文學女神。
熱愛不是結果。熱愛只是一個想法。實施熱愛要去實踐,去體驗,去觀察,去思索,去學習。路有很多條,你得去探,去問,去走。
我的時間很不夠,我無法完成長篇的創(chuàng)作,我只能先寫短的,其實長的短的一樣,就像你穿著長衫或著短衣,只要有精神有氣質(zhì)就行。關鍵是寫出代表自己水平的作品,寫出社會認可的東西。這就是代表作。一個人知道他是寫東西的,但寫過什么東西都說不上來,就說明還沒有代表作。有人就那么一首短詩,但人們記住了,就是代表作,就立住了。這不是一兩個人說的,是社會認可的,阻都阻不住。
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是一種天分,后天的努力和勤奮只是成功秘訣的一小部分。沒有這種天分的人怎么努力也不行。他會缺少悟性,缺少智性,缺少創(chuàng)造性。
散文創(chuàng)作不能來虛的,內(nèi)容的主干和情感都要是真實的,但允許某些枝節(jié)的虛構性。散文要透出你的品味,你的人格,你的精神向度。但絕不是硬性地要求政治性、思想性,更不是表白與口號。
散文的敘事要細致,完整,注重描寫,把一個事情講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敘事性的散文往往會在這上面走彎路。
抒情性的散文最不好寫,少有佳作,因而最好不要輕易去涉獵。純粹的抒情往往會整成無病呻吟。我最害怕在文章中看到感嘆詞和感嘆號的濫用。
把一篇文章寫得有看頭,也就是有意思是當前應當提倡的。這個意思就是生活的意思,語言的意思,人物的意思,因而也就有了思想的意思。這比單一地去強調(diào)意義要好得多。有意思了自然會產(chǎn)生意義,而追求意義未必會寫出意思,也就使文章味同嚼蠟。
創(chuàng)作手法如同插秧,不行還可以改換,而語言就好比秧苗,本身不行就出不來好東西。所以語言是始終著力追求的。
追求語言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美,韻律上的美,辭藻上的美,更應是一種自然的美,自由的美,樸實的美,韻律躲藏在詞語間,感染的東西隱在敘述中。這比之前三種都要難。而這也正說明了是對漢語的真正理解,也真正摸索到了門路。